心经感应网
标题

古诗欣赏札记(四)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22-11-01 09:08:01
古诗欣赏札记(四)古诗欣赏札记(四)  陈庭平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
古诗欣赏札记(四) 古诗欣赏札记(四)

  陈庭平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怀渑池寄子瞻兄

  宋·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其父和兄三人为唐宋八大家之列。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嘉祐元年(1056),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在父亲苏洵带领下,第一次离蜀进京赴考。路过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时,曾在县中寺庙内借宿,并在主持奉闲和尚室内的壁上题诗。嘉佑六年(1061),苏轼与苏辙在郑州分手后,苏轼出任凤翔府签判,再次路过渑池。苏辙曾经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寄给其兄长。为此,苏轼回复弟弟写下这首和诗,这首诗即为诗人所和作。和就是对别人作的诗进行唱和。

  苏辙在原诗自注中写道“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这些经历是偶然还是必然?他充满了疑惑,也是表达心中的感慨。同时在首联中抒发了他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这个“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苏轍的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又是回憶,又是惜別。回憶當年『曾為縣吏』,回憶『共題僧房』,數年光景晃如昨日,不免令人感嘆,又惜別哥哥『獨遊』,想必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不過有什麼辦法呢?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盤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擺往各個位置,實在身不由己,騅馬走累了可以“鸣嘶”,但人因属人管,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所以这首诗真正的体现还是人生感叹!

  苏轼与弟弟感情极深,当他路过分别之地,物事人非,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和诗。他跳出了单纯怀旧和思念之情,借鸿雁南北飞翔,沿途在雪泥中留下指爪的痕迹,很快又会消失的道理,阐述了人生道路就是这样,过去就让他过去吧,劝告弟弟不要“怕”要“踏”过去。这就是该诗前四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所表达的乐观思想意义。正因为如此 “雪泥鸿爪”成为了人们惯用的成语,也是著名的哲理诗句。后四句主要是应和苏辙诗中的怀旧之情。“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从前和尚死后人家把他遗体烧化,造个小塔来埋葬他的骨灰。如今只见新塔而见不到庙里墙壁上的题诗,难免有一种无奈何的情感。最后两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以提问的方式,回忆过去走过的道路如此艰难,哪怕是骑着“蹇驴”(跛足驴)还是到了目的地。其实这两句不是怀旧而是希望他弟弟珍惜现在,开拓将来。言外之意,这么多困难我们都过来了,现在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与其怀念过去不如奋发向前。苏轼的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观,所以在以后经历的一些磨难中并没有倒下,这种精神永远值得现代人学习。

  这首诗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和人作诗,一般要受韵脚的限制,难成好诗。

但苏轼这一首诗却超过了苏辙的原作,成为七律的名篇。特别是“雪泥鸿爪”涵义深刻,千古流传,因为【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旧格却泼墨直下,不作讲求。尽管是“单行入律”,诗人却作到了字面上飘逸,圆转流动,意义上二句相承而非相对,词性上也不尽相对,比常见的流水对更宽。然而行文很有气势;同时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诗人不局限于格律的“本色”。】正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学诗所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文学大师钱钟书 在《宋诗选注》中评价苏轼诗“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苏轼 这首诗运用“飞鸿踏雪泥”的比喻,生动活泼,踏过人生,寄意深沉,因此成为经典名作的诗篇。

  注后: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授曾枣庄在《光明日报》发表论文《三苏父子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中论述:【关于苏氏兄弟诗文的优劣,历来有不同看法。苏轼说:“子由诗过吾远甚。”(《记子由诗》)又说:“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答张文潜书》)这并不是什么自谦之词,而是苏轼的真心话。苏轼论诗论文都追求“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辙《子瞻和陶诗引》)、“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评韩柳诗》)的艺术风格,苏辙“汪洋澹泊”的艺术风格正符合他的审美趣味。秦观《答傅彬老简》同意苏轼的看法:“中书(苏轼)尝自谓‘吾不及子由’,仆窃以为知言。”陆游、周必大也有类似的看法,周必大《跋子由〈和刘贡父省上示坐客〉诗》载,周向陆请教学诗之法,陆要周读苏辙诗。周“退取《栾城集》观,殊未识其旨趣”,后来才觉得辙诗“温雅高妙,如佳人独立,姿态易见。然后知务观(陆游)于此道真先觉也”。】苏辙经常学习他哥的诗,甚至哥哥用错的典故,兄弟会照错。可见兄弟情义十分深厚。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成语名称以言举人成语拼音yǐ yán jǔ rén成...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成语名称以身报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bào gu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成语名称以言为讳成语拼音yǐ yán wéi huì成...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8日...

1997年9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5日...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