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发菩提心与五类往生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03 09:49:09
发菩提心与五类往生 在格鲁派教授中,将往生净土分为五类∶  一、以依止力往生。极度坚信三宝之威力,以赤诚至极故,心光互照,即凡心成佛心,故临终时诸圣现前,弹指即生。  二、以厌离心往生。于此土浊恶心生厌离,无丝毫之留恋,但一心归投极乐导师,愿生安养。以愿心成熟故,与佛相应,故临终时净业现前,如蝉脱壳,自在往生。  三、以现说菩提心往生。即历来大德所提倡的,为利众生愿成佛。而生净土,如进强化班培训,

  发菩提心与五类往生

  在格鲁派教授中,将往生净土分为五类∶

  一、以依止力往生。极度坚信三宝之威力,以赤诚至极故,心光互照,即凡心成佛心,故临终时诸圣现前,弹指即生。

  二、以厌离心往生。于此土浊恶心生厌离,无丝毫之留恋,但一心归投极乐导师,愿生安养。以愿心成熟故,与佛相应,故临终时净业现前,如蝉脱壳,自在往生。

  三、以现说菩提心往生。即历来大德所提倡的,为利众生愿成佛。而生净土,如进强化班培训,能迅速圆满我们的资粮,使我们的行愿不退。此“现说菩提心”,乃指发起愿菩提心。

  四、以证空性往生。如彼阿罗汉等,但欲回心,十方净土随愿即生。以不受三界缚故,心力自在故。(当然,除如来自证受用土,如密严等,非大菩萨不得与会)此证空性往生,非唯阿罗汉有分,诸证少分空性者,亦增往生之力也。因此可见,证空性之力量,亦是修行人生净土之正因。如来在余经中,亦说以禅定力助生净土,(如修安般法成就,亦可亲睹极乐界,往生自在)即此谓也。

  五、成就自证净土往生。如文殊、普贤,方便示现,往来无碍也。十方诸佛亦复如是,未曾离净土。又,修密乘之行人,得最极成就,往生自证净土也。如密勒尊者即是。

  据此,可知诸圣所言,皆无违也。汉地祖师大德,多强调欲生净土,则与此土不可生丝毫贪恋心,而于西方净土,生强烈之意乐心。藕益大师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不二也”。此即欲使众生乘厌离心、信心往生也。又,净宗诸祖大多强调,从信他到信自,从事即达理即,此即“依止力”、“空性”之修证也。至于“往生安养,得诸忍已,即回娑婆”,宛然现说菩提心也。至于自成就净土往生,显然属于净土之果乘,不在我等初学者探讨范畴。我等只需信乐奉受而已,如宗大师所言,要“仰推圣境非我知”。窃以为,就大乘行者而言,因以菩提心和空性见为往生正因,但前二者是当然基础,又是接引众生之方便。故印光法师有言∶往生西方净土的妙处,有很多被不识字的愚夫愚妇得了去。这是指利用依止力和厌离心,方便摄受众生归入净土。

  在《大宝积经发胜志会》(即《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佛还说过,成就以下十种心中的任何一种,即可往生西方净土。哪十种呢?是∶

  一、于诸众生起大慈无损害心。

  二、于诸众生起大悲无逼恼心。

  三、于佛正法不惜生命乐守护心。

\

  四、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

  五、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

  六、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

  七、于诸众生恭敬尊重无下劣心。

  八、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

  九、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

\

  十、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

  佛说,成就以上十种心中的任何一种,欲生极乐而不能者,无有是处。仔细思之,确实,这十种心任何一种,都不易成就,要成就,都少不了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而信心则是基础,不言而喻。因此,我等初机学人,首先要从真正依止三宝做起,然后依三主要道努力修学。而要真正依止三宝,就必须从破我执、我慢入手,于凡夫习气做彻底决裂。要知道,带着我执我慢,是无法生起真正的出离心的,更何况是慈悲心、乃至菩提心。因为有我执,于众生则有亲疏,有爱见,不可能平等,经云∶“于诸众生生于爱见悲者,心则疲倦”。这是不可能发起净菩提心的,而且容易堕落。在《诸法无行经》中,释尊和文殊菩萨都谈了自己往昔世曾堕恶道的经历,而其根本原因,就是因我执、我慢障碍心故,不能见清净妙谛,于无倒宣说之佛法起于嫌恨、诽谤。

  其次,窃以为,往生净土需要“博闻专修”。博闻,则于诸佛理深广探求,不易偏颇;专修,则心力归一,见效甚大。现在不少宏扬净土者,悲心迫切,然方法似嫌不尽圆融;以贬斥他宗,专显己胜,来引发众生信心。故有提倡抛开一切经论、专提一句或一经之说。其实各派互不相违,但因众生根器、因缘不同而现差异。如来于各经中悉皆赞为第一,何以故?以诸佛妙理无边际故,缘起相应难思议故,平等法中离高下故。《四十二章经》云∶“汝等比丘知我说法,犹如食蜜,中边皆甜”。《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李炳南老居士也提倡博闻,以圣言量为依,能远离凡夫见地,开真智慧。

  再者,何谓“专”?窃以为,并非寡闻、寡行为专;心无杂染为专。如果我们心中夹杂着太多的贪嗔痴慢疑,夹杂着太多的我执我慢,那么无论修什么胜法,欲求不退尚且难免,何况成就?嘉华仁波且曾开示说∶修密法之忿怒本尊者,如果背离了慈悲心、菩提心、为众生而求正觉的心,那么其所持诵的威猛密咒则会使其变为凶残的魔鬼。在藏地,有忘失菩提心,修大威德法,最终以本尊身相入于地狱者。我等宁不慎乎?

  最后,净土能否往生,首先要看是否具有清净意乐;一者,无论修什么法,只要心中念念回向净土,则为专修、实修。二者,不破我执,心陷于污染,净业难成。其次,往生关键是心力是否具足。如果临终时往生净土之愿心所成就之善业,小于其余先成熟之恶业,恐难离开娑婆。这就要求我们从当下做起,不能有丝毫的忪懈,以期早日得到把握。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成语名称以锥刺地成语拼音yǐ zhuī cì dì成...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成语名称以辞取人成语拼音yǐ cí qǔ rén成语...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成语名称以镒称铢成语拼音yǐ yì chēng zhū成...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成语名称以铢称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ēng yì成...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