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初学佛法之人,应当福慧双修!——益西彭措堪布开示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29 09:41:29
初学佛法之人,应当福慧双修!——益西彭措堪布开示(发帖人:司马司)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现观庄严论》中宣说二十七种佛事业,《宝性论》中以帝释影像等九种比喻描述佛陀事业之相。本论从世尊任运不断饶益众生之角度,宣说佛陀业功德。 论云:业功德者,谓身语意业,由其任运无间二相,而正饶益一切有情。 业功德,即佛陀身语意业,由任运与相续不断此二相,饶益一切有情。 诸佛事业之相,即任运与相续不断。 其任

初学佛法之人,应当福慧双修!——益西彭措堪布开示(发帖人:司马司)

\

摘自益西彭措堪布《随念三宝经注疏──吉祥妙音》

有人虽然心里赞叹随喜弘扬佛法,但都是称颂他人之语。一涉及到自己,往往喜言闭关,逃避社会,遁迹山间。莲池大师开示说:有修习静坐的人,独居一室。稍有人声便以为受到干扰。人声是可以禁止的,但如果有鸦鹊在庭中叫噪,那怎么办呢?鸦鹊还可驱除赶走,但如果有虎豹在林中号啸,那又当怎么办呢?虎豹犹可使猎人捕捉,然而风号水流,雷轰雨骤,那又要怎么办呢?所以说,“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要想除境而境终不可除。境既不除,心不能静,这样,道就永远学不成了──学佛办道,不自我检讨,志向不坚,而嫌外境不寂静,那实在是谬误之至!

乔美仁波切在《证悟历程──漫游者道歌》中也对初学之人教诲说:“在修法时,听到外面喧哗吵闹,流水哗哗,或者鸡鸣犬吠等嘈杂声音,感到心烦厌恶,心不由自主地被声音所吸引……自己觉得:应该马上离开,到比此地更为寂静的深山旷野去……要知道,如果自心没能驯服调顺,那么影响禅定的因素到处都存在,这就如同香叶树龙王的故事一样,是根本无法躲避的。”乔美仁波切是在给弟子明示心性,弟子认知心性之后,才要求其远离人群,掩关而修的。汉地历代禅宗大德亦是在“得个消息”或“得个著脚处”(指初识心性)后,遁入深山,与鸟兽为伴,与日月同息,非要“得个桶底脱落”(指彻悟心性)。否则,誓不罢休……如此看来,汉藏大德在闭关修法问题上,的确是一个鼻孔出气(禅宗术语,指见解相同)!

当然,后学弟子应当学习前辈高僧大德为了解脱,忘我苦行的修法精神。但是,还要看看自己的资粮具足与否。在禅宗方面,是否已破初关,明眼人予已认可?在大圆满大手印方面,是否已认知心性,上师许可与否?……否则,匆匆然,奔入山林旷野,不久又奔回都市──来来往往,只落得白白辛苦!──这不是佛法所提倡的!《像法决疑经》中云:“佛言,若复有人,见他修福,及施贫穷。讥毁而言,‘此邪命人,求觅名利,出家之人,何用布施,但修禅定智慧之业,何用纷动无益之事?'作是念者,是魔眷属,其人命终堕大地狱,经历受苦。从地狱出,堕恶鬼中。从恶鬼出,于五百身,堕在狗中。从狗出已,五百世中,常生贫贱,受种种苦。何以故,由于前世见他施时,不随喜故。”对于初学者,莲花生大师警示说:“闭关九年,不如转一次法轮的功德大。”

初学佛法之人,应当福慧双修,为将来真正掩关──克期取证充分聚集资粮。在福慧双修的修法中,这里所提倡的就是宣讲佛法、弘扬佛法──这是学修佛法之人最适宜的方便途径之一。

至此,不要落入另一个误区──自己智慧福报浅薄,岂是弘法度生的栋梁之材?要知道,弘扬佛法不一定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只要从点滴做起,去身体力行──对你所见的亲朋好友,念一句佛号、言一句法语、寄一本小册、发一封关心醒示的信函……或者,在你的视野里,凡是所见到的──空中飞的小鸟、地上跑的猫狗鸡鸭、水里游的鱼虾、昔日的仇敌怨家、来往而过的陌生人──你都善心发愿、诵咒回向──这无一不是弘法度生。慢慢地,你的愿菩提心成了行菩提心,随着烦恼心渐渐被菩提心所取代,你的周围已被菩提心涌溢出的博爱所笼罩,祥和与安宁环绕着你。过去的你不见了,你成了一位学修佛法真实的体验者──不仅自利,而且影响了周围,他人与动物都沉浸在你所修佛法的美妙与温馨之中……不久,就会咂咂称奇:这么渺小的我,居然、居然能感染世界?!

