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秦穆公生平简介_秦穆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_秦穆公历史评价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22-11-13 10:16:57
秦穆公生平简介_秦穆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_秦穆公历史评价  秦穆公简介:  秦穆公(?—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
秦穆公生平简介_秦穆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_秦穆公历史评价
  秦穆公简介:

  秦穆公(?—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还是缪氏祖宗。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扶持晋文公,实现秦晋联盟。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大败,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谥号穆,葬于雍(今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人物生平:

  秦晋之好

  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逼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的运气比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

  此时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旧老丈人,还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现代社会,他们的关系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这件事情,在当时的社会,又有几个人敢说三道四?最后来,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头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赶走公子圉,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晋失和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晋文公和郑文公全去世了,秦穆公便想借此机会打败晋国,谋求霸业。他和周围的谋士说:“我曾几次帮助晋国平定内乱,就连他们的国君都是我立的。理应由我出任诸侯的首领。只因晋国战败了楚国,我才让给重耳首领的位子。如今重耳已经死了,我还忍让什么,到了和晋国一争高低的时候了。”他命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去打晋国。

  孟明视率大军先攻破了一个叫滑的小国,抢到大量珠宝、粮食和衣物,然后到达渑池(今河南渑池县)。白乙丙和孟明视说:“这儿靠近崤山,地势复杂,我们一定要当心啊。”但孟明视并不以为然;他认为秦军强大,无人敢来袭击。走完了一段路,前军派人报告说路被乱木挡死了。孟明视至前面一看,但见横七竖八的木头堆在路上,上面还立着一根三丈多高的旗杆,一面红旗高高飘扬,旗上一个大大的“晋”字。孟明视虽说有些警惕,但还是令士兵放倒红旗,搬走乱木前进。

  岂料秦军才放倒红旗。顿时鼓声震天,晋军从四处山野中杀了出来。原来那旗一被放倒,就是晋军攻击的信号。这时前面堵截,后是追兵,走投无路的秦军,只好退到堆乱木的地方。哪知晋军早在那些木头上洒了硫磺等引火物,就等秦军一退到这里,把火箭射来,引燃乱木,山谷顿时就成了火海。秦军死伤不计其数,争相逃命,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员大将都成了俘虏。

  晋军大胜秦穆公,十分高兴,准备将秦军的三员大将杀了,闻他们的头颅来祭祖先、庆胜利。晋襄公的后母乃秦穆公的女儿,她听说这件事非常着急,就对襄公说:“秦、晋两国原是亲戚,关系很好,可别为杀这几个人坏了两家的和气。现在秦军战败,秦君肯定怨恨他们。不如放回他们去,让秦君自己来处置他们,免得我们落个杀人的坏名声。”晋襄公听她说得在理,就把孟明视等人放了,可后来又后悔了,便又派人去追。待追兵赶到黄河边上,孟明视三人坐的船才离岸。追兵没船,只得作罢。这样,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得了条命,回到了秦国。

  秦穆公得知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侥幸逃回,就身穿丧服,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孟明视等人看到秦公,急忙跪下请罪。而秦穆公不但没责备他们,并自己承担了责任,希望他们勿忘国耻,以图再起。孟明视等人见秦公没有怪罪他们,仍旧叫他们掌握兵权,十分感激,决心立功赎罪。他们操练士卒,演练阵法,为报仇做着不懈的努力。又过了一年,孟明视认为秦国军队已具有打败晋军的实力了。周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六二五年),孟明视向秦穆公请示,率兵攻代晋国。得到秦穆公同意后,孟明视、西乞术称白乙丙三位将军带领四百辆兵车出发了。

  晋君料到秦国不会甘心的,备战的事也没有放松,见秦国来攻就派出大军迎战。两军相逢斯杀一场,秦军败下阵来。孟明视原以为这次可以取胜,没想到却吃了败仗,觉得这回秦穆公不会饶过他了。万没想到,秦穆公没有责备他,还让他继续执掌兵权,这使他对穆公感恩不已。

  通过两次失败,孟明视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认识到自己的指挥才能不够,训练军队和作战的方法也有缺陷。于是他变卖家财,抚恤伤亡将士家属,亲自训练军队,和士兵朝久相处,同甘共苦。就在他正紧张训练部队的时候,晋襄公命大将先且居(晋国大将先轸的儿子),率领晋、宋、陈、郑四国军队打秦国。面对士气昂扬的四国联军,孟明视沉着冷静,认为秦军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不可应战,就命令紧闭城门,加紧训练。许多秦国人都认为孟明视输怕了,成了胆小鬼,建议解除他的指挥权。秦穆公却向大家说:“孟明视肯定能打败晋军,咱们等着瞧吧。”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军经过孟明视等将军的严格训练,已经是一支兵强将勇、英勇顽强的军队了。孟明视认为征伐晋军的时候到了,他请求秦穆公挂帅亲自出征,并且还发誓说:“假如这次出征不能获胜,我决不回国见家乡父老。”秦穆公命令给出征的军队五百辆兵车、装备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粮食,又拨给出征兵士家属粮食和钱财,以解士兵后顾之忧。经过充分的精心准备,秦穆公、孟明视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晋国。

