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净宗起教因缘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22 09:45:41
净宗起教,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中,唯为一大事因缘而建立,即拯救十方常没众生于生死苦海中,令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究竟圆成佛道。净土法门以佛地果觉作众生修行之因心,全事即理,理事圆融,乃法界缘起法门。兹拟从净宗起教之无量因缘中,撷取与娑婆众生相关之四种略施讨论。1.为末法众生提供救生艇释迦本师以无尽大悲,宣说净宗法门,给予末法众生以横度生死苦海的救生艇。《大乘无量寿经》“大教缘起”品记载:世尊在灵山法

净宗起教,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中,唯为一大事因缘而建立,即拯救十方常没众生于生死苦海中,令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究竟圆成佛道。净土法门以佛地果觉作众生修行之因心,全事即理,理事圆融,乃法界缘起法门。兹拟从净宗起教之无量因缘中,撷取与娑婆众生相关之四种略施讨论。

1.为末法众生提供救生艇

释迦本师以无尽大悲,宣说净宗法门,给予末法众生以横度生死苦海的救生艇。《大乘无量寿经》“大教缘起”品记载:世尊在灵山法会上,神态愉悦,通身放光,光色晃耀,数千百变,尖中还映现出十方佛刹,殊妙异常。尊者阿难睹见这前所未见的瑞相,便恭敬禀佛:“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世尊对阿难的这一启问,非常赞叹:“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阿难这一问的功德之所以有如此之大,就在于将念佛法门问出来了。未来一切众生皆因念佛法门而得以横超生死,圆成佛道。尊者阿难代众生祈请妙法,功德弥深。

释尊宣示的净土法门,虽然对正法与像法时期的行人,令其仰赖佛力,了生脱死,得大饶益;然于末法罪浊众生,尤其投注无量的悲悯与眷顾。末法之世,众生福薄障深,佛经将渐次从这个世间消失。众生在恶法冥暗中,为非作歹,自相残害,饥馑灾、疾疫灾,渐次发现,到人寿平均十岁时,出现刀兵灾,众生杀心隆盛,奉行“先下手为强”的原则,见人就杀,相互全部杀光。只有少量软心众生逃到深山,留作地球人种。末法众生之苦难,不堪尽述。释尊佛眼了知这些景状,以慈悲加持,独留《大乘无量寿经》住世一百年,给苦难众生提供最后救度的机缘。过是以往,《无量寿经》亦灭,唯存“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在那杀气弥漫、浊恶深重的时代,尚有众生发一念厌离秽土之心,有缘遇到净宗念佛法门,信愿持名,均可得蒙阿弥陀佛愿力,横渡苦海。诚如经云:“假使大火满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释迦本师为末法众生准备好救生艇,预垂济度,恩德弘深。

\

2.功高易进,胜异方便

\

佛教无量法门,头头可入,法法堪归,然求其收机广、下手易、功德殊胜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藕益大师语)。念佛法门的胜异方便,略标有四:其一,不值佛世,得常见佛方便。释尊灭度,弥勒菩萨尚未降诞,于此无佛之世,净业行人至心念佛,蒙佛力加持,于禅观中,或临终时得见阿弥陀佛。其二,不必断尽见思惑,得出生死轮回方便。依通途佛法,至见思惑断尽,才得出离三界六道轮回。念佛法门,只要信愿坚固,以己念力,及阿弥陀佛摄受大神力,即可带业往生,一生彼国,即横超三界,永脱轮回。其三,不必修习其他行门,得大总持方便。“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含摄菩萨六度万行。以六波罗蜜为例: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妄想不生,即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罗蜜。证知念佛法门,不出一心,行具足。其四,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大乘通途佛法,经历多劫(常云三大阿僧祗劫),勤苦修行,自力断惑证真,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特别法门,但持名号,蒙佛力接引,带业往生,一生圆成佛道,似风帆扬于顺水。准上四点证知,净宗胜异方便的特质,充分显示出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大悲大智。凡夫众生依此法门而修,千稳万妥;上根利智修持此门,也不屈才。所谓三根普被,圣凡齐收。念佛法门如陶铸万物的巨冶熔炉,随念佛人的根器功行,九品往生,各得法益。吾辈末法众生,仰赖念佛法门的方便直捷,得以度脱生死。