佛陀业功德

\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现观庄严论》中宣说二十七种佛事业,《宝性论》中以帝释影像等九种比喻描述佛陀事业之相。本论从世尊任运不断饶益众生之角度,宣说佛陀业功德。

论云:业功德者,谓身语意业,由其任运无间二相,而正饶益一切有情。

业功德,即佛陀身语意业,由任运与相续不断此二相,饶益一切有情。

诸佛事业之相,即任运与相续不断。

其任运之相,如《宝性论》所说:“寂灭勤作是所立,无分别智是能立,为能成立自性义,喻为帝释影像等。”寂灭一切勤作戏论为所立,究竟现前无分别智为能立。为能成立佛陀事业任运之自性,比喻即帝释影像等九喻。

九种比喻中,以日轮说明诸佛事业任运之自性。余喻可参阅《宝性论》。《宝性论》说:“犹如日轮无分别,光明一时普照射,能令水花得增长,亦令他物得成熟。如是如来大日轮,放射圣法无量光,于诸所化众生莲,无有分别而照入。”如日轮无任何分别念,然一时放射无量光明,令水莲盛开增长,亦令无量庄稼圆满成熟。如是,佛陀日轮亦一时放射无量圣法光明,能增长众生心莲功德之花瓣,能成熟众生善根之庄稼,而此事业皆无分别、勤作,任运行持。

佛陀事业第二相即相续不断,《宝性论》说:“如是远离诸勤作,无生无灭法身中,乃至三有未空时,转入示现等事业。”即乃至三有轮回未空之间,诸佛事业相续不断转入,在无生无灭法身中不动移之同时,相续不断示现色身之变化、语之宣说教诫、意之智悲周遍等事业。

论云:此复由于所化之别,堪引化者,能仁无不令其所化会遇圆满,远离衰损,定作一切所应作事。

而且根据所化差别,对堪能引导度化之众生,能仁皆能令所化会遇圆满、远离衰损,决定成办一切所应作之事业。

《宝性论》说:“犹如如意宝珠王,虽无一切诸分别,一时同处诸有情,亦随所愿皆能满。”犹如如意宝,不同意乐之有情所祈求的衣食等物,如意宝同时满足彼等所愿。如是,相应所化差别,诸佛决定随众生根机意乐,将其安置在道之基础、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乃至佛地中。无归向者,令彼归向;未成熟者,令彼成熟;未解脱者,令彼解脱;未起定慧者,令彼起定慧;未登地、未得授记、未得授职灌顶、未得成佛者,亦分别令彼等得如是成就。

论云:如《百五十颂》云:“尊说摧烦恼,显示魔谄动,说生死苦性,亦示无畏所。思利大悲者,凡能利有情,此事尊未行,岂有此余事?”

如《一百五十颂》所说:“世尊您于所化,宣说须要摧毁苦因——烦恼及其道理,亦宣说轮回诸魔以谄诳方式欺骗,对彼须要谨慎,亦说生死自性具有无尽痛苦,亦说到达无畏处所之法。思利众生之大悲世尊,至行利生事业之时,必作此事,应作事业您若未行,此外岂有其余事业?”

论云:《赞应赞》云:“尊未度众生,何有是衰损?未令世间会,岂有此盛事?”

《赞应赞》说:“世尊岂有未度众生如是衰损之事?世尊岂有未令有缘众生会遇圆满之事?”

换言之,即世尊所作决定为度化众生之事,决定是令众生会遇圆满之事。

论云:应忆念之。

当如是忆念佛陀业功德。我等应至心归依具有任运无间利生之事业的佛陀。

以上将佛功德归摄于身、口、意、业四方面而作忆念,此具修行之关要。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成语名称以身许国成语拼音yǐ shēn xǔ guó成...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成语名称以郄视文成语拼音yǐ qiè shì wén成...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成语名称以锥餐壶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hú成...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成语名称以锥飡壸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kǔn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