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大唐前100年:盛世下的阴影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22-10-28 10:17:35
大唐前100年:盛世下的阴影01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历史记录极限低温。大唐帝国首都长安一带,寒风料峭。有群众发现,在野外撒泡尿,都能瞬间变冰柱。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的热情—&m
大唐前100年:盛世下的阴影

01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历史记录极限低温。

大唐帝国首都长安一带,寒风料峭。

有群众发现,在野外撒泡尿,都能瞬间变冰柱。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的热情——大唐有关部门正发动20万军民,筹备庆祝李世民的47岁生日。

庆祝的高潮,是反映李世民能征善战、英明神武的戏剧《秦王破阵曲》,将在全国巡演百场。

好消息不止这一个。

据《大唐日报》头版报道,神僧玄奘出差印度整整17年,一路以饱满的热情和斗志,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将在这个月返回长安。

玄奘带回来的,除了印度等各国人民的善意,还有大量佛经。

太宗对这种盛世气象很是满意!

在一大帮随从的簇拥下,他赶到洛阳休养。

……

这时一则消息传来,太宗情绪崩溃,几乎被击倒——

被贬到重庆的废太子李承乾,于当月早些时候因病不治,永远留在了那个荒凉的地方。

没人知道这个26岁的废太子在重庆(当时叫黔州)经历了什么。

孤独、荒凉、悔恨?

其实消息头天下午已经报到长安,为避免对李世民产生太大冲击,太监们决定在第二天早朝前禀明。

果然,李世民闻讯,当即眼冒金星、踉踉跄跄。正在值班的卫士见状,马上扶他坐到龙椅上。

“我的乾儿啊……”李世民老泪纵横,艰难吐出几个字,就昏了过去。

对李世民来说,这是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他应该知道,世上之事,如矛与盾,皆有两面。

大唐之后的治与乱,都与他有密切关系。

无疑,他是个“明君”,在有500多成员的皇帝群里,尤其鹤立鸡群。

但在某些方面,他又做了坏的示范。

02

自开国以来,高祖李渊就给子孙留下一种怪病。

发起病来,头痛、目盲,有时候还手脚不灵。

现在我们都知道,那是严重的高血压。

这是历史的安排,也是家族的宿命。

唐朝历代皇帝都受此病困扰(比如李世民最后选定的接班人李治,于32岁即公元660年中风,从此朝政落到一个叫武则天的女人手上)。

……

进入中年后,李世民的身体已大不如前。

他年轻的时候太拼,经常通宵达旦工作,到处调研,了解民情。

这几年他数次亲征高丽,受了箭伤,战争失败。

这对习惯胜利的战神来说,很难接受。

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让太宗一夜白头,脸上忽然写满了沧桑。似乎在诉说他前半辈子的不易。

号称永远年轻、永远健康的“天可汗”,在与岁月的博弈中,彻底败了。

其实,英雄只有一个对手,不是别人,不是他自己,是时间。

太宗慢慢默认自己是个老人的事实。

他不死心。

一方面他加紧寻找长生不老药,另一方面,他也在考虑大唐今后朝何处去。

03

他很早就选好了接班人,即嫡长子李承乾。

这是他与至爱长孙皇后的爱情结晶。

长孙皇后13岁就嫁给他,对他的事业和家庭来说,极端重要。

这么说吧,没有长孙皇后,可能李世民早就死在父亲或者亲兄弟手上。

第一次做父亲的时候,太宗才21岁,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长年征战在外。

他很爱承乾这个儿子。

很多次回到太原,还来不及擦去战袍上的血迹,他就抱起儿子,闻儿子身上的乳香,又是摸又是亲。

那种初为人父的感觉,让他内心幸福升腾。

所以,当他通过玄武门的屠杀当上皇帝后,第一时间立承乾为太子,毫无犹豫。

当时承乾只有8岁。

册封太子的诏书中,他专门加上承乾“早闻睿哲,幼观《诗》《礼》”的句子。

他对这个孩子的偏爱是有理由的。

史料记载,李承乾从小就特别乖巧,也很有悟性。太宗曾让他代为处理国事,并暗中观察,发现他颇有政治天赋(“颇识大体”“颇能听断”)。

李世民很满意,每次离开长安,他都放心地让太子监国。那个时候李承乾不过是一个10多岁的少年。

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太宗特地将自己最欣赏的两位儒学大师送到东宫。一个叫陆德明,另一个叫孔颖达(孔子的后代,著名经学家)。

对太子的生活,他也百般关爱,甚至溺爱。

李承乾13岁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从来不信佛道的太宗破例请道士秦英来为儿子祈福。

承乾病愈后,唐太宗又召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西华观和普光寺,大赦天下囚犯。

真是用心良苦,用情至深!

