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净空法师:清净解脱之法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26 09:42:00
一、舍绪愦闹二、少欲知足在日常生活当中,佛教我们要知足,知足常乐,把欲望、希求这个念头要打掉,因为欲望、希求是六道轮回的根本;这种念头不断,这种念头增长,就很难摆脱六道轮回,所以我们身要清净,心要清净,环境也要清净,这才是很好的助缘。用什么方法把妄想除掉呢?这条很重要,妄想是六道轮回的根,是三恶道的根。净宗教给我们的方法是念佛,我们没有办法不想啊,它自然会想,想不想也不行,做不到,总是会想;佛晓得

一、舍绪愦闹

\

其次,佛教我们热闹的场所少接近,喜欢热闹,你想想看,那心怎么定得下来?凡是佛禁止我们,不让我们做的,你仔细去想一想,都是障碍定慧的。所以佛教导我们修行的人要能静得下来,愈是清静的环境愈好,真的是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无事与道相应了,道就是定、慧。

\

二、少欲知足

在日常生活当中,佛教我们要知足,知足常乐,把欲望、希求这个念头要打掉,因为欲望、希求是六道轮回的根本;这种念头不断,这种念头增长,就很难摆脱六道轮回,所以我们身要清净,心要清净,环境也要清净,这才是很好的助缘。

用什么方法把妄想除掉呢?这条很重要,妄想是六道轮回的根,是三恶道的根。净宗教给我们的方法是念佛,我们没有办法不想啊,它自然会想,想不想也不行,做不到,总是会想;佛晓得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那要想什么?想佛,想经。经念的很熟,常常想经所讲的道理,要想这个,这个好;或者是想经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也好。

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常想西方极乐世界,这境界就会变成西方极乐世界;常想阿弥陀佛,这正报身形就会变成阿弥陀佛,这很有道理,不能错想了,错想了就坏了,看错了,想错了,果报不可思议。

三、远离利养

佛说在末法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一些菩萨没有智慧,这些菩萨包括有出家、在家的菩萨,我们现在通常受了菩萨戒的,都挂名做菩萨了,再去建一个道场,道场里热热闹闹的,天天搞佛事,这叫‘弘法利生’。

我们在台湾也常听说‘开佛店’,建一个道场,把它当做商业来经营,这叫‘开佛店’了,这就是佛说的‘愚痴的菩萨’,没有智慧的菩萨。他们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目的在那里?目的是有利,赚钱呐,或者是信徒供养的,无论你用什么手段,这个钱愈来愈多,就生欢喜心。要是没有钱,他就不喜欢了,以这种心态从事于佛教的事业,其至于为人说法,都是过失,都在造罪业。

何况还要用种种手段把这些亲友、信徒统统拉过来,归属于我。这还不算,还要教那些出家众、在家众要恭敬我、供养我,对我要生绝对的信心。佛说这些愚痴的菩萨以财利过为人说法,没有财利,他就心生疲倦,于一切没有利养的地方,也就是供养微薄的地方,不称他的心意,他就觉得这个地方没有味道,这个地方我下一次再也不来了。

专求供养,专求别人伺候,专求别人尊重,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样子,古来就说‘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确确实实没有为利益一切众生,没有真正为帮助一切众生了生死出三界,不能帮助众生改变他现前的生活环境,这是佛所说愚痴的菩萨,没有智慧,造作罪业,果报都在三途。

四、以无希望心说法

所以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凡是有希求心,即使为众生说法,那个法也不清净,那个法实在讲也不如法,所谓‘不如法’,是经典没错,而是他讲错了,所讲的不是佛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这个罪业很重。

五、不以贪污心说法

佛绝对不说贪污的心能成熟众生,所谓自己都度不了自己了,怎么能度别人?佛讲的贪是指贪、嗔、痴,污是指染污,我们今天讲的是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及见解的污染,本身有这么严重的污染,怎能帮助别人?

六、不以尊重供养安乐其身为利益事

佛不说尊重供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不但小乘经上没有,大乘经上也没有,何况以种种手段及欺诈的方式所得来的利养,这是佛决定不许可的,我们决定不能做这些事情。不但不能做。这种不正当的贪的念头都不能生,为什么?因为有此念头,决定不能往生,你一天念一百部经,念一百万声佛号,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以为你能往生?

七、以读经念佛伏妄念

读经、念佛是方法,目的在清净心;用这个方法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念掉,把清洁心念出来,心净则土净,这才能往生。千万不要把意思搞错了,以为多念佛号才能往生,一面念佛,一面还搞贪嗔痴,一面还计算怎样去盘算别人,这能往生吗?

所以要知道,用这种方法把烦恼念掉,把妄想念掉,把分别、执著念掉,把清净心、慈悲心念出来,这才能往生。

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和经上所讲的比照比照,对一对。为什么佛菩萨教我们做早晚课?这意思我跟诸位说得很多了,早晚课是治病的,古时候早晚课是自己做的,佛陀在世,佛法刚刚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大众在一起共修就是听经、研究讨论,好像上课一样;修行是个人修个人的,没有在一起共修,只有听经、研究讨论才在一起。

在一起共修,我们净土宗第一位就是慧远大师,他在庐山建了念佛堂,找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人共修,但是其他的宗派没听说过,而每派普遍提倡共修则是唐朝中叶以后的事情,实在讲是百丈和马祖二位大师提倡建丛林,建丛林就是提倡不但要共学,而且要共修。所以丛林制度是中国佛教的特色,大家在一起共同修行,共同修行有什么好处?就是依众靠众。自己一个人有时会偷懒懈怠,大家在一起,逼著你不用功不行,一个看著一个,大家互相勉励,互相督促,不敢偷懒,是这个意思。

所以丛林制度对末法众生有好处,一个人很容易懈怠,很容易退转;但是人家在一块是真修,这才有早晚课诵,课诵的内容是看我们害的什么病,要用什么药来治。古时候的课诵本,现在不适用了,也就是说它可以治那时候人的病,但现在人的病已治不了。那怎么办呢?要检查我自己是什么病,需要用什么药来对治。

今天我们修净土,《阿弥陀经》好啊,太短、太深了,也许你会说《阿弥陀经》很好懂啊,不深呐,那你去看看蕅益大师的注解,去看看莲池大师的注解,你会吓一跳,你才晓得深,比《无量寿经》深,所以我们今天课诵采取《无量寿经》,熟读它,常常想到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有没有做到?

晚课是反省,已经做到的,要勉励自己,明天要做得更好,没有做到的,一定想法子做到,如教修行,这是早晚课,这早晚课才有真实的功德。不是早晨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佛菩萨听,而与自己生活行为毫不相关,那罪业就重了。

见了阎罗王还问:‘我天天早晚课一堂都没有缺,你怎么叫我下阿鼻地狱?’,阎罗王告诉你:‘你早晨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再骗佛菩萨一次,骗了一辈子,你不堕地狱,谁下地狱?’。要知道啊,要是不懂早晚课的意义,骗佛菩萨,佛菩萨不在世,泥塑木雕的形象,你都忍心骗他,你的心太狠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成语名称以计代战成语拼音yǐ jì dài zhàn成...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成语名称以言取人成语拼音yǐ yán qǔ rén成...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成语名称以血偿血成语拼音yǐ xuè cháng xuè...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成语名称以貍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成语名称以誉为赏成语拼音yǐ yù wéi shǎng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