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最后的铁帽子王 大清庆亲王奕劻的生意经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22-11-05 10:15:59
最后的铁帽子王 大清庆亲王奕劻的生意经文/靳鹏 1917年,清廷授封的最后一个铁帽子王奕劻死在天津,时年七十九岁。庆王府按惯例,向北京紫禁城中的小朝廷讨谥号,为其评定一生功
最后的铁帽子王 大清庆亲王奕劻的生意经 文/靳鹏

1917年,清廷授封的最后一个铁帽子王奕劻死在天津,时年七十九岁。庆王府按惯例,向北京紫禁城中的小朝廷讨谥号,为其评定一生功业,故而停尸不殓。

内务府大臣初拟谥“哲”,按谥号解,知人曰哲。溥仪不同意,亲选四字,让内务府选择,为“谬、丑、幽、厉”。谬丑者,南宋孝宗憎秦桧之恶,封以此谥;幽厉者,周朝之幽王、厉王,皆为残暴昏庸之君。

溥仪之父载沣闻此,终觉同为宗室,有所不忍,劝溥仪网开一面。溥仪仍不肯。后在亲贵力争之下,才赐谥“密”字,密者,“追悔前过”之意。

清帝逊位之后,清廷的孤臣孽子,大多迁居青岛,以示远离政治,避居海角,不食周粟。而七十余岁的老亲王奕劻独独选择在天津,与这些宗室或遗臣,往来无多。宗室遗臣谈及奕劻,态度大抵与溥仪相近,或嗤之以鼻,或不屑一顾。


奕劻
荣辱忽焉,皆在圣意

自1861年祺祥政变至于辛亥革命,五十年间,“罪人之后”奕劻能力不高,学问不行,却始终做官做的顺风顺水。在前清的最后十年,奕劻或为领班军机大臣,或为内阁总理,又在1908年获授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庆邸官爵之隆,晚清除醇邸之外,难有其匹者。

有一说法称,慈禧在咸丰年间与其弟桂祥通信,常由奕劻代为捉笔,奕劻虽无学问,却写的一手好字。故而政变之后,奕劻受慈禧重用,恩宠终身不衰。但庆亲王之所以能在晚清政坛的惊涛骇浪中始终如鱼得水,其才具,绝不是一个捉笔小吏足以概括的。

奕劻做事,作风稳重,滴水不漏,“荣辱忽焉,皆在圣意”。1900年庚子事变,就是对奕劻政治能力的一个很好说明。

作为朝廷中熟悉国际国内情况的少数明白人,奕劻主张及早防止事态失控,“不能令时局失控而致外交失和”。不过,他的在义和团运动中的观点,并非朝中主流。端郡王载漪等“不明外事,专袒义和团”,奕劻以不表示拼死反对。由此,尽管在庚子年奕劻是属于少数派,但却未失太后之恩宠。

1901年,奕劻与李鸿章为全权代表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谈判、议定至于签字,皆李鸿章一手操办,奕劻默默而已。

相应于对于晚清政坛保守持重、“维稳第一”的政治风格,官僚施政能力高下,不是最高决策者最看重的,由此,谐媚软熟之人,往往能按部就班地升迁。人事的僵化,正是体制僵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僵化的人事体制中,官员的能力,并不会成为评价的标准。

“老庆记”的生意

不过,作为清季重臣,奕劻的行政能力,绝不是其在辛亥年之后大受诟病的主因。辛亥年之后,宗室遗臣对奕劻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两点上,其一是受贿,其二是劝退。溥仪关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为,有个最为苛刻的评价,溥仪说:

“(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1901年,两宫回銮,慈禧宣召护驾有功的岑春煊,称奕劻与岑,同受倚重,可往一谒。岑春煊粗鲁率直,回禀说,“彼处例索门包,臣无钱备此,纵有钱亦不能作如此用。”在辛丑年,奕劻尚未出任领班军机,其贪鄙好货,却已朝中人人知晓了。时人称庆亲王府邸为“老庆记公司”,专卖官鬻爵。

岑春煊所言门包,是给看门人的钱。这不过是进庆邸的第一道关,如无门包,看门者便送上一句“老爷不在”就打发了。门包的多寡,也可以看出求见者的地位轻重,钱多办大事,无钱寸步难。据传奕劻桌上,常备一锦盒,内置各地官员名录及缺员名单,以求官者所得官之肥瘠索贿。