  秦军渡过了黄河,孟明视下令烧毁渡船,表示没获胜利便不生还。先锋由孟明视亲自担任,秦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没几天就把过去被晋军攻占去的城池收了回来。消息传至晋国都城,朝野兵民一片惊慌,群臣见秦军如此凶悍,全建议回避一下,不要和秦军作战,连大将先且居都不敢迎战。晋襄公无法,只得命令晋军坚守,不得与秦军交战。

  在晋国的土地上,秦军往来驰骋,为所欲为,犹人无人之境,晋军哪敢迎战。秦穆公见失地已经收复,也挫灭了晋国的威风,憋了三年的气今日总算出了,就带领大军到崤山,在当年晋军堆乱木、树红旗的地方,把上次阵亡将士的尸骨埋好,且亲自祭奠一番。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跪在坟前,大哭不止,将士们看了全很感动。

  穆公亡马

  穆公在歧山有一个王室牧场,饲养着各式各样的名马,有一天几匹马突然逃跑,管理名马的牧官大为惊恐,如果被主公知道,铁遭斩首,因此四处寻找,结果在山下附近的农村找到了部分疑似马的骨头,心想一定是被这些农民吃掉了,穆公的牧官於是大为愤怒,把这三百个农民全部判死刑,交给穆公定夺。

  牧官怕秦穆公震怒,於是带着这些农民向穆公报告说,很对不起,这些农民把名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们死刑。穆公听了不但不怒,还说这几匹名马是精肉质,就赏赐给他们下酒。结果这三百个农人免除了死刑,捡回一条命高兴的回家,心里永远感谢穆公的恩德。

  几年后,秦穆公与晋惠公交战,平常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穆公,这次却陷入绝境,士兵被敌军包围,眼看快被消灭,穆公已体认到有战死的可能性。这时敌军的一角开始崩裂,一群骑马的部队冲进来,靠近秦穆公的军队协助战斗,这些不知从那里来的部队非常勇猛,只见晋军节节败退最後撤走了,援军保护穆公脱离险境。到达安全地点後,穆公向这些勇敢善战的士兵敬礼,并问他们是何方的军队?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从前吃了穆公的名马,而被赦免死罪的农民。这些农民比穆公的部队更勇猛,他们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才拼命奋战。秦穆公的得救,完全是他以前救三百条性命的恩德救了自己。

  称霸西戎

  当时,在今陕甘宁一带,生活着许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国,如陇山以西有昆戎、绵诸、翟,泾北有义渠、乌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陆浑之戎。他们生产落后,披发衣皮,各有君长,不相统一。他们常常突袭秦的边地,抢掠粮食、牲畜,掳夺子女,给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难。秦穆公向西发展,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先强后弱,次第征服。当时,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在今甘肃天水市东)、义渠(在今甘肃宁县北)和大荔(今陕西大荔东)。其中,绵诸有王,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与秦疆土相接。正好,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派了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向他展示秦国壮丽的宫室和丰裕的积储,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势。又用内史廖的策略,挽留由余在秦居住。同时,给绵诸王送去女乐二八。动听美妙的秦国音乐舞蹈,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他终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国内大批牛马死亡,也不加过问。等到绵诸国内政事一塌糊涂,秦穆公这才让由余回国。由余的劝谏,受到戎王的拒绝。在秦人的规劝下,由余终於归向秦国。秦穆公以宾客之礼接待由余,和他讨论统一西方戎族的策略。

  秦国在西方经过长期的发展,不断扩大地盘。特别是进入春秋以后,西周在陕西境内的土地,大都归秦人所有。从今天考古发现的秦国文物看,无论国都雍城的建筑,国君的陵墓,规模都相当宏大。像雍城中,曾多次发现青铜建筑构件,是用来装饰宫殿用的,可见其豪华气派。《诗经·驷驖》是歌颂秦襄公狩猎的诗,诗中有“驷驖孔阜,六辔在手”的句子。“驷驖”是指铁青色的4 匹驾车的马。秦人用铁的颜色来形容其它物的颜色,可见秦人对铁已不生疏。在雍城一座春秋时秦国大墓中,就出土有铁铲。1978 年在甘肃灵台景家庄春秋早期秦墓中,出土一把铜柄铁剑,都证明秦人使用铁较早。因此秦国在秦穆公时,经济力量就已相当雄厚。

