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嘎玛仁波切: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07 09:48:40
嘎玛仁波切开示——大乘佛教徒和小乘佛教徒最大的差别,在于对众生有没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对每个众生都一视同仁,希望所有众生都脱离轮迴而成佛的心态。具有这样大胆量和大愿力的人,就是大乘佛教徒,而这种责任心就是大菩提心。一位真正的大乘佛教徒,不在于外相的修持,而在于有没有从意中,真实流露出菩提心来。◎六度的善巧与般若如果你已经具备了世俗菩提心的愿菩提心,那么,要透过什么途径来实践呢?依照佛陀的教导,

嘎玛仁波切开示——

大乘佛教徒和小乘佛教徒最大的差别,在于对众生有没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对每个众生都一视同仁,希望所有众生都脱离轮迴而成佛的心态。具有这样大胆量和大愿力的人,就是大乘佛教徒,而这种责任心就是大菩提心。一位真正的大乘佛教徒,不在于外相的修持,而在于有没有从意中,真实流露出菩提心来。

◎六度的善巧与般若

如果你已经具备了世俗菩提心的愿菩提心,那么,要透过什么途径来实践呢?依照佛陀的教导,有六种方式,那就是透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等六度的修行来实践。六度中的前五度: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是属于慈悲的部分,通称为善巧方便;六度中的智慧,可以让我们理解胜义空性,圆满所有的善巧,又称之为般若。

经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等前五度的善巧,可以累积福德方面的资粮;依靠六度中的智慧,则可以累积智慧方面的资粮。在行菩萨道时,六度属于世俗菩提心中行菩提心的学处。

布施波罗密多

◎布施的种类

布施分为三种:财施、法施和无畏施。

物质上的布施,称为财施,是针对在家人所设。法布施则是以出家法师为主所行持的布施,但对在家瑜伽士或部分居士来讲,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第三种为无畏施。

一、财施

财施又分为普通布施、大布施和非常大布施三种。

◎1.普通布施

将一般财物施予众生的行为,称为普通布施。比如施给饥饿的人一口饭或一个面包,给他十元、百元,甚至更多的财物;或是寺庙募款、灾区急难救助,随喜认捐的种种善事,都属于财布施的范围。

布施时,以非常清净、无私的心奉献,不管布施多少,都有很大的功德。也就是说,布施的重点,在于清净纯正的发心和动机,不在于布施财物的多寡。一个很富有的人,捐出上亿的钱财,和一个很贫穷的人,布施一百块钱,如果两者的心都很纯正的话,两人的功德是同等的。布施时,不可以用傲慢、嫉妒或瞋恨心来施舍,这样就没有什么功德可言。如果有一个富翁,看到有人捐了十万,为了要和别人相较高下,就捐出一百万,因为他的心已经不清净了,所作的功德就不大。

我们布施的对象,不一定限于人类,只要是有生命的众生,都是布施的对象。佛陀在《三蕴经》中说,只要施舍动物一口饭吃,也可以获得很多善根功德。有时你到了山上或郊外,施食给一些鸟类、流浪狗或其他动物,甚至喂食家里眷养的牲畜或宠物,给他们任何一种温饱,都是布施。

布施,也能以无形体的众生为对象。我们身为人,因为有肉体的存在,必须靠色、声、香、味、触、法,让身心得到满足,可是,对于没有实质躯体的空中行饿鬼道众生来讲,他们依靠嗅闻食物的焦烟味道,而得到满足。在金刚乘里有下施的白供(素供)、花供,施舍的对象就是以空中行的饿鬼道众生为主。因为佛陀具有无边的善巧和无量的大悲心,在佛教界,依照佛陀所传授的仪轨和密咒,常举行瑜伽焰口、烟供或水供等施食法会,将一些食物,经由殊胜伟大的法施力量,加持之后,纵然是几粒米,在饿鬼道众生的眼里,看来好象是妙高山一样多;虽然是一小杯水,他们看到的是像恒河或大海那么广大。一点点的食物,可以让千百亿的众生享受到食物的满足,让空行饿鬼或厉鬼得到解脱,利益无数的饿鬼众;这些鬼满足之后,不再伤害人类或其他众生,相对的,因此救护许多有情的生命,所以,施食也是一种无畏施。尤其,水供和烟供是十分简单的施法,而且事半功倍,我们应该要常常作。

在西藏,不论是出家法师,或是在家居士,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第一件事是到佛堂供佛,顶礼三拜,诵经、点香,这是很重要的功课。由于很多家庭主妇,每天要忙着做家事,没有时间到佛堂念经,一大早要背着木桶到河边挑水。她们到河边取水的时候,手上另外拿着一个小水壶。她们会先把小水壶灌满水,这是每一天最干净的第一道水,是用来供佛的。接着,把木桶装满水之后,就开始念六字大明咒,一边念,一边往外洒水做施食,将三分之一的水洒出去,再重新装满水背回家用。到了晚上,供完佛以后,他们会很虔诚的把供杯的水拿到顶楼阳台上,一边念六字大明咒,一边往外施舍出去,施舍给谁呢?施给饿鬼道的众生,这些饿鬼们因为长期得不到饮食而受饥渴之苦,持诵过佛咒的水,可以让他们得到满足,这叫做施水法。在西藏,很多人一生会做很多水施、烟供或瑜伽焰口等等的施食。

