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华严五祖是哪五位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01 09:42:28
华严初祖 杜顺大师,华严二祖 智俨大师,华严三祖 法藏大师,华严四祖 澄观大师,华严五祖 宗密大师。华严初祖 杜顺大师(公元五五七至六四○年),雍州(今陕西省)万年人。俗姓杜,法号法顺,十八岁依止因圣寺的僧珍禅师出家习禅。一生禅通妙用,济世度人,时人号之为“炖煌菩萨”。隋文帝敬信,以月俸供养。专宗华严,著作《法界观门》,将华严高深的理论,融贯为禅定的观门,而创出“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的法

华严初祖 杜顺大师,华严二祖 智俨大师,华严三祖 法藏大师,华严四祖 澄观大师,华严五祖 宗密大师。

华严初祖 杜顺大师(公元五五七至六四○年),雍州(今陕西省)万年人。俗姓杜,法号法顺,十八岁依止因圣寺的僧珍禅师出家习禅。一生禅通妙用,济世度人,时人号之为“炖煌菩萨”。隋文帝敬信,以月俸供养。专宗华严,著作《法界观门》,将华严高深的理论,融贯为禅定的观门,而创出“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的法界三观,是一位融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大德。他一生之中,神异事迹很多,比方说,有瞎子、聋子拜见他以后,能见能听。有一次他涉水过河,河水忽然断流,等上过岸后,才又水流如故。唐贞观十四年(公元六四○年)圆寂于义善寺,深为朝野所敬重,唐太宗尊称他为帝心尊者。

\

重要著作有《五教止观》一卷、《法界观门》一卷,以上两种著作为创立华严宗,开展华严思想的根本要典。其它尚有《十门实相观》、《会诸宗别见颂》各一卷。弟子有智俨、动意、达法师、樊玄智等多人,均闻名于当代。

华严二祖 智俨大师(公元六○二至六六八年),天水人(今甘肃)。别号至相大师、云华尊者。孩童时代喜欢堆石成塔,串花成盖,自己就当起法师,并叫一起玩耍的同伴做他的听众,为他们说法。十二岁时,初祖顺和尚上门度化,父母欣然应允。智俨乃跟随顺和尚至终南山至相寺,其后跟随师兄达法师悉心受学,两年后出家。曾亲近法常法师,听讲《摄大乘论》,后随智正法师修学《华严经》。二十七岁,作《华严经疏》五卷,也就是有名的《华严搜玄记》,成一宗之规模。其它的著作,将近二十余种。他除了以著述弘法,以教育徒众为职志外,一生不求名闻,风范清高。唐高宗总章元年预知时至,对门人说:“吾此幻躯纵缘无性,今当暂往净方,后游莲华藏世界,汝等随我,亦同此志。”到十月二十九日晚上,圆寂于清禅寺,世寿六十七,是为华严宗第二祖。

\

弟子闻名者有法藏、怀齐、义湘、慧晓、薄尘、道成法师等多人。其中,法藏大师为华严三祖;义湘大师于新罗弘扬大法,彼国推为华严宗初祖。

华严三祖 法藏大师(公元六四三至七一二年),康居国人,出生于长安。世称康藏国师、贤首国师、国一法师、香象大师。法藏是他的名字,贤首是武则天皇帝封赐给他的名号。大师十六岁时,曾经在陕西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一指,以表示对佛教奉献的虔诚。后来听了智俨大师讲《华严经》,就归投在他的门下。

总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有一印度僧自西域来至长安。此印度僧通晓经律论三藏,高宗亦敬以师礼。当时法藏尚未出家,曾至印度僧处求受菩萨戒。众人即向印度僧说:“这位青年不但能读诵《华严》大经,并且能理解其经义。”印度僧惊叹道:“华严一乘是诸佛的秘藏,此经甚难值遇,何况能理解经中要义!若有人能读诵(净行品)一品,其人已具足菩萨净戒,不须再另求菩萨戒。”