  秦穆公名任好,是秦德公的小儿子。德公死后,长子宣公即位,宣公死传位于弟成公,成公死传位于小弟穆公。穆公在位39年(公元前659-前621年),他在位期间相当于晋国的献公、惠公、文公、襄公4君。秦穆公即位后,就力图东进,向晋国献公求婚,献公将女儿嫁给他为夫人。他又跨过黄河灭掉茅戎(今山西平陆县境)。晋献公也在扫灭周围小国,扩大领土。他对这位东床跨黄河东进不放心,于是派军队灭掉虞、虢两国,控制了关中通向中原的咽喉要道崤函地区,卡住了秦国东进的道路。

  为了使国家强盛,秦穆公四处搜求人才,重用他国来的客卿,“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①这些谋臣武士,辅佐穆分,使秦国兵强马壮。

  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获得霸业。但在崤山战中,三将被俘,秦军覆没。晋控扼住东进路,穆公于是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中的由余招来作谋士。由余长期生活在戎人中,对他们的情况熟悉,他的建议穆公很重视。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 个(有说20个),开辟国土千余里。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年),秦穆公死去,用了177人为他殉葬,这是自西周以来用人殉葬最多的一次,反映了秦国社会的落后、野蛮一面。秦国很有才干的子车氏“三良”:奄息、仲行、针虎也在殉葬人群之列。这样大量毁灭人才,秦人非常哀伤,作诗《黄鸟》三章来哀悼他们,也是对用人殉葬制度的愤怒。

  秦穆公死后,人才被用来殉葬毁灭,他的继承者们也都平平无大作为。终春秋之世,秦国再没有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过上乘的表演。

  穆公之死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年),秦穆公去世,安葬於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然而,对于这件事,宋朝的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今人不理解“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这种杀身图报的尚义精神,反而以今日的世俗之见责难古人,相比之下,愈见古人之可敬,今人之可伤。

  秦穆公死后,太子罃继立,是为秦康公。

  为政举措:

  广纳贤才

  秦穆公在位期间,广纳贤士,大胆任用非本国的人才,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在他的感召下,号称“五羖大夫”的百里奚、相马专家伯乐及九方皋纷纷投其门下。由于他在用人方面,始终采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相马之法,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愿意重用本国的贵族,他怕贵族极大势大,国君反倒受了他们的牵制。他宁可重用外来的客卿,外地来的人权力尽管多么大,也只限于他一个人,不可能象豪门大族那样割据地盘,建立自己的势力,威胁国君。史载他执政期间,“益国十二,开地千里”,整个广阔的西部地区为他所独控。

  军事战争

  秦穆公还是位治军有方的人。秦人自古就有养马的传统,可以说是个马背上的民族。秦穆公当政后,发挥这一优势,建立骑兵部队并为每一位士兵配备一把匕首。这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制要早得多。 成语“短兵相接”亦因之而来。

  称霸西戎

  秦穆公继位当年(前659年),就亲自带兵讨伐茅津(今山西芮城东)的戎人,开始了扩张疆土的事业。穆公三十二年(前624),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拒不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转而向西方发展。

  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辅佐了晋国三代君主的秦穆公,眼睁睁看着晋文公当了霸主,实在是心中不忿,他不顾老臣百里奚、蹇叔的冒死劝谏,趁晋文公刚死之机,三次挥师东进,却只收获了累累白骨和血的教训。在执政的最后几年,秦穆公终于改变了东进战略,转而向西,兼并西戎二十国,开疆拓土,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秦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年),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三十七年(前623),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

  与晋相争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晋文公死。这时,杞子从郑国派人送信回国,说:「郑人将北门的钥匙交给了我,如果悄悄地派军队来,郑国就能得到。」秦穆公问蹇叔和百里奚,两人回答道:「经过几个国家几千里路去袭击别人,很少有成功的。我军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不能去!」秦穆公说:「我已经决定了,你俩不必再说。」於是派遣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乞丙三将带兵出发。百里奚和蹇叔哭着为军队送行,秦穆公很生气,说:「我出兵,你们却哭着沮丧我军的士气,这是为什么?」二老答道:「我们并不敢沮丧士气。只是我们年纪大了,儿子要出征,怕以后再也见不看了!」二老对其儿子说:「你们的军队一定会吃败仗,晋人将在崤山阻击。」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年)春,秦军东去,经过成周北门时,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王孙满看了以后说:「秦军轻挑而无礼,一定会失败!」秦军经过滑国时,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贩了牛准备到周去卖,见秦军,就将所带的十二头牛全部迭给秦军,说:「听说大国将要诛灭郑,郑君已经作好迎战的准备,派我先迭十二头牛犒劳贵军士卒。」秦军三位将军商量道:「郑国已经知道我军要去袭击,去了也没有用。」於是灭了滑国,往回撤兵。滑是晋国的同姓之国。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丧父,乘机攻灭我的同姓之国。」於是,将丧服染成黑色,出兵在崤山阻击,大败秦军,将三位秦将全部俘获。