1911年《泰晤士报》刊发《庆亲王外传》一文,称奕劻:“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员,无一不奔走于其门者,盖即中国所云‘其门如市’也。”该报还爆料称,庆亲王仅在汇丰银行一地的存款,就达到200万两之巨。有清一代,奕劻之贪,与和珅不相上下。两人同为领班军机,和珅之贪,清室由盛而衰。奕劻之贪,清季之乱局几不可收拾。

在众多奕劻贿赂者中间,袁世凯可能是出手最大方的,行贿方式更是无微不至。1903年,领班军机荣禄病重,袁世凯计算奕劻将继任,遣杨士琦持银十万两相赠。庆王正式屡新之后,袁世凯月有月规,节有节规,年有年规,遇庆王及福晋的生日唱戏请客,儿女成婚,皆由袁世凯一手布置,不费王府一分钱。当时的知情人刘厚生说:

“弄到后来,庆王遇有重要事件,及简放外省督抚藩臬,必先就商于袁世凯,表面上请他保举人才,实际上就是银子在那里说话而已。”

在清末最后十年中,庆袁这对组合,一个掌朝,一个掌军,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一个“大北洋”政治框架,朝野军政,大半北洋。甚至于袁世凯在1909年下台,也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北洋系在军事上的垄断地位。

辛亥变起,内阁总理大臣奕劻与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二人皆为袁党)第一个想到能挽回局势的,就是袁世凯。而能说服载沣重新启用袁世凯的,也只有奕劻。

“老庆记”的性命

1911年十 一月一日这一天,奕劻五十年的官宦生涯,差不多到了尽头。

该日,奕劻、那桐、徐世昌三人联名上书,请“迅简贤能,另行组织完全内阁”。诏以袁世凯为内阁总理,以奕劻为弼德院院长,那桐、徐世昌为弼德院顾问大臣。弼德院这个机构,相当于政府的一个智囊团。在革命浪潮中,这个人事安排,为奕劻留足了退路。

不过奕劻的政治生涯,并没有全部结束。这一年年底,南北和谈进入关键阶段,清帝逊位与否,南北双方难以达成一致见解。

逊位与否,在皇族宗室中,也产生巨大的分歧。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坚决主张帝制,并以暗杀相要挟。而以奕劻、溥伦等人,则主张逊位媾和,以此得享民国优待。

1912年1月17日,第一次御前会议,奕劻、溥伦主张自行退位,颁布共和,但溥伟、载泽坚决反对,没有结果。第二天再开御前会议,仍无结果。会后,良弼、铁良等十余主战派前往庆邸,围攻奕劻,但奕劻不改主意。

据宗室溥润回忆,隆裕宣召奕劻进宫,奕劻进宫门,念叨“革命军队已有五万之众,我军前敌将士皆无战意”,至听候召对室,又念叨“革命党已有六万之众,势难与战”。

溥润回忆,奕劻主共和,是秉承袁世凯旨意。

2月12,清帝逊位,家人劝奕劻前往天津避难,奕劻执意不肯。亲家孙宝琦与长子载振强起奕劻,“绑架”至轿车,天未亮即出正阳门,赶头班火车奔赴天津。车发北京,奕劻如释重负,卧塌而眠。至天津,奕劻饮食如故。

在天津小住一段时日后,听闻袁世凯出任临时总统,革命风潮已经平息,劫难已过,奕劻终究舍不得北京的一片家业,遂再回北京。一进庆王府,但见满目狼藉,犹如抄家。问下人,回禀称:

“您前脚刚离府,二阿哥和五阿哥后脚就进府了。还有几位挎枪的洋兵陪着,一溜十几辆车把能拉的都拉走了。”

奕劻闻之,面色坦然,“罢了,拿去就拿去吧”。

二阿哥和五阿哥,即奕劻二子与五子,一喜狎妓赌博,一嗜田猎玩耍。至1930年代,费行简著《近代名人小传》,就称,庆王府的钱,“其赀已罄尽”。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成语名称以誉为赏成语拼音yǐ yù wéi shǎng成...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成语名称以言举人成语拼音yǐ yán jǔ rén成...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成语名称以身报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bào gu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成语名称以言为讳成语拼音yǐ yán wéi huì成...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8日...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