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呗器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05 09:43:47
佛教丛林及僧人的用品,除了僧服、法物以外,还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呗器。佛藏律部的典籍记载:“但是钟、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得,皆名犍椎。”因此,呗器最初的名称叫做“犍椎”。呗器原称是僧团中集众和生活的信号,后来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日常课诵和社会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它配合唱念和曲调,作为“伎乐供养,庄严道场”。以音声

  佛教丛林及僧人的用品,除了僧服、法物以外,还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呗器。佛藏律部的典籍记载:“但是钟、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得,皆名犍椎。”因此,呗器最初的名称叫做“犍椎”。呗器原称是僧团中集众和生活的信号,后来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日常课诵和社会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它配合唱念和曲调,作为“伎乐供养,庄严道场”。以音声作佛事,助发大众的诚敬心念。呗器有的属我国原有,有的属外域传入,总之,品类繁多,功用不同,现作择要介绍。

\

  钟   钟是丛林中的主要呗器,因其声音洪大,故名洪钟。钟在我国古已有之,它在佛寺中主要作为修行起居的讯号和佛事庆典的法乐。《救修清规法器章》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钟主要为铜、铁铸就,种类有报钟、大钟、半钟、斋钟等。   报钟挂在弹堂,是每天最早敲响的钟,它将声音传递给大钟。此外,报钟在禅堂还有其特殊性。报钟的形状与其它钟不一样,它下面往往挂有一个木板。木板的形状随佛教禅宗五个宗派而异:临济宗为横长方形,曹洞宗为竖长方形,法眼宗为正三角形,沩仰宗为下半圆形,云门宗为圆形。每天坐禅时则敲板和钟,作为止静的讯号。   五个宗派敲板和钟的规矩也不一样: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每日四次,即早课后、早粥后、午斋后和晚课后。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钟、二板一钟、三板一钟,共九下,四次共三十六下。豹仰宗、云门宗每日三次,即早粥后、午斋后和晚课后。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钟、二板二钟、三板三钟,共十二下,三次共三十六下。这些规矩都是不能随意变动的。故《禅门日诵》上说:“五家钟板,总同三十六下。若多若少者,非为佛子之道也。西来大意,正法眼藏;人天路上,佛法为尊;祖师清规,尊重尊重。”   大钟又名梵钟,挂在钟楼上,设有钟头专门管理。除了迎接佛门高僧、举行重大法会外,每天只是早晚各撞一次,每次一百零八下。钟头在撞大钟前;必须先默诵钟偶,再边撞洪钟,边吟宝偈,使洪钟起到警世醒人、祛除烦恼的作用。   小钟又称半钟,因它只有大钟一半的高度。小钟挂在大殿左侧或法堂左侧,一般在做佛事时敲击。有的寺庙则代作斋钟,在早粥和午斋时敲击。大丛林有专用的梆作为用斋粥的讯号,一般不设斋钟。   寺内的钟除了有以上用处以外,对僧人的修持也有大功德。《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佛祖统纪智者传》也说:“闻击钟磐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   鼓   鼓是丛林中与钟相提并论的主要呗器。《楞严经》云:“阿难,汝更听此祗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云。”直到现代,“晨钟暮鼓”仍然是寺庙的一大特征。鼓的作法,通常是以木为壳,用牛、猪、羊皮作面,形如矮桶。