  晋文公的夫人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对襄公说:「这三人挑拨我们两国国君的关系,穆公对三人恨入骨髓。你何必自己去杀他们呢?不如放他们回去,让穆公去将他们煮死!」晋襄公同意了。秦穆公穿了素服,哭看到郊外迎接孟明视等人,说:「我不听从百里奚和蹇叔的话,使你们三位遭受耻辱,你们有什么错?你们要专心谋划报仇雪耻,不可懈怠!」恢复了三人的官职,对他们更加信任了。三十四年(前62前6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与晋军战於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秦军再次失败。两次较量,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只得转而向西发展。

  外交政策

  秦穆公九年(前651年)晋献公死,骊姬子奚齐继位,旋即被其臣里克杀死。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继位,为晋惠公。夷吾事先答应将河西八城割给秦作为谢礼,但继位后却毁约。晋臣丕豹逃到秦国,受到穆公重用。秦穆公十二年(前648年)晋国旱灾,秦穆公运了大量粟米给晋。

  秦穆公十四年(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仅不给秦国粮食救灾,反而乘机出兵,於次年攻秦。双方在韩原大战,秦军最终生俘晋惠公。在周襄王和穆姬的请求下,秦穆公与晋惠公结盟后,将其放回。晋惠公送太子圉到秦国为质子,并将黄河以西的地方献给秦国,秦的东部疆界扩至龙门。

  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晋惠公死,公子圉逃回国继位,为晋怀公,继续迫害逃亡的公子重耳。秦穆公于是将重耳从楚国迎来,以极为隆重的礼节接待,将女儿文嬴及四位宗女嫁其为妻,然后於次年送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杀死子圉,在秦的参与下,尊王攘夷,败楚城濮,成为霸主。

  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秦又出兵帮助晋文公围郑。郑老臣烛之武夜里从围城中用绳子吊着逃出,见秦穆公说:“郑国灭亡,於秦不利。晋国的力量增强,相当于秦国的势力减弱,况且晋人这次开拓了东边的领土,下次就会向西边的秦国用兵。大君何必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共帮助晋国呢?”秦穆公於是与郑结盟,留杞子、逢孙、杨孙戍守,罢兵而还。

  穆公陵墓:

  秦穆公墓位位于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内,东距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古典园林仅数百米。 秦穆公墓占地近十亩,仿古建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沅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

  历史评价:

  秦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秦国第一任君主是秦穆公, 他为日后秦国一统六国打下了历史性的基础。他的意义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对西侵略战争,从西戎诸部落那里获得了大量的土地、人口;并且几次干预晋国的内政,把秦国的影响力扩张到了中原。当时,秦族并没有获得中原的华夏族的认同。中原诸夏一直是把秦族当成是野蛮人和文明人之间的半成品来看待的。

  同时,秦穆公很宽宏大量,他的一匹骏马走失了,等到找到的时候,已经被一群山野平民当成了食物。秦穆公并没有追究。后来,秦晋大战,秦穆公被晋军围困,危在旦夕,当初吃了秦穆公骏马的山民出来救驾,可谓是德出福反。

  但是,尽管秦穆公本人,手下的文臣武将都很有能力,但是却没能成为真正的中原霸主,他的霸业被另一个伟人晋文公阻碍了。

秦穆公的悲剧在于他和齐桓公、晋文公、楚成王这些巨人处于同一个时代。秦穆公建立的第一个晋侯夷吾(晋惠公)趁秦国的饥荒大举入侵秦国;秦穆公所立的第二个晋侯重耳(晋文公),由于能力太过强大,在很快的时间内整合了晋国国内的力量,并联合其他中、小国击败了楚成王,成为中原的真霸主。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成语名称以誉为赏成语拼音yǐ yù wéi shǎng成...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成语名称以言举人成语拼音yǐ yán jǔ rén成...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成语名称以身报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bào gu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成语名称以言为讳成语拼音yǐ yán wéi huì成...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8日...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