04

但是,李世民还是废掉了这个太子。

很长时间内,李承乾的人缘是不错的。可是危机早就悄悄积累滋生。

长孙皇后于36岁早逝,李承乾失去母爱,从此变得逆反。

他不停地与老师吵架,任意责罚家仆。

太宗觉得这只是少年的普通逆反,只要多找几个老师引导就行。

于是他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搜访贤德,以辅储宫”)。

只要太子有丝毫进步,他都在各种场合大力褒奖。

这里必须交代一个背景——太子的脚部有些残疾,平常走路有点异样。

这令太子自傲又自卑。

太宗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他深信,自己的儿子,以后一定是个好皇帝。

有人跟他说,太子挥霍无度。

他笑了笑,不置可否。

不久,他又接到密报,反映太子是个同性恋,经常与几个俊美少年游戏人间,做羞红脸的事情。

他有些坐不住,严厉批评了儿子的性取向。

缓了缓语气,他又苦口婆心,希望儿子收敛。

……

这时,承乾的亲弟弟、魏王李泰正以一种孝顺有为的姿态进入太宗的视野。

种种迹象表明,太宗的爱正在转移。

贞观十六年二月,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太宗非常高兴。

这部著作不仅被收藏进皇家藏书阁,泰哥还不断收到表扬和赏赐。

这类事情,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也彻底刺痛了太子。

而对李泰来说,如此获得圣眷,很难不对皇位产生浓厚兴趣。

太子决定先下手为强。

贞观十七年(643年),24岁的太子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杜荷(杜如晦之子)、赵节(长广公主之子)等密谋反叛。

在他们的计划中,这本是另一场玄武门事变。

可惜他们不是李世民,团队里也没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那样的猛士。

计划泄密后,起事者悉数被捕。

05

如何处理太子,让李世民颇费脑筋。

按说,谋反是死罪。但李世民不想这么处死儿子,毕竟骨肉连心。

几个不眠之夜后,他接受大臣建议,将太子贬为庶人。

李承乾被贬到边远的黔州,也就是今天重庆市彭水县的郁山镇。

太子被贬的那段时间,太宗心里一直隐隐作痛,他很想忘记这段不愉快的往事。

所以他决定,好好庆祝一下自己的47岁大寿。

对大唐人民,以及他自己来说,已经很久没有喜事了。

可是,盼喜事,偏来丧事。

丧子之痛,让太宗接连半个月没有临朝。做皇帝19年,这还是首次。

他亲自己审定厚葬太子的方案,同时他也一直在思考——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

李承乾离世后4年,太宗惨死于丹药中毒。

所有的答案,都在他死后一一揭开。

只是这种揭晓的方式有些残酷。

太宗之后几任皇帝,频繁废除甚至杀死太子,长安经常变成血城。

有什么样的祖宗,就有什么样的子孙。

从玄武门那天清晨的杀戮开始,大唐的气数和命运就已注定。

伟业与阴影,如影随形。

06

从太子到天子,路途遥远凶险。

李承乾只是大唐第一个废太子,但远不是最后一个。

从李世民甚至首任皇储李建成开始,太子就成了高危职业。

——公元656年,李治废除太子李忠;

——公元680年,太子李贤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

——公元680年,太子李显被废;

——公元684年,太子李重润被废为庶人;

——公元698年,太子李旦被废;

——公元737年,太子李瑛被废,后赐死;

直到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太子李亨借机上位。玄宗李隆基被按到太上皇的宝座上,晚景无比凄凉。

这是100多年大唐史上,太子第一次反叛成功。

只是经过轮番折腾,大唐只剩半条命,从此进入历史的下降通道。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成语名称以酒解酲成语拼音yǐ jiǔ jiě chéng...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成语名称以辞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