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喝茶,解禅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07 09:42:30
喝茶,解禅 茶的品格是洁净,清雅,脱俗,历来为清修的山僧道流和品性高洁的雅士所钟情,他们从茶中感受到一种“明心见性”的意境。品茶的最高境界不是用口舌而是用心神去品味的。喝茶的要义是身无晦浊之气,心无鄙俗之念,清虚恬淡,和寂泰然,在“白瓷瓯甚洁”,“竹炉火初红”的精心烹泡中,自然升华出一种幽清的氛围,一种恬静和通达的心境。可以

喝茶,解禅.jpg

喝茶,解禅

茶的品格是洁净,清雅,脱俗,历来为清修的山僧道流和品性高洁的雅士所钟情,他们从茶中感受到一种“明心见性”的意境。品茶的最高境界不是用口舌而是用心神去品味的。喝茶的要义是身无晦浊之气,心无鄙俗之念,清虚恬淡,和寂泰然,在“白瓷瓯甚洁”,“竹炉火初红”的精心烹泡中,自然升华出一种幽清的氛围,一种恬静和通达的心境。可以说,品茶就是在随缘任化、反璞归真中品出一份清爽、一份平静。品茶,品的是自然,这种心无尘染的境界十分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曰:“不可说”,这是禅学的境界,也是品茶的意境。自唐代法海禅师始有“茶禅一味”之语,喝茶也就成了佛门解禅的一种形式。喝茶喝出滋味来,不仅是感官得到的物质性的味,更是一种精神体验,人们称之为“禅味”。禅宗更是将茶美好的特性,运用得淋漓尽致,从日常饮茶养生、提神,作为精进坐禅修道的良方,到最後将心与茶完全相融相会,将茶汇入禅宗修证体系,以禅来展现茶的极致,展现最圆满的生命境界。

茶去

赵州“吃茶去”的公案

有二位水僧参访赵州,请教佛道。赵州禅师问他们,你们以前曾来过吗?一僧答,不曾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另一僧答,曾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立在一旁的院主满腹狐疑地问道,怎么来过的跟没来过的都要去吃茶呢?赵州禅师叫院主的名字,院主随即应诺,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这个禅林称为赵州茶的公案,千载以来,让无数禅人彻底开悟。

一句“吃茶去”,代表着赵州禅师的禅心。所谓的禅心,就是平常心,千言万语,不外乎“吃茶去”,这一句“吃茶去”,也就是从日常的吃茶吃饭中,寻求自觉。所以不管是已经来过的、不曾来过的,或是发问的,都该自己从吃茶中找答案。吃茶去,是平等心,现现成成,一切圆满。超越一切悟与未悟等差别相,大家欢欢喜喜,自自在在,喝一杯好茶。

禅宗有颂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南泉普愿也曾就赵州所问的“如何是道?”答曰:“平常心是道。”道,在自然嚥中;道,亦在生活中。道,无所不在茶道是禅生活化的表现,也就是“茶”、道”合一,以茶人道,从生活中去体会禅;以道道人茶,将禅落实在生活中。

近世佛界名人赵朴初为了这桩禅门公案,特待别题诗曰:“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干偈,不如吃茶茶去。”这首诗脍炙人口,也从另一种角度阐释了“吃茶去”的公案。

梦幻泡影

在佛经中,经常以各种譬喻来比喻万事万物无常变化,自性为空,无法执著。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中将宇宙万象以“梦”、“幻”、“泡”、“影”、“晨露”、“闪电”来譬喻其无常。

以“梦”譬喻,以梦中事实无所有,在梦中却很真实;以“幻”譬喻,是指像魔法师能做种种幻术变化,声色明白可见,宛若真实。“泡”是指水泡,转眼即逝;“影”是指像影子一样,有光的时候才会显现,是因缘聚合所成,不可捉摸;“露”是指朝露,存在短暂,太阳出来就消失了;“电”是指闪电的电光,刹那即消逝。

而《维摩诘经》则是以梦、幻、泡、影等十个譬喻,采比喻人身的空幻无常,是智者所不应执著。

南唐诸主喜欢参访清凉寺,经常避暑其中,他们不只景仰法眼文益禅师的道风,也常亲近参谒。有一日,文益与南唐元宗李璟论道之后,共同观赏牡丹花,李璟请禅师作偈。文益就赋了一首诗: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花。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

