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发愿与观察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01 09:45:19
zf:   大千兄,您对中观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论坛上的诸兄可能会有所评说。我还是将焦点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发愿成佛为例,我等众生确实没有智慧了知此一念愿心在成佛的因果路上所能起到的作用和这种作用发生的机制,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根本就觉察不到自己心中这个“愿”的存在。  请兄不妨做个实验:    (1)督摄六根,反观自心;  (2)发起“我要成佛”的愿;  能够产生果报的不正是当下这个“愿”吗? 

zf:   大千兄,您对中观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论坛上的诸兄可能会有所评说。我还是将焦点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发愿成佛为例,我等众生确实没有智慧了知此一念愿心在成佛的因果路上所能起到的作用和这种作用发生的机制,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根本就觉察不到自己心中这个“愿”的存在。  请兄不妨做个实验:    (1)督摄六根,反观自心;  (2)发起“我要成佛”的愿;  能够产生果报的不正是当下这个“愿”吗?  仁兄难道不能做到在发愿的同时觉察到愿的存在吗?   大千:   能觉察到的,都是名言境界中假安立的法,不是真正的缘起法,也就是说,不是实际存在的“愿”的本身,而是在意识中用名言假安立出来的一个模拟(实际存在的缘起法之愿)的愿,这种愿只存在于意识的思维想像之中,不是实际存在的缘起法,意识停止分别的时候这种愿就毫无所有了,它怎么还有可能产生果报呢?所以能够产生果报的是作为缘起法的“愿”,而不是只存在于凡夫意识分别中的那个“愿”。  zf:   请仁兄仔细剖析一下,当我等正在自心中在发愿时,我们是如何在发愿的同时又用意识想象出来一个“愿”?为何这个想象中的“愿”可以被观察,而原来用心发的愿却观察不到?  关于我等不能直接观察到心中的愿,仁兄能否引用经论中的教证予以说明。否则给在下的感觉是,仁兄已经先有了不可动摇的信念。若此讨论涉及到信念的问题,在下便会犹豫是否有必要与仁兄进一步讨论下去。因为信念几乎是不可讨论的。  大千:   因为我们凡夫的意识只能用名言进行思维,所以我们必须用意识的语言想象出一个“愿”来,我们的意识才能完成自己(缘起法)的发愿活动;如果不让意识想象出一个认识对象来,意识就不会活动了。  用名言在意识的想像中描绘、描述出来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事物本身,而只是一些名言概念,并非实际存在的事物。比如我们用意识的语言想象出来的那个“愿”,那是意识的认识对象,而绝非是正在进行发愿活动的意识本身,意识只可能认识到它的认识对象——法尘,而不可能认识到意识自身。  关于这个心识不能自见的道理,略引教证:    《中论》观三相品第七中说:“住若自相住。法亦应自相住。如眼不能自见。住亦如是。”  《十二门论》观一异门第六中云:“凡物不能自知,如指不能自触,如眼不能自见。是故汝说识,即是相可相,是事不然。”又在观作者问第十中云:“若自作,即自作其体,不得以是事,即作是事。如识不能自识,指不能自触。是故不得言自作。”  zf:   通过近来的讨论,您看问题的角度我了解了一些。我想,讨论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一致的认识,只要能引导讨论者深入思考,作用也就起到了。  仁兄文中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这里先选出一个。  “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是圣者以无分别智实证的世界真实面目,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心识,而没有其它。”  仁兄常以眼不能自见、手不能自摸来说明心识不能自见。  请问:    1、唯识体系中的“识”是否包括圣者之“智”?  2、仁兄常以眼不能自见、手不能自摸来说明心识不能自见。  请问,在唯识体系中,圣者之智能否自见?  大千:   这要先分析为什么心识不能自见?这是由凡夫意识认识事物的方式决定的。意识不能直接亲证事物本质、真相,而只能认识事物的外在现象、表象;它不能完整地认识事物,而必须用意识自己的语言把认识对象分别成相对的概念才能认识到。如果不让意识用这种假安立的虚拟概念来认识事物,意识就无法活动了。而这种概念,包括具象思维概念(现量)和抽象思维概念(比量),完全是意识自己的语言,而不是事物本身,所以意识描述出来的世界,是对实际存在的世界的一个模拟地图或沙盘,不管它怎样描述,都与真实情况是两回事。世界本来是无二的整体,而意识必须把世界分别成相对的二、三、四以至无数的概念,这本身就是对真实情况的割裂、歪曲,绝非真实情况本身了,所以说一起分别就已经错了,意识是不能直接认识实际存在本身的。  而佛陀实证的世界真实情况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里的心识是实际存在的,所以说凡夫的意识认识不到实际存在的心识,心识不能自见。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意识只能见知用自己的语言建构起来的虚拟世界中的感觉和概念,而不能直接亲证实际存在的法。  而圣者之智叫做无分别智,就是没有凡夫意识那种分别的智,因为圣者智已经不是凡夫之识了,自然也就没有识的分别了,也就没有识分别出来的虚拟世界里的一切概念了,也就没有由此虚妄障碍凡夫不能认识到实际存在的法的问题了,也就没有由此造成的凡夫意识不能自见那样的缺陷了。  (编按:这一问题的其他讨论见本节中“唯识中的‘识’与圣者之‘智’”一文等。)

\

编辑:小勇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成语名称以规为瑱成语拼音yǐ guī wéi tiàn成...

以血洗血 以血洗血

以血洗血成语名称以血洗血成语拼音yǐ xuè xǐ xuè成...

以词害意 以词害意

以词害意成语名称以词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成语名称以资切磋成语拼音yǐ zī qiē cuō成...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成语名称以誉进能成语拼音yǐ yù jìn néng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