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一)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01 09:42:40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一) 解释论文  诸位大德,我们共同研究华严念佛三昧论,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一切法是从因缘生,不离因缘。此中有殊胜因缘,可分五方面来说:  一、我们都知道,华严是经中之海。‘海’表示广大无边,无穷无尽。华严是经中之海,无所不摄。华严在佛法中又称为经中之王,最尊贵、最高深。华严讲四种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只有华严讲得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一)

  解释论文

  诸位大德,我们共同研究华严念佛三昧论,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一切法是从因缘生,不离因缘。此中有殊胜因缘,可分五方面来说:

  一、我们都知道,华严是经中之海。‘海’表示广大无边,无穷无尽。华严是经中之海,无所不摄。华严在佛法中又称为经中之王,最尊贵、最高深。华严讲四种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只有华严讲得最清楚透澈。华严的特点是事事无碍法界。华严有十玄,因此最尊。今此‘论’名为‘华严念佛三昧论’。‘华严’二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此名太长,故取‘华严’二字代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圆教,乃最高之法。在华严中讲了种种三昧,无量无边无穷的三昧,‘念佛三昧’是其中之一。但是,念佛三昧是《华严经》中所有一切三昧之‘王’。此论单讲华严念佛三昧,‘经’是经中之王,所提倡的‘三昧’又是三昧之王。很自然的,此‘论’是王中之王、殊胜中的殊胜、尊贵中的尊贵。因此,称为法殊胜。

  二、讲此论要有书可读。圆德法师印《龙舒净土文》,将此论附印出来。有书是另一殊胜。若无书空谈、没有文字可看,讲完就完了。譬如受‘灌顶’,灌顶时很有收获,过了几天什么也没有了,现在有了书本,此为另一殊胜因缘。

  三、现有这么多人来听。‘居士林’的诸位大居士、‘通教寺’的受戒大德,想深入研究。有这样一些发大心的信众,是讲经条件。否则,像生公对著石头讲:‘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此为特例,不希望成此特例。这么多人在座,又是一个缘。在家、出家、大德、大居士顶风冒雨来参加,共成一个殊胜的法会。

  四、‘居士林’的提出,理事长吕老居士再三提出要谈此论。此即有因有缘,我才来向大家汇报。

  五、我大病不死,得讲此论,此为另一因缘。

  有这些因缘,所以人人应当生出殷重心,难遭难遇之想。另外要提一提,当年佛在说华严的时候,在座的都是阿罗汉,智慧第二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连他们都不懂,其余更不用说了。这些阿罗汉们如聋如盲,好像跟聋子一样,好像跟瞎子一样,参与了法会。但对法会殊胜的内容,殊胜的言教,听了,与没听一样,此为如聋;看到,与没看一样,此为如盲。因此,今天的内容,碰到一些道理,自己一时想不通,不要灰心,不要不满意。就连大目犍连、舍利弗都还吃不消。至于不明白,听了有什么好处?这因一经于耳,功德就不可思议。这里许多文句来自《华严经》,今天的研究等于研究《华严经》,研究《华严经》三昧中的王,亦即经王中的三昧中的王。是如此重要的论,大家应有庆幸之心,说者、听者都生难遇之想。

  若说佛教经、论,在开始研究之前,要应当先知道这部经、论的纲要。心中先有一个轮廓,再去看经、看论,收获就大。所以,天台宗经典,一开始先讲五重玄义。华严宗更多,十门分列。第十门讲经文,讲经文之前有九门,此九门都是经文之外,是总结提出的。我的大经解,就是用华严十门。这次按天台的五重玄义,较简。五重玄义为:

  一、释名。解释论的名字。研究经论,先要把名字弄清楚。日本到处都是南无妙法莲华经,石头上都是,有些大德临终就请人念经题。所以说,名字很重要。名字把一部经论的特点包括进去了。因此,先讲经名,大家看其他经论也应注意此点。

  二、辨体。经以什么为体,本体是什么?经中说了很多文字到底以什么为本体。言说是形相,是文字相。这些相是从什么体里显现出来的?知道体,才知道根本。所以,我们看一部书,要能抓住它的根本,知道体是什么。

  三、明宗。宗旨是什么。上次《净土资粮》就讲了一个《阿弥陀经》的宗,即蕅益大师指出的‘信、愿、持名’四字。全部的内容,全部的理论,全部的修行方法,都在其中。《阿弥陀经》就是要‘信’,发愿往生。难信之法,要信。发愿,愿生彼国。还要念。一经宗旨就是‘信、愿、持名’。四个字把一部经就概括了。就是要好好信、好好发愿,好好持名。

