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究竟因何而起?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02 09:44:08
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究竟因何而起?  佛教,一直都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印象。佛教的教义也是劝人向善。就是这样一个「温情脉脉」的教派,却在中国的历史上遭遇到了四次劫难,这四次劫难被后人合称「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灭佛  第一位提出灭佛的人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的成立可以说是非常不易的。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其君主是鲜卑族拓跋氏。  拓跋焘在研究北魏的历史后决定增强军队建设,希望能将北魏建成一个全民皆兵
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究竟因何而起?

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究竟因何而起?

  佛教,一直都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印象。佛教的教义也是劝人向善。就是这样一个「温情脉脉」的教派,却在中国的历史上遭遇到了四次劫难,这四次劫难被后人合称「三武一宗灭佛」。

北魏太武帝灭佛

  第一位提出灭佛的人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的成立可以说是非常不易的。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其君主是鲜卑族拓跋氏。

\

  拓跋氏在历经被秦灭国后,忍辱负重多年,最终抓住秦国淝水之战战败,国内混乱的时机,复国成功,并统一北方建立北魏。

\

  拓跋焘在研究北魏的历史后决定增强军队建设,希望能将北魏建成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但这时候,问题出现了,佛教徒不用服兵役。不仅不用服兵役佛教徒还不用交税。

  你不来当兵就算,还占着国家的土地让国家养着你,这门儿都没有。于是在444年,拓跋焘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

  本来拓跋焘只是想让僧侣们去服兵役,没有想杀人。但紧接着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拓跋珪改变了想法445年,杏城起义爆发。

  446年,拓跋焘亲自率兵镇压起义,当拓跋焘带兵打到长安时,在一所寺院中发现了大量兵器及钱财。这时的拓跋焘彻底愤怒了。

  北魏的建立十分不易,所以拓跋焘对皇权看的很重,不允许任何人冒犯皇权。这座寺庙里的发现让拓跋焘认定佛教与杏城起义有关,于是拓跋焘下令诛杀该寺所有僧众。

  事后,拓跋焘又听从了身边的大臣的劝导,决心彻底灭佛并下令「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这便是第一次灭佛运动。

北周武帝灭佛

  在经历了第一次灭佛运动后不到两百年,又一次的灭佛运动展开了序幕。而这次灭佛的决定者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历史上宇文邕是一位明君,为什么他也要灭佛呢?这里面原因复杂,还牵扯出了儒释道三家的地位问题。

  要说宇文邕本是当不上皇帝的,因为他不是长子,他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可是他的三个哥哥全被一个人杀死了,这个人就是他的堂哥宇文护。

  宇文护本是北周文帝的侄子,文帝临终前让宇文护辅佐自己的儿子。没想到宇文护的野心颇大,只要皇帝小皇帝不按自己的心意办事,他就将其杀死。这一杀不要紧,一口气连杀了三个,不得已宇文邕当上了皇帝。

  宇文邕在当上皇帝后,在567年有人上书,希望皇上能抑制一下佛教的传播。宇文邕本身是重视儒家思想的,于是便同意了这个提议。但宇文邕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十分民主地将道教、佛教里面的权威人士和大臣召集在一起,大家一起商议一下儒释道的排名问题。

  然而这次会议并没有商议出结果。作为「顾命大臣」的宇文护是忠实的佛教支持者,他反对将佛教放在最后,直接导致这次会议以失败告终。

  572年,宇文邕诛杀了宇文护,始掌朝政大权。573年,宇文邕又召集臣、道士、名僧进行第二次辩论。按照宇文邕的意思,希望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然而这次会议又没能如宇文邕所愿。

  原因在于这次请来的高僧辩论水平太高,硬是揭穿了道教迷信方术和教义的虚妄,这使得本来还想维护道教的宇文邕只得作罢。已经两次会议还讨论不出结果,宇文邕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于是宇文邕也不打算维护道教了,直接下令「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即僧尼)道士,并令还民」。

  同年六月宇文邕下令建立通道观,这通道观内饰儒释道三家的名流,任务是探寻三教的真意,弥合三教的分歧。这就是第二次灭佛运动。

唐武宗灭佛

  而第三次灭佛运动竟然是发生在民风开放的唐朝,这次下令灭佛的是唐武宗。

  掀起宗教热潮的是唐宪宗。唐宪宗曾敕迎佛骨(即所谓舍利)于凤翔法门寺,使得全国开始推崇佛教。他本人也比较有能力,控制住了社会局面,并没有因为佛教而出现社会矛盾。

  但随后的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就不行了,他们依旧依旧推崇佛教,但朝廷腐败,朋党斗争,国势日衰。不仅如此,佛教的兴盛还使得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而且很有许多罪犯为逃避法律选择出家,这让寺庙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等到唐武宗的时候,国力大不如前,842年,唐武宗不得已下令灭佛:「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

  844年,唐武宗再次下令,「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

  可以看出,唐武宗的灭佛还是有针对性的,并没有「一竿子打死」。只是要求犯罪和违反戒律的僧人还俗接受应有的惩戒,拆除的寺院也都是规模较小僧人较少的。可以说唐武宗的灭佛更加人性化。

后周世宗灭佛

  最后一次灭佛运动发生在后周。后周世宗柴荣个人没有任何宗教的爱好,这次的灭佛更像是为了经济。

  后周时期,战争不断,后周的政权也在风雨飘摇中。柴荣登基后,国家经济状况很差,根本无力支持后周南征北战和稳固政权。于是柴荣想到了寺庙。

  公元955年,柴荣下诏开始禁佛。其中规定:不许私度僧尼,不许无侍者的出家,出家必须考试和国家批准,禁止烧身焚指等修行方式,收缴不经官府核准的寺院和财产,收缴民间的铜金佛菩萨像。

  柴荣这次灭佛较前三次相比更为仁慈。柴荣没有对僧人大开杀戒,只是将寺院的土地收归国有。那些收集上来的铜器也都被从新铸造成铜钱,用于流通并恢复国家经济。这次灭佛运动被世称一宗法难。

  三武一宗灭佛运动的起因多是为了巩固皇权,增强国力。灭佛运动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小。其中很有意思的一点,在每一次灭佛运动后,下一任皇帝都会再一次扶持佛教,恢复佛教的地位。一句话,神权必须服从王权,宗教必须为封建统治服务。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词害意 以词害意

以词害意成语名称以词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成语名称以资切磋成语拼音yǐ zī qiē cuō成...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成语名称以誉进能成语拼音yǐ yù jìn néng成...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成语名称以观后效成语拼音yǐ guān hòu xiào...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