有人在布施时,会怀疑行讨对象的真假,其实,如果我们已经产生布施之心时,就不要担心布施的对象是否值得布施。因为,我们的心很纯净的话,布施出去时,功德就圆满了,不需要探究对方的真假,那是向你求乞或托钵的人,他们自己因果业报的问题,和你的布施是不相关的。中国人不是讲「真布施不怕假和尚」吗?

以前在西藏,曾经发生过粮荒,有很多乞讨的人潮。因为饥荒过久,为数又众多,很多有积粮的人都不愿意再布施。有一次,有一个人流浪到嘉荣地方,非常疲惫饥饿,来到一个人家门口行乞,这家主人很想给他一些食物,因为这个人穿的衣服很不错,他的太太不确定这人是真的乞丐,还是假的,所以不愿意施给,但是这家主人还是偷偷塞了一个馒头给他。好几年以后,有一天,这位施主到了成都,走在街上的时候,突然间,旁边来了一个人,握住他的手说:「你还记得我吗?」他说:「不记得了。」那个人说:「以前我做生意被抢劫时,遇到饥荒,到处流浪,刚好走到你家门口,当时我快要饿死了,幸好你送了我一个馒头,让我活下来,我一直想报答你,可是都没有机会,今天刚好遇到你,我一定要报答你当时对我的恩惠。」临走前,便赠送了他一个金元宝。

西藏人常说:「一个人最大的福报,来自于别人的祝福,尤其是来自濒临绝望的人,发自内心的感恩所给予的祝福,这种福报极其殊胜。」如果你能带给一个对生命绝望的人希望和快乐,他那种出自肺腑的感恩之情,是无法言喻的;他衷心祝福的力量所带来的福报,会很快成熟。如果我们遇到贫困饥饿或其他痛苦的人,虽然我们很难明白真相,但在不影响自己的生存下,只要有能力,应该以纯净的心,尽可能地去布施。

◎2.大布施

如果遇到众生有所需求,能将自己庞大的财产、眷恋喜爱的人或很有价值的古董宝物,布施给人,就是大布施。古时候的大布施,是布施大象、房子、儿女、爱人或珍宝;以现代来说,就是布施自己的车子、房子等等。当然,布施时,是以雪中送炭的精神付出,不是做锦上添花式的奉献。

人不管多富有,一生中用在食衣住行育乐方面的钱,是很有限的。尤其是西藏人,对于金钱的认知和处理的方式,是现代工商社会的人无法想象的。在西藏,每逢过年过节,寺庙举行大法会的时候,有些藏人可以将一年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部装在几个麻袋里,拿来作供养,自己只留下做生意的本钱。以前,有的大寺庙,多达上万个出家众,这些人会等候在寺庙门口,不管庙里出来多少出家人,都一律供养。当钱财全部供养完以后,又继续做生意;到了第二年,他又做同样的供养。他们不会等到很有钱以后,或是没有后顾之忧时,才作供养。他们反而因为这样的付出,得到更多的财富。

在记忆中,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我十几岁时,在西康学佛,当地有一个游牧民族的家庭,是地方上公认最富有的人家。这个家庭成员有十几个,有一天,他们在拍卖所有的家当。我很好奇,凑过去看。家当中,有一个很昂贵的马鞍,是古代纯黄金打造的,还有,家庭珍藏几代的豪华藏服,等等宝贵的收藏品,旁边还有很多牛、马、羊等牲畜,所有的家当以现在价值计算的话,绝对有千万元以上。那时,我问他:「你卖掉所有的家当做什么?」他说:「我要带全家大小去拉萨朝圣。」隔了几天,他将全部财产通通都卖掉了。卖了以后,他就买了一部两个轮子的人力推车,再买了上百斤的食物,放在车上,带一个小帐篷,一个大茶壶,一些锅具,全家人就浩浩荡荡往拉萨出发。

一路上,全家大大小小一起作大礼拜朝圣。这样沿途朝拜,差不多过了七年之后,他们回来了,衣服都破破烂烂的,一无所有。我又问他:「你朝圣回来,现在变成乞丐,感觉怎么样?」他说:「非常好!」再问他以后怎么过生活?他说:「还是有办法的。」真的,他的亲戚朋友们又帮他筹了十几头牛,他们又开始过自己的生活,这些人就是从信仰和布施中得到了快乐。

\

◎3.非常大布施

非常大布施,是布施自己的生命、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譬如手或脚,甚至是其他器官等等。