\

  四、论用。作用,讲此论的作用。

  五、教相。讲此论属于哪一教。小乘教、大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不同的教就是为了不同的物件。佛是随机说法的,说的内容就有分别。小乘就不谈成佛;始教羼提不能成佛;终教羼提也能成佛,但要三大阿僧祗劫;顿教一刹那可以成佛。所以,先要知道是属于那一教。一刹那成佛或三大阿僧祗劫成佛,都是佛说的,但物件不同,所说便不同了。再说,时间是由于大家的妄念,说一刹那、说三大阿僧祗劫,都是平等的。要知‘依了义教,不依不了义教’,要知此论是了义的,还是不了义的。两种说法不一样的时候,应该依了义教。所以要知道它的教相。

  以上就是五重玄义。有时看书、看论,不看注解倒容易,一看注解,‘拦路虎’,就拦住了,因为它讲五重玄义。我们现在是‘解剖麻雀’的性质,虽只是十五页的短论,仍分析到其中的五重玄义。

  壹、释名

  ‘华严念佛三昧论’。华严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大方广佛华严经》虽然只有七个字,这个经题是最全面的经题。经题往往包含三个内容:人、法、喻。《佛说阿弥陀经》只有‘人’。‘佛’是人,是本土的佛,‘阿弥陀’是彼土的佛。此方的佛说彼方的佛。《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没有人,‘金刚’是喻,‘般若波罗密多’是法。‘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喻。七字中人、法、喻具足。‘大方广’有二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大’讲‘体’,以常遍为意。体是大,是常,无生无灭,竖无初际,无始,找不到开头,未来也没有头,此就时间来讲。空间则遍满十方一切处。此‘体’就是如此,无生无灭、无始无终,遍满一切处。所以,大即常与遍。‘方’是以轨持为意。法是持其自相,一切法都有它本身的相。桃树的桃花就是那样子,保持它自己的相。李树的花、叶、果子又有自己的相,自己的形式。法就是如此,一为‘持’,各个法各有其表示的形式。再有‘令人生解’,提之则知其含义,轨持为意,此为‘方’。‘广’言‘用’,以包博为意。包是包含一切,博是广博无边。

  第二种说法,‘方’是相大,‘广’是用大,第一‘大’字代表体大。体是离开言与思的,体是什么?用语言,思想都不能解。是法非语言分别之所能解。语言就是言,分别就是思,一思就是分别。那么,此体大是什么?离言思,就是说现前自己一念介尔之心,介尔之心就是极微小的一念之心。永远没有变异而包摄一切。(底下还要细说),此部论,此点说得很精彩。‘大’就是言一念之心,瞥尔一刹那一念之心,而这一心就是永远没有变异,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一切法都从此体生。从体流出相,流出用。一切法都从体生,体就是你的一念之心。‘方’是相大,也是离言思,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就是介尔之心,就是大智慧光明,就是清净自在、常乐我净,无量无边的功德。方的含义如此,此相大,一切殊胜之德皆此相。用就横具十界因果。十界的一切因果都不出于此。‘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佛法界。‘广度众生’就是菩萨法界。‘自觉’就是罗汉法界,一切因果,以四谛十二因缘为因,就得声闻缘觉的果。以六度万行为因,就得菩萨的果。以大方广为因,就得佛果。我们一般说大,都是一个对待的大,桌子比相机大,房子又比桌子大,还有比房子大的东西。总之,某物是大,也是小,此为对待的大。华严之说,是没有对待的,绝对的。有二才有对待,到了无二,还有什么对待?所以维摩诘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是什么?离开了二。谁要能离开二,就入不二法门。不要等别人给你证明入了不二法门。离开了一切分别,就入不二法门了。以上解释大方广,大方广是所证的法,修行证到什么?证到大方广。

  佛是觉者,佛是最平等的,是觉悟的人。是觉圆果满,觉都圆了,圆觉;果都满了,果头的佛,最尊!觉满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觉圆满。自觉也圆满,觉他也圆满,觉行也圆满,所以,成了佛。据《华严经》,佛有十涵意:

  一、具一切智。

  二、具一切种智。

\

  三、离烦恼障。

  四、离所知障。所知障,知识份子确实要注意。都知道烦恼障——贪嗔痴不好,而不知道本来不懂的,现在懂了,懂了很多很多,这些所知,可能就成障。不成障就是智慧;成障,就是所知障。所知障非常麻烦,所谓事障易遣,理障难除。所知成障,就有一固定的成见,承认这个,不承认那个。要闹派系,这宗说那宗,这一派说那派。固执一宗一家之说,不能圆融。这些都是理障,以为就是自己这个意,其实呢,不见得。四十二章经:‘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偏偏要信自己这个意,这个意就是所知障。所知都成障碍,佛就离开这个障。

  五、于一切法,能自开觉。

  六、能让他开觉。

  七、于一切种相,能自开觉。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成语名称以镒称铢成语拼音yǐ yì chēng zhū成...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成语名称以铢称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ēng yì成...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成语名称以酒解酲成语拼音yǐ jiǔ jiě chéng...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