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关于表法的问答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19 09:49:09
问:请问念佛人可以在臂上燃香吗? 答:可以!但是要知道燃香的意思是供佛。经典告诉我们,燃指、燃身的意义在于‘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不是真的叫你烧自己的身体;身体烧掉了,还有什么用处?所以,燃香的真义是在佛前发愿,舍己为人,这叫真供养。能够为别人牺牲自己生命,在所不惜,这是真的燃香。否则,你将全身燃完了也毫无功德。所以,你在身上燃一颗就行了,常常看到,提醒自己绝对不能有自私自

问:请问念佛人可以在臂上燃香吗?

答:可以!但是要知道燃香的意思是供佛。经典告诉我们,燃指、燃身的意义在于‘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不是真的叫你烧自己的身体;身体烧掉了,还有什么用处?所以,燃香的真义是在佛前发愿,舍己为人,这叫真供养。能够为别人牺牲自己生命,在所不惜,这是真的燃香。否则,你将全身燃完了也毫无功德。所以,你在身上燃一颗就行了,常常看到,提醒自己绝对不能有自私自利,一切要为众生、为正法,这就对了。

问:卍字,有右旋,有左旋,请问哪一个是正确的?有何意义?

答:卍字是如来三十二相之一,这个相代表‘吉祥’。这个相是在胸口,到底是右旋还是左旋,都有依据,不是随便说的。根据佛教的传统说法,佛教尚右。譬如,绕佛一定是右绕,不是左绕。既然尚右,右旋应当是合理的。可是我们曾经看到古人塑造佛像也有左旋的,这个我们不必去执着。

问:弘一大师用笔名‘二一老人’,请问怎么说法?

答:弘一大师说过,他非常感叹自己‘一事无成人已老,一文不值何消说’,‘二一’就是他感叹这两桩事情。这一生光阴虚过了,一事无成,一文不值,所以他署名为‘二一老人’。

问:有的佛像有胡须,请问是否如法?

答:佛像有胡须的,多半是密宗的画像,这是如法的,我们不要分别、执着。

问:在《感应篇》中,‘又以灶火烧香’,您提到要烧好香。现在台湾盛行烧普陀香,而且一定要向某人某处请供。据经销商言,此香的承传缘起是根据龙树菩萨所造的《妙香混合宝鬘》一书所制,一般沉香、檀香都是不了解事实者所供,是错误的。现在有多年听经专修专弘净土宗的寺院本身也烧,并劝信众也烧。其原因如下:第一、此普陀香可上供诸佛、下济六道,特别是主供鬼道菩萨。经云:鬼道以闻香为饱,但一定要此香方会饱,因为鬼道菩萨有附身在人身上说闻其他香不饱,只有闻普陀香才能饱食。又有些烧香者提出证明,说燃此香后,个人事业、身体似有好转。请问供香真的非此香不可吗?

答:这个说法,你们能相信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事要用真诚心,依教修行。而最重要的是心香不间断,不是形式的香。香有感应是在心香,即香赞中的‘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这才能遍供十方诸佛。‘五分法身香’是‘戒定慧’加上‘解脱’、‘解脱知见’。

我们将佛陀教诲归纳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是性香,是用心性的真香来供养一切诸佛。一切诸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现前一切众生,我们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真香。你果然常存此心,你心性的德香周遍法界,一切普闻。你要以真正的德行上供诸佛,下济地狱、饿鬼、畜生。花草也都有灵性,我们以同样的心行,供养这些树木花草,它真有感应,它会长得很美。

因此,香供佛菩萨、供鬼神,如何才能产生效果?以我们的戒定慧来供养。香是代表,如果我们没有戒定慧,烧什么样的好香,佛菩萨也没有闻到,要明白此理。所以,不一定要烧普陀香,只要这个香的气味正,不是邪气就好了。哪些是邪气?有很多香是用香水做的,那个味道会刺激人,味道不正;而一般的檀香,檀香味正。香也不必烧多,一支就够了。在法会期间,只烧三支香就行了。

佛法里面,所有的供养具统统是表法,至于感应浅深广狭都在人。我们烧香礼拜的人,所谓是‘诚则灵’,不是烧一支好香就灵。如果烧一支香就灵了,何必要修行?找一些好香来供佛,佛就欢喜了,决定没有这回事情,一定是要真诚心。

问:某法师说,不烧香没有慈悲供养心。什么都可以省,此支出不能节省。请开示。

答:烧支香就有慈悲心,而不烧香的人就没有慈悲心,我想不见得。所有一切供养具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杯水。水代表清净心、平等心,有清净、平等心才会生慈悲心,这个重要!