公元六八四年,参访日照三藏于西太原寺,得(入法界品),补足晋译《华严》的缺分。大师曾经协助实叉难陀三藏翻译八十卷的《华严》,并于义净大师译场任证义。

他摄取了杜顺大师的《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实践法门,并以《华严经》为骨干,融合智俨大师的《搜玄记》,完成了华严教理的组织系统。所以,华严宗到了大师的时候,才完成自家教观双门圆满的架构,华严宗由于大师弘扬,而集其大成,因此华严宗又称为贤首宗,大师对于华严宗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法藏大师一生宣讲《华严》三十余遍,多弘大法于宫廷。每有瑞应:或有光明从口而出,或见五彩祥云凝空,或感大地震动。尤其善用实物譬喻,例如则天皇帝曾请大师在长生殿讲《华严经》,讲至天帝网义、六相、十玄的意旨时,皇帝茫然不解。大师乃指殿前金狮子为喻,解说法界构造,皇帝因此欣然了悟。大师又曾为理解力迟钝者,取十面镜子,分列于八方,上下亦各置一面,各面镜子皆面面相对;再于中央置一佛像,于其后燃一炬照之。于是光影互相映现,重重无尽。众人因此皆能理解华严无尽的深理。

景龙二年(公元七○八年),奉中宗旨,集百位法师于荐福寺祈雨解旱,七日后,感应道交,大雨滂沱。中宗深受感动,发心受持菩萨戒,并赐师号“国一法师”。景云二年(公元七一一年)冬,奉旨祈雪,精诚上感,雪乃盈尺。法藏大师有感于寺院有导天地祥和的功能,乃奏请中宗,于东、西两都(长安、洛阳)及吴、越、清凉山五处兴建华严寺,收藏佛经典籍。时人敬慕,尊称他为“大乘法师华严和尚”。

法藏大师历经唐高宗、则天女皇、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受五帝敬重,礼遇有加。传曰:“和尚虽为五帝门师,王臣并皆礼事,然犹粪扫其衣,禅悦粗食,惟以戒忍自守,弘法利生为务。”

弟子有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学者如云,未能悉数列出。

在著作方面,有《华严探玄记》二十卷、《华严金狮子章》一卷、《华严五教章》四卷、《华严经旨归》一卷、《华严游心法界记》一卷、《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华严经关脉义记》一卷、《华严经义海百门》一卷、《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二卷、《华严三昧章》一卷、《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一卷、《华严策林》一卷、《华严经问答》二卷、《华严经传记》五卷、《翻译晋经梵语》一卷、《唐译新经音义》一卷、《楞伽经疏》七卷、《密严经疏》三卷、《梵网经疏》三卷、《法华经疏》七卷、《起信论疏》三卷、《十二门论宗致义记》二卷等,不下三、四十种之多。

华严四祖 澄观大师(公元七三八至八三九年),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法号澄观,字大休,号清凉国师、镇国大师、大统国师、华严疏主。华严教法,遥承于法藏。随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二十岁,于昙一大师处求受具足戒,于常照禅师处求受菩萨比丘戒,亲近钱塘天竺寺法诜法师,修学华严教法。

大师在出家受具戒后,立下“十愿”自励,比方说,三衣一钵,从来没有离开过身边。三衣一钵不离身是佛教的规定,表示他对佛教的戒律非常的尊重,并且严持不犯。还有,他不重视金钱与权力,皇帝请他当各个大寺院的住持,他视如尘土,虽受到朝野优厚礼遇,毫无欣然自喜。

大师一生没有到过世俗人的家,凡是美好的东西,可爱的东西,总之能染污身心境界的,他一概远离。出家之后,一生没有倒下来睡过觉,顶多是盘腿打坐而已,而且没有离开过念佛的念珠,心里面没有违背过佛陀的教义,每天必诵《华严经》,下午还要施食给饿鬼孤魂。大师如此刻苦自励,终于成为华严宗的一代祖师,把华严宗发扬光大起来,为中国佛教文化开出灿烂的花朵。曾参学于南山律宗及南禅、北禅、《三论》、《涅盘》等当代名师。另亲近东京大诜和尚,听受《华严》,闻后立时能复讲,诜和尚赞叹他说:“法界宗乘,全在你了!”