毳是鸟兽的细毛,在古代只有贵族穿得起这样的锦衣。身着豪裘,对着牡丹芳丛吟诗,看来是繁华的六朝金粉了。但是法眼文益禅在此不只点出了生命不同的旨趣,也为李璟指出华丽之后的空幻无常。时光如矢,发从今日开始白了,而花却跟去年一样红。艳冶的浓情,随如朝露而逝,馥郁的馨香也逐晚风而飘空,善知者彻见了法界中,无常的实相,何须再等待宛如生命的花艳零落之后,才知道一切皆空呢?李璟顿悟了这个意旨,但事实又能如何?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也只能空唱着“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了,原来一切还是如梦,何时能醒呢

茶知识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经过数千年的淬炼,形成了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独特文化。唐朝茶神陆羽的《茶经》,是人类懂得喝茶以来,第一本茶的专书。《茶经一之源》里记载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又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其实早在《诗经,谷风》里,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这个“荼”字,就是茶的古字,不过学者多半认为这里的“荼”指的是苦菜,而不是茶;“荼”在古代是个多义词,并不专指茶。苏恭的《唐本草》里首见茶字出现。陆羽的《茶经》面市之后,才把具有茶含意的“茶”字去掉一横,成为茶字。

茶树与茶叶的分类

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山茶科,茶属,拉丁的种名为Camellia sinensis,常绿灌木,叶光滑,末端尖锐,边缘锯齿,富含单宁;花单生,白色。据记载,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二十三属,三百八十余种,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有十五属,两百六十多种,大都集中在黄海以南地区。台湾南投埔里海拔700米到1400米的眉原山中,也有野生茶树存在。中国可以说是茶的原乡。

自古以来,茶叶就依不同的形状、色泽、制法和产期而有不同的分类。最早的分类是晋朝郭璞在《尔雅注》里所写的:“早取为茶,晚取为茗。”历经唐、宋、元等时代的推移,茶又分成了砖茶、团茶、饼茶、片茶、散茶、末茶等等。到了明朝,乃至清朝,各类制茶技术均已甚为发达,分类系统更明确。到了近代,又有依发酵程度、茶形、季节和烘焙程度来分别茶。

制茶一般需要经过采摘、萎凋、作青、杀青、揉捻、干燥、烘焙等过程。其中作青的作用就在于让鲜叶互相摩擦,破坏部分叶缘细胞,让空气进入茶肉组织,加速发酵作用的进行,产生一定的颜色与香味,并且借由控制发酵的程度,呈现不同的色香味。

依发酵程度

茶依据发酵程度不同,可以分成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和后发酵茶。不发酵的茶叫做绿茶,如碧螺春、龙井、珠茶、眉茶、煎茶等。半发酵茶叫做青茶,如包种、乌龙茶、铁观音等。全发酵的茶则包括了各种红茶。至于普洱茶则是所谓的后发酵茶。有人说绿茶香气清扬,犹如含苞待放的少女;青茶风华绝代,犹如妩媚的窈窕淑女;不温不火的红茶则像笑看人生百态的熟女。

依烘焙程度

依烘焙程度来分的话,茶有生茶与熟茶。熟茶又依火候之轻重,分为轻火茶、中火茶与重火茶。如果你想喝清香的口味,就挑轻火,口味重就要挑中火或是重火。烘焙可以降低茶叶内的水分,去除杂质,改变茶的品质,增加茶的甜味。通常在茶山制好、经过初次烘焙的粗制茶,到了茶商手中,会经过二度烘焙,来管控茶叶的品质与口味。许多人喜欢向特定的茶行买茶,就是因为暍愤茶行的独特口味。师傅焙茶的技术是每家茶行的独门秘笈,也是维持茶叶品质稳定度的要素。茶会因为每一季气候和温度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风味,这时就要靠师傅的焙茶技术来微调。至于存放不当的陈茶,也可以靠焙茶而起死回生。

\

依茶类形状

各种茶类因为制造揉捻及采摘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外观,常见的有条形、半球形、球形、扁茶、碎形茶等。