鼓的种类,有法鼓、大鼓、茶鼓、手鼓等。   法鼓设在法堂东北角,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时击之,方法各异。   大鼓架在鼓楼上,有鼓头专门管理。鼓楼之鼓与钟楼之钟配合默契,早晨先钟后鼓,晚上先鼓后钟。击鼓没有专用偈语,在封建时代,鼓头边击鼓边念“皇图巩固,帝道退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现在则改念“邦基巩固,国运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了。   茶鼓设在法堂西北角,在请茶、进斋、普请、放 参、沐浴、更点时击之,方法各异。   手鼓是最小的鼓,也是有柄的鼓,多在举办佛事时,在行进中一手执持,一手敲击。   《僧祗律》云:“帝释有王鼓,若善法党说法,打第三鼓。”佛陀时代,鼓是诵戒、听法、进斋等场合集众时所用,后来才把鼓作为寺院中早起夜寝的号令、进而加入佛事赞诵的行列。   磬   磐起源于我国虞舜时期,是庆典、祭祀的重要乐器。碧的形状如矩“”,以玉料或石料琢磨而成,南北朝时代出现了铜碧和铁碧。现在,矩形的碧佛教已很少流行,主要使用铜、铁铸成的大磬和引磬。   大磬又名圆碧,形状如钵,直径从半尺到三尺不等。大磬用于指挥腔调,振作精神,多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称佛号等处敲用。大磐固定在殿内佛像左侧,不能搬动,更多的场合都由引碧代替。   引磬又名小碧,据《象器笺》说:“小磬如桃大,   底有窍,贯绪,连缚小杖为柄,以小铁桴击之。名为引磬,盖因导引众,故名。”引磬用于指挥行动,作为“板眼”,多在问讯;转身、礼拜等处敲用。   还有一种扁磐,以石为之,状如云板,悬在万丈廊外,有客见住持,知客鸣击三下。   在丛林寺院里,碧是“犍椎”的主脑,由维那或悦众掌管。使用其它咀器者,必须配合维那的领腔而跟腔,作到唱念和“犍椎”声音协调,以良好效果。   木鱼   木鱼是佛教的重要呗器之一,又名鱼鼓、鱼板。为什么把它作成鱼的形状?据《百丈清规注》中说:相传,鱼类目不阖睛,昼夜常醒。。所以佛门中就用木料雕刻成鱼形的木鱼,在赞诵时敲击它,以使警惕大众不要昏沉懈怠。木鱼的制作,是把一块木料雕成色形毛坯,再把内部挖空,表面刻出头;尾和鳞甲,通身涂以红漆,格外点睛画鳞。木鱼的形状,有长形和圆形两种。   长形的木鱼,通常都称它为“梆”,一般直径约为一尺,长度约九尺。这种木鱼大多挂在斋堂的外廊上,每当僧人过堂(即用早粥或午斋)时,即将梆敲响,作为讯号,放寺中流传着“笺响上殿,梆响过堂”的口头禅。这种梆的挂法是有规矩的:丛林的梆,鱼头向着山门,子孙庙的梆,鱼尾向着山门。   圆形的木鱼,被放置在寺院的殿堂里,在赞诵时敲击,用以节制声调,提醒心神。大型木鱼直径约三尺,放在地面的木鱼架上;中型木鱼直径约一尺,放在香案的木鱼架上;小型木鱼直径约三寸,都拿在手上敲击。在圆形的木鱼中,不仅有首尾相接的单鱼形和双鱼形,还有一种一身二头的龙形木鱼。据说这是取乎“鱼化为龙”,以表“转化成圣”的意思。   木鱼不仅是“犍椎”群体中伪一件呗器,中小型木鱼更是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个人念佛修行所必不可少的。“和尚敲木鱼”,正说明木鱼在佛教中的作用和影响。   板   板是由木料制成,用来报时报事的法器,它还具有“饮食起居、行道办事、规矩礼法”方面的某种警示作用。禅宗丛林的板,多为横长方体,中心挖空,上方切去两角,平穿二孔,贯以绳环,便于悬挂和手提。丛林中有许多大小各异、作用不同的板。   钟板,长约二尺六寸,高约一尺四寸,厚约三寸,一面刻“正法久住”,一面刻“南无吉祥王菩萨”,挂在禅堂报钟的下面,属于既报时,又报事的法器。   照板,长约一尺四寸,高约八寸,厚约二寸,上书“谨白大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各宜醒觉,慎勿放逸”字样,属于报时的板。此板由巡照师掌握,每天打两次。第一次在凌晨,绕寺院一周,边走边敲。每敲四下,好像是在呼唤:“上、座、师、请起!”然后再打一次催板,将起床信息交给禅堂报钟。第二次在晚上,接止静的钟声,最后打五下,收板。   序板,长约一尺六寸,高约九寸,厚约二寸,上书“序板”二字,属于报事的板。平日挂在客堂,不得擅自使用,每每遇到丛林中的事大,比如方丈升座;传戒法会、买田置产等,才能够动用“老佛爷的犍椎”。   云板,多用铜、铁铸成,直径三尺左右,形状像云纹,故称云板。