我们在家里供佛,尤其是现在公寓房子,面积都不大,香烧多了,会污染空气,所以做早晚课时只要烧一支香就好了。一定要了解现代的生活环境,住这么小的房子,不适宜烧很多香,烧香多了,香气会污染到隔壁邻居。

供水非常重要,看到水就想到:‘我要用清净心、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香代表心,即心香,不是说不烧香就是不信佛,不能这种说法。

\

他说的这些话,一定要有经典做依据;没有经典做依据,我们不能相信。纵然经典里面有说,而佛是条条戒里都有开缘,不是教我们一定要这样作法,一定要看环境。每一条戒都有开缘,这是开戒不是破戒,也不是犯戒。

问:一位出家师受戒后一直劝人好好修行,自己先燃两个手指,请问这样做对否?

答:这是错解了佛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没有烧两个指头,释迦牟尼佛没有自焚,学佛一定要以释迦牟尼佛为榜样。释迦牟尼佛一千二百五十五个的弟子当中,没听说哪一个人烧过两个指头。而佛在经上讲燃指、燃臂、燃身来供佛,供养一切众生,‘燃’是比喻,就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为别人服务。观世音菩萨两只手还不够用,要现千手千眼。你只有两只手,你还把它烧掉,你拿什么去帮助别人?所以,这是错会了佛的意思,一定要懂得烧指的意义。

中国佛教虽然没有燃指,但出家人在头顶燃香,在家居士在手背上燃香,这是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何谓供养佛?我牺牲自己为大众服务,这称作‘供养’。不是烧了就是供养,烧的气味很难闻,佛菩萨不闻这个气味,不如烧一炷好香,点一盏好灯,所以一定要懂得佛说法的意思。

许多人燃指、燃臂,我们看了也很佩服,更希望他能觉悟,应当舍身为众生服务。世尊以及他的学生都是为社会大众服务,自己过最清苦的生活,这就是‘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佛教我们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个重要,决不能错解佛的意思。

问:请问绕佛时双手结弥陀印是什么意思?

答:佛家的手印就是现在人讲的手语,手摆个姿势,彼此就能沟通,不用口说话。我们讲‘肢体语言’,这个肢体语言仅限于手部,一般讲肢体语言是全身都可以表法,都可以表示自己的心意,而不需要用言语。所以,佛家用手语用得多,称作‘手印’。结弥陀手印,是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也就是‘念念不忘弥陀’。

问:请问佛七为何是七天,而不是八天、九天?

答:佛家用数字代表圆满,七是圆满的数字。我们常讲六方,即东、南、西、北、上、下、当中,所以七代表圆满。七在大自然界里面,它是个周期,七天是个周期,七个月是个周期,七年是个大周期,这是自然界里面的循环周期,所以七代表圆满。

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一定要七天,而不是八天、九天?假如定了八天,你又问为什么不是七天、六天?这个疑问就毫无意义了。佛用‘七’代表圆满,《华严经》用‘十’代表圆满,密宗用‘二十一’代表圆满,二十一很容易懂,是三个七,三个七是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统统代表大圆满的意思。所以,它是表法的义趣,也适合于宇宙循环的周期。

问:在家居士做早晚课上香,有人说点三支香代表戒定慧、佛法僧,右手上中间一支,左手上一支,右手再上一支。请开示。

答:你怎样上香都可以,这三支香是佛门的表法。佛门表法,‘三’用得最多,如三宝、三学、三慧,所以通常上香都是三支。

但现在我们居住的空间比较小,香烟会染污空气,所以供佛的香不能不选择,一定要选择好香,一支就可以了。你早课上一支香,晚课也上一支香就行了。上三支香多半在寺院,大众在一起共修时。连出家人的小精舍,通常早晚课诵也只上一支香。这可以提供给你做参考。

\

问:请问佛珠需要师父加持吗?

答:不需要。佛珠的作用有两种:第一是念佛计数,初学的人用计数非常好,能够摄心。开始念佛的时候,数不要定得太多,否则念不完会生烦恼,念不完想明天再补,结果愈累积愈多,到最后你就不念了,所以不要定得太多,但是一定要把定数念完,这一点很重要。第二是对老修行的人,他的心已经很清净、很定,念佛功夫不错了,念珠挂在手上或者脖子上,用意在提醒自己看到珠子就想到佛号,想到阿弥陀佛。念佛珠有这两种作用,与加持不加持完全不相干。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成语名称以辞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成语名称以铢程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éng yì成...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成语名称以逸击劳成语拼音yǐ yì jī láo成语...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