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净空法师:超度的重要意义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25 09:42:19
三时系念佛事,从浅处看,是孝道的显示,儒家所讲的‘慎终追远’,效果是‘民德归厚’。这是良好的教育,教导我们孝亲、报恩,这是德行之根本。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注重孝道,特别着重祭祀祖先。在‘古礼’里面,对于祭祀很慎重,礼节相当繁琐,其用意非常之深!倓虚老法师的《影尘回忆录》,记载一段故事,叫‘八载寒窗读楞严’

三时系念佛事,从浅处看,是孝道的显示,儒家所讲的‘慎终追远’,效果是‘民德归厚’。这是良好的教育,教导我们孝亲、报恩,这是德行之根本。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注重孝道,特别着重祭祀祖先。在‘古礼’里面,对于祭祀很慎重,礼节相当繁琐,其用意非常之深!

\

若是深一层去观察,在佛法里面,此意义更重大。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世尊具体说明,超荐真有效果。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亲人,生前造作极重的罪业,死后堕入地狱。设法将亲人从地狱救度出来,这是孝子之心。能否做到?能,因为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有真诚心、慈悲心,依照佛教的理论方法去修学,就能达到目的。若只有超度形式,而没有实质转变,就达不到;只可以说做比不做好,实质上的效果很难讲。

《地藏经》所用的方法是念佛,可见念佛之法非常殊胜。念佛一定要念到有功夫,才能产生效果;若念佛没有功夫,念得再多,境界转不过来,超度的效果就达不到。婆罗门女念佛一天一夜,在定中见到地狱,遇到鬼王告诉她,她母亲生到忉利天。为何她能生天?因为她有个孝女,依照佛的教诲超荐她,不但她生天,跟她在一起受罪的这些地狱众生,也都沾光生天了。她念佛一天一夜有何转变?‘转凡成圣’。她得一心不乱,得一心不乱就是圣人,不是凡夫,所以鬼王称她‘菩萨’,这是定中的境界。由此可知,《弥陀经》上讲:‘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此事不假。婆罗门女念了一天一夜,她的功夫浅深,我们不晓得,但她肯定得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有浅深不同,有事一心、理一心。若是理一心,依照《华严经》上讲,理一心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理一心浅深次第,就有四十一个等级。理一心如是,事一心亦不例外,证得事一心不乱,功夫相当于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没有断,只是功夫成片,所以她最低限度也是得事一心不乱。

婆罗门女之所以能转凡成圣,是母亲帮助她的;母亲要是不造罪业,不堕地狱,她就不会念佛,她永远是凡夫,所以母亲的功德在此地,她就是凭此功德而生天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才晓得,要想超度家亲眷属,要发真心,自己真修,真正修行证果,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堕落,逼着我们非修不可,我不修,他们就不能得度,就要受苦;我真修,做出成绩,他们就能够离苦,所以相辅相成。

我们今天做佛事,依照仪规做一遍,我们的境界若没有转变,超度的效果就非常微薄。他在地狱道,还在地狱道;在饿鬼道,还在饿鬼道。若超度之人在这一堂佛事中观念改变,做到‘转恶为善’、‘转迷成悟’,被超荐者就得利益;若真能在佛事当中‘转凡成圣’,他必定脱离恶道。

光目女也是念佛,功夫就浅一点,没有能得一心不乱,她得的是功夫成片,所以仅在梦中得感应。佛在梦中告诉她,她的母亲脱离恶道,转生在人道。婆罗门女的母亲生忉利天,光目女的母亲投生作家里佣人的儿子。两者相比,光目女功夫降了一等,效果也降了一等。由此可知,接受人超荐不容易。信徒拿钱恭恭敬敬请你为他超度,你超不了,但你收了这个钱,麻烦大了!我一生不敢做这件事,因为我了解当中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所以做佛事应当不收一分钱,以真诚心尽心尽力来做,对他们会有好处。若超度还要讲价钱,讨价还价,不但一点效果也没有,还有副作用,这是我们要知道的。由此可知,只要自己真干,自己真有功夫,形式不要紧。

\

倓虚老法师的《影尘回忆录》,记载一段故事,叫‘八载寒窗读楞严’。那时他还没有出家,有几位同参在一起学习《楞严经》,他们在这部经上用八年的时间,锲而不舍。有这一分诚敬,也有一点功夫了。他们合伙开了一间中药铺,中午没有生意时,其中一位在柜台上打瞌睡。睡着时就彷彿在梦中,看到两个人来找他,这两个人是冤家债主。生前因为财物纠纷打官司,他打赢了,这两个人打输之后上吊死了。这两个鬼走到他面前跪下来,他问:‘你们来干什么?’‘来求超度的。’他的心就定下来了,他说:‘我要怎样为你们超度?’‘只要你答应就行了。’‘没有问题,我答应你!’就看到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肩膀生天了,什么仪式都没有。

接着又看到两个鬼魂,一个是他过世的太太,另一个是过世的小孩。这两个人也到面前来求超度。他答应了,就看着这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肩膀也生天了。这是什么道理?跟《地藏经》的道理一样,他八年读《楞严经》有了功夫。所以修持没有功夫,鬼不来找你;他来找你,证明你的功夫可以帮助他。

所以我劝勉同学们,现在讲台技术学会了,德行重要,有德行才能超度冤亲债主。没有德行,讲经说法是福德,福德不能出三界,只是来生得好果报;讲经说法是法布施,来生得聪明智慧。若有德行,讲经说法是功德,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清楚、明白,一堂超荐佛事、三时系念,我们就知道如何作法。

‘三时系念’我曾讲过,为何要讲?不讲不能契入境界。古大德常教导我们,读经、研教要随文入观,随文入观就是契入境界,若这个文不懂,如何能入境界!一定要将方法说清楚,让所有参与者都了解,读文时的感受就不一样;换句话说,就是转境界。虽然转的时间不长,做完之后就忘记了;但在做的时候,能够入几分也好,也能产生一点效果。若真的契入而不退转,功德就非常之大,被超度者真正得度。同理,修行任何法事对内容都要细说,都要好好去研究,最好参与者都能了解,这个佛事就无比殊胜。这些道理用现代科学方法来解释,那就是波动的现象。修学、读诵、念佛确实是有效果的,不但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对家亲眷属,乃至于对一切众生都有好处。好处有多少、有多大,完全在自己的用心,心愈真诚、清净、平等,效果就愈殊胜。若当中夹杂疑惑、顾虑,夹杂妄想、烦恼,功夫就完全被破坏,要明了此理。

笔记小说里有一段故事:明朝戚继光是一位大将,他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有一次作梦,梦到一个阵亡士兵来求超度,求他念《金刚经》为他回向,他答应了。第二天,他以很恭敬的心念一部《金刚经》,念到一半的时候,家里佣人为他端了一杯茶,他没有讲话,用手摇摇告诉他‘不用’,佣人就端回去了。那天晚上,梦到这个士兵来道谢,他说:‘我只得了半部,因为你当中夹杂一个不用。’然后想到家人端茶,虽没有说话,但念头上有个‘不用’。一部经里,夹杂个‘不用’,效果就减一半。到第二天,重新再念一部回向给他。所以功夫最忌讳的是夹杂,一夹杂效果就没有了。正因为如此,古人才说读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因为 越简单、越短,不容易夹杂。真正做到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那就是功夫。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成语名称以辞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成语名称以铢程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éng yì成...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成语名称以逸击劳成语拼音yǐ yì jī láo成语...

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成语名称以身试法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f成语...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