一般挂在斋堂廊下,每到用斋时敲击,属于饮食报时用的板,又叫火板、火碘。   此外,还有挂在大案的木板、挂在方丈室的方丈板,挂在首座寮的首座板等。’《洞上伽蓝杂记》云:“禅堂内外及方丈库院,处处悬挂大板小板。随时依事,或击一下、二下、三下,乃至长击,用以报众。诸清规中,有其定则。”由此可见板在寺庙中的作用。   铛、铪 铛、铪都是用响铜制成,两者配合板眼,庄严节奏,为佛教赞诵或仪节中所少不了的呗器。   铛子的形状像一只圆盘,直径约四、五寸。四边凿有小孔,用细绳把它绑在圆形或方形的边框上,框下部装木柄,以便手拿和敲击。   铪子又叫铙钹,是用两块圆形铜片所造,直径为五六寸、一尺多不等。铪子的中心处向外凸出,顶部有孔,孔中穿布条,以便两手各执一片,相互敲击发声。铙钹的特殊用场,据《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铙钹》云:“凡维那揖‘住持两序、出班上香时,藏殿祝赞转轮时,行者鸣之;遇迎引送亡时,行者披剃、大众行道、接新住持入院时,皆鸣之。”   铃   又叫铃铎、宝锋、手铃,用金、铜、铁等金属制成。从千手观音及三十臂弥勒都各有一手执铃的情况看来,可知铃是印度传入的呗器;铃有柄有舌,振之则鸣。铃的用场,除了在密法中时常和金刚杵并用之外,最常见的是在“瑜伽焰口施食”坛场中使用。对显宗来说,则是在引魂、礼仟以及主坛者指挥赞诵、庄严韵调时使用。   签   签在丛林寺院中的作用非常特殊,它朗是僧众生活起居的信号,又是晓偷僧众遵守丛林清规的执法象征。签由签板和签片两部分组成。签板是用一根长约五尺的大斑竹或摘竹对剖、打磨、上漆而制成,凸面的上部刻着“铁面无私”四字;凹面的上部刻着“徇情者罚”四字。签片长约丫尺,宽约八分,共二十四片;每十二片重叠为一组,将两组并列,用丝绳通过板孔固定在签的中上部。签片二十四块,分写《丛   《林清规》二十四条:   一、破根本大戒者出院。   二、不遵圣制、破坏清规者出院。   三、住不满期会、私逃者摈。   四、刁唆是非、斗构两头者摈。   五、私立徒众者摈。   六、出言粗犷;交拳撕打者罚,执拗不受罚者摈。   七、恶口骂詈、我慢自高、搅群乱众者罚,执撤不受罚者不许共住。   八、私自化缘入己,错昧因果者不许共住。   九、饮酒食肉者不许共住。   十、有犯清规、不遵议罚者不许共住。   十一、细小不忍、动气发粗者罚。   十二、您情散诞、恶人警策者罚。   十三、大小执事,如不尽力者罚。   十四、驰骋机锋、混滥佛法者罚,   十五、闻犍椎声避懒坡事,不随众者罚。   十六、有事他出,归期违限者罚。   十七、殿堂廊庑及山门间三五成群,闲谈杂话者罚。   十八、以常住化缘,私用者罚。   十九、两序执事,不上方丈告假,去三五日,私应外缘者罚斋供众,如过半月不回,去职随众。   二十、无事窜寮者罚。   二十一、司职不尽职者罚。   二十二、侵损常住及破期告假者罚。   二十三、不体惜常住什物等件者赔。   二十四、犍椎错乱、梆板参差者巡寮跪香。   巡签一般由丛林的僧值(又名纠察)师担任。僧值师拿上签边走边摇,以签片、签板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警醒僧众。每天巡签三次:第一次是在早晨,当寺院的鼓楼敲第一阵鼓时,僧值师巡视僧众是否都起床,并作好上殿课诵的准备。第二次是在傍晚,当大殿的钟敲第三响时,僧值师巡视僧众是否都已穿袍搭农,陆续去大殿上晚课了。第三次是在晚间,当钟楼响完“止静”的钟声后,僧值师巡视僧众是否都进入睡眠了。   在三次巡签中,若发现有僧人违犯《丛林清规》二十四条处,僧值师首先对其进行规劝,若不听从,即按“铁面无私”和“不徇私情”的原则给予处罚。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语名称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成语名称以计代战成语拼音yǐ jì dài zhàn成...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成语名称以言取人成语拼音yǐ yán qǔ rén成...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成语名称以血偿血成语拼音yǐ xuè cháng xuè...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成语名称以貍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