唐代宗诏师与不空三藏于大兴善寺翻译《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等,任“润文”。德宗贞元十二年(公元七九六年),诏同罽宾般若三藏等,共译乌荼国所进《四十华严》,于贞元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完成。

大师于公元七八四年正月起,撰写《八十华严疏》,公元七八七年十二月完成。当他完成了《华严经》的批注以后,特地举行了一个《华严经》批注落成法会,而这个《华严经疏》落成典礼的法会,竟有一千多位高僧大德参与盛会,乃有“华严疏主”的美誉。大师所撰《华严经疏》六十卷,与法藏大师撰《探玄记》二十卷,被誉为“华严双璧”。

清凉澄观大师做过七个皇帝的老师,贞元十五年(公元七九九,一说十一年)德宗圣诞时,曾至宫中对皇族说法,皇帝听了大悦,说:“听大师讲《华严经》,心里很清凉。”因此受封为清凉国师。

顺宗登位(公元八○五年),诏大师于兴唐寺,为造普光殿、华严阁,塑华藏剎,绘“法界会”。元和五年(公元八一○年),宪宗问“法界”义,闻法欢喜,敕有司铸金印,赐“僧统清凉国师”号,统冠天下僧侣,主管僧门诸事。

穆宗、敬宗二帝咸景仰大师,敕封“大照国师”号。文宗礼师受戒,誓不食蛤,加封“大统国师”之号。

综观澄观大师一生宣讲《华严》五十遍,设无遮大会十五次,身历九朝,先后为七帝讲经。弟子有宗密、僧叡、法印、寂光等,其它得法者百余人,学僧数千人。

著作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随疏演义钞》九十卷、《随文手镜》一百卷、《华严法界玄镜》二卷、《三圣圆融观》一卷等三十多种。

华严五祖 宗密大师(公元七八○至八四一年),果州(今四川)人。法名宗密,世称圭山大师、圭峰禅师。二十七岁,依止遂州(四川巴中)大云寺道圆禅师出家。

受戒后,参访荆南惟忠禅师、洛阳报国寺神照禅师。公元八一○年,抵襄汉,遇恢觉寺灵峰阇黎,病中授以澄观大师《华严大疏》六十卷、《大钞》四十卷。宗密得法,欣庆踊跃,立志寻师。元和五年(公元八一○年),入澄观大师座下,跟随澄观大师学《华严》,大师曾赞叹他说:“能够追随我遨游于毘卢华藏世界的人,只有你一人了。”赞为不可多得的英才,继承清凉大师,宗弘华严。师又随荷泽宗的禅师学禅,提倡教禅一致,影响后代甚钜。大师毕生的贡献之一是对《圆觉经》的精辟注释。他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圆觉经》做详尽的批注,着有《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释义钞》等书,为历来注解《圆觉经》的泰斗。

太和元年(公元八二八年),文宗诏入内殿,问诸法要,因赐紫袍,敕号“大德”。

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坐化于兴福塔院。世寿六十二。裴休宰相为撰碑文,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八四七年)追谥“定慧禅师”。

弟子有圭峰温、慈恩寺太恭、兴善寺太锡、万乘寺宗、瑞圣寺觉、化度寺仁瑜及玄圭、智辉等数千人。

著作有《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注华严法界观科文》一卷、《原人论》一卷、《禅源诸诠集》百卷(今存序)等三十余部。

华严宗经过五位杰出大师的推弘,完成了华严宗精深的思想体系,和天台宗同为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光辉灿烂的二大圭璧。(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成语名称以酒解酲成语拼音yǐ jiǔ jiě chéng...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成语名称以辞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