3.激扬凡夫众生的厌欣心

释尊洞悉娑婆众生的根性,无量劫来,沉迷自性,头出头没,贪恋瞬时幻乐,甘受永劫轮回之苦。为拯度如是众生,释尊以折伏与摄受二门,激扬众生的厌欣心。众生耽染娑婆,贪着五欲,释尊则极言娑婆之苦,折伏众生的迷妄,所谓五恶五痛五烧的情状,善恶因果实不虚。众生心量狭小,不晓界外胜妙净土,释尊则详陈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来摄受众心。折伏门以威猛激荡众生的顽迷,令其对娑婆秽土生起厌离心;摄受门以慈悲举扬众生的超越意向,令其对西方净土生起欣慕心。此土大火聚,炎烧逼恼;彼土清凉池,熙怡畅乐。释迦本师如慈父,于秽土折伏众生;弥陀本尊如慈母,于净土摄受众生。一遣一接,折摄并运,成就广度众生大事。厌欣心对净业修持至为重要。厌离心建立在智慧与对苦难的敏锐感受基础上。只有对娑婆之苦境,刻骨铭心,有不容一刻停留的心态,才能精进勇猛地念佛。求生净土之念须臾不离,佛号自然亲切有味。否则,还觉得这个世界不错,虽有些苦,乐境也很陶然,如是心态,净业难以成就。如同一只青蛙,将其猝然放在沸水里,它会猛然跃出,得存性命;如将其先放进冷水里,炉炎慢慢加温,这只青蛙势必会被煮死。所以,净业行人以苦难为师,将死字贴在额颅上,乐境现前,不贪不恋;刻刻强化厌欣心。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之心理定势,能令净业行人于临命终时,自然如离箭之弦,弹指往生。

4.佛力护持行人不遭堕落

时值末法,去圣日遥,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之情状愈演愈烈。凡夫众生在此各种浊恶交会聚集恼逼的时代,发心修行,多诸障碍。正法难闻,明师难遇,诸多邪师外道,利用人性弱点,以各种方法蛊惑人心。初发心者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无力认识,更无力控制,冒险而进,多有走火入魔者,这是当代社会的一大窘况,在气功界表现得较为明显。即便是佛学界静坐修禅者,亦是险象环生。《首楞严经》中广明行人于禅观中,击发五十种阴魔,行人正见稍失,便引魔网。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中,概述在此世界凭自力求证阿惟越致(不退转)的五种困难: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因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这五种障菩萨修行之事,在末法时期尤为触目惊心。比如有人远涉蛮荒陌径,路途布满坑坎、荆棘、蛇蝎、虎狼、岔道、悬崖等,稍有不慎,即遭险难,故自力修行为难行道。今念法门属他力门果教派,行人发心念佛,仗阿弥陀佛本愿摄受,威神加被,护持行者,魔不能扰。又为十方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大势至菩萨等威德摄受,以及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故得远离魔障,安稳修持;仗佛力故,化险为夷,比如乘船顺风扬帆,疾登彼岸,故名易行道。念佛往生的易行道乃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究竟方便。

又念佛行人不求人天福报,不求神通境界,唯一心专志往生净土,所以,能做到淡泊宁静,平常质朴,自信自乐,这种心态不易引发魔障。由此,净业行人内有自己善力的把持,外有佛菩 萨的愿力护佑,所以,菩提道上一帆风顺,稳妥而入涅槃城。

5.即此妄心持佛名号方便

凡夫众生念念相续,如急流水,心猿意马,从未暂息。净宗奇妙方便法门令众生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利根行人念得纯熟,能所双亡,巧入无念,体悟本地风光。钝根众生未能念至三昧,亦能以信愿持名之念力,凭弥陀愿力,往生净土,华开见佛,识自本心。炽然求生而悟无生,就路还家,即凡成圣。在凡夫分上,容易下手;而成就道果又究竟圆满。

从以上所示净宗起教的五种因缘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两位世尊的大悲大慈,恩德浩大。吾人唯有宝重这个胜异方便的净土法门,以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冲出五浊恶世,撞开生死铁网,方可上不辜佛恩,下不负己灵,真正 成为如来第一弟子。(信息来源:摘自《净土宗教程》)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成语名称以锥飡壸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kǔn成...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成语名称以锥刺地成语拼音yǐ zhuī cì dì成...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成语名称以辞取人成语拼音yǐ cí qǔ rén成语...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成语名称以镒称铢成语拼音yǐ yì chēng zhū成...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成语名称以铢称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ēng yì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