依采摘季节

若以季节来分,一棵茶树有特定的采摘期。一般茶氏园依四季来分的话,一年可采四至五次茶叶。台湾因为气候适宜种茶,少部分地区如台湾中南部中低海拔地区的名间、竹山、鹿野等茶区一年可采收六次。这些地方因为气候够温暖,采收完冬茶后,茶树上还是不断冒出新芽,因此在冬至到立春之间,还可以再采一次茶,这时采收的茶就叫做“冬片”。冬片茶芽叶较小,一般萌芽到二三叶就停止生长,芽叶肥厚,累积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甘甜耐泡,被茶人视为极品。由于产量少,价钱当然也高。台湾以春茶和冬茶两季的茶最优,而夏、秋两季次之。以前在中国大陆买茶,常会看到茶庄里的招牌写着“三前摘翠”,这“三前”就是指的春分前、清明前和谷雨前,大概是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之间,这时采的茶都是茶树的嫩芽。茶农有句挂在嘴边的话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指的就是采嫩叶的重要性。

中国六大茶系

除了依上述四种分类法,中国大陆有所谓的“六大茶系”,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茶醉

综合茶人的经验和中医的研究可知,身强体健的年轻人,饮茶有益无害;气虚脾胃恶的老弱,不可过度饮茶。老年人宜饮红茶、普洱茶或老茶。绿茶是不发酵茶,茶多酚含量最高,刺激性较强;红茶和普洱是全发酵茶,经过熟化的过程,茶多酚较少,刺激性较弱。

高血压和体重过重者可以借乌龙茶和普洱茶降血压、胆固醇和血脂。糖尿病患者可多饮乌龙茶和紧压茶。空腹喝茶易伤胃,影响胃液的分泌,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茶醉现象也容易发生在平常很少喝茶的人身上,如果喝茶后有心悸、头昏、血糖降低、四肢无力之感时,立刻吃点甜食就可以消醉,所以这个时候配茶的茶点就很重要了。如果是喝茶晚上会睡不着觉的人,可以选全发酵或重焙火的茶。

心跳太快的人,不宜喝浓茶;神经衰弱的人夜间不宜多喝茶。红茶里加点奶,有暖胃的作用。只要记住这几个大前提,并且了解茶,知道如何泡茶,慢慢培养出自己对茶的鉴赏力,就可以享受喝茶的乐趣了。

放松喝茶,用心生活

茶是生命惊喜的邀请,而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美丽的茶宴。

茶既古代又未来,有灵性也有个性。它最绝妙之处就是能跟人、水、周遭,还有茶器之间产生微妙互动。只要有些微的元素改变,就会改变一泡茶的滋味,甚至连气压改变,也会影响一泡茶的风味。

茶与人类心灵更有深刻交会,茶品与人品相应,而发展出“人品即茶品,茶品即人品”的特殊文化。

茶的品格是洁净,清雅,脱俗。对于芸芸众生而言,今天的人越来越忙,但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下来静静喝一杯茶,暂时抛开烦恼,体味闲适之乐,享受片刻的宁静和一时的纯真,以此得到一个好心境。正所谓“好香用以熏德,好茶用以涤烦”。洪启嵩在《喝茶解禅》一书中,以茶喻禅,以茶悟禅,同时,也以禅解茶,从一杯茶,体味平淡而幸福的美好,享受当下的生活。书中的文字,以及与茶相关的题字和画作,仿佛轻轻地呼唤着人们:放松喝茶,用心生活。这本书不是一本宣教佛教禅学的书,也并非是一本单纯的茶学书,而是从茶禅一味的角度,阐述了茶与禅对于人的内心、对于人的生活品质的影响。对于许多压力甚大的都市人而言,是一杯清新的茶,一种心灵的慰藉。

心生活,从喝一杯心茶开始

茶者,心之水,

朋友来访,大家一起欢喜喝茶。

有人来了,心情不好,吃茶去;

有人来了,心情好,吃茶去;

有人来了,没事,吃茶去。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成语名称以辞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成语名称以铢程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éng yì成...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成语名称以逸击劳成语拼音yǐ yì jī láo成语...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