有些人讲大供养或极大布施的时候,强调以身体来供养诸佛或利益众生,这是我们一般凡夫很难接受的说法,也实在做不到,因为那真的会失去身体四肢或生命的啊!但是,一般西藏人对自己的身体比较不执著,他们在死之前,会告诉家人:「因为我活着的时候,福报还没有做够,希望我死后,能再帮我多做一些功德。」所以,他会选择一些特别的方式请人处理自己的尸体,有的边念火供仪轨,边以火供方式火化;或把尸体切块,连内脏全部切除,放在山上,布施秃鹰等鸟类,这就是天葬;或是以水葬方式,丢到水里喂鱼。对你们来讲,这些方式是难以想像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我们只是在口头上,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是面对活生生的僧众,特别是上师们,叫我们去做事,做一次、两次还可以,三次、四次以上,我们就会不耐烦,会受不了!如果要我们像菩萨一样,把头砍下来给众生,把身体布施给众生,当然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佛经里对于布施,有一定拿捏的准则,一般来说,必须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行非常大布施,因为只有真正成就的菩萨,才有能力布施自己的身体;因为菩萨布施头,只要再发愿,头还会恢复原状;布施手和脚,再发愿,手脚一样会复原。我们凡夫现在没有这个能力,只要割伤身上一点肉,就会很痛苦,马上会后悔退转。

虽然我们是大乘佛教徒,但毕竟还是凡夫俗子,没有成就,需要依靠身体来修行,所以保护自己的生命非常重要。所以,如果布施会造成对自己生存和生命的伤害时,就不应该去做;在对自己的生存和生命没有伤害的情形下,可以尽力去布施,如果一旦会伤害时,就用观想发愿的方式去做。在金刚乘里,把身体当作是坛城,所以,伤害自己的身体就如同毁坏坛城。不过,非常必要时,为了众生的生存而布施自己的生命或身体器官,那是非常殊胜伟大的。我们可以发出强烈的愿力,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菩萨,具有能力为众生布施一切。虽然我们不是菩萨,但也要慢慢体会大乘菩萨的精神啊!

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曾经生为一国的小王子。有一天,这个国王的三个王子,到花园中去玩耍,看到森林里面有一群小老虎,因为小老虎的妈妈没有东西吃,所以小老虎也就没有母奶可以喝,几乎要饿死了。这位小王子看到了,就大发慈悲心,当他的哥哥们回家后,就躺在森林里,让母老虎把自己吃掉,让它有足够的奶水喂小老虎,这是佛陀在过去生中,曾经舍身喂老虎的故事

还有,因为乐行国王的儿子想要得到王位,而请求龙树菩萨布施生命,龙树菩萨很乐意地把头布施给这位王子。这些舍生的布施就是非常大布施。这种非常大布施是法布施之外,布施中最高的精神表现。

现代社会中,有人在倡导器官捐赠,这是很好的事情,这就类似非常大布施了。很多佛教徒认为:「我是佛教徒,我往生以后,愿意捐献我的器官来利益人。」但是,如果你活着的时候不能接受这些观念,临终的时候就难以面对。虽然这些观念,需要一段过程,才能被认同,但是你可以慢慢训练自己。现在有很多身体健康的人,自愿捐赠自己的器官,救助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种布施,没有大胆量的人是做不到的。还有,很多人常常捐血,帮助千千万万需要输血的人,让很多病人受益,这种布施是很值得赞叹的。类似这些都是非常大布施。

◎4.其他布施

除了外在有相的布施以外,奉献自己的能力或劳力,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布施。比如,从事慈善事业,担任社会义工,利用一点时间,去照顾孤苦伶仃的人,如贫穷的孤儿、老人等等,类似这些社会服务,都是累积资粮的方式。这种布施是多多益善的。

在西藏,有些人没什么钱财,很贫穷,可是他们会用自己的劳力来累积资粮。我们可以看到,在马路上,很多人拿着扫把,沿路将一条条道路,扫得干干净净的。虽然没有人安排他们去做这些事情,也没有人会付薪资给他们,可是他们认为,能给大众一条干干净净、没有石头障碍的道路,是对社会大众的一种布施。

还有,当地方上盖庙时,很多人会义务帮忙,不求回馈;不管一个月、二个月或两三年,甚至有人一辈子都这样发心做下去。我以前有个大伯,他有非常好的手工艺,擅长木雕和切割石头。当西藏嘉荣地区盖寺庙的时候,他自愿参与建庙的工程,他认为这是上供诸佛最好的方式。有时候,地方上有人要盖房子,需要木工,没有人给他报酬,他也会去帮忙。他一直都非常热心,大家称他为菩萨。他除了很勤于奉献之外,其它的时间就是持六字大明咒,平时默默做事,很少讲话。他谦虚到连寺庙给他的一杯水,他都拒绝接受。他说:「家里有茶叶,我要喝茶的话,会回家喝,这是大众供养寺庙用的,我不喝。」后来,噶陀寺要盖庙,他又从嘉荣去到噶陀盖庙。他一生付出很多的心力和体力,只要能供僧众闻思修的事,他都去做。他始终觉得很快乐,很满足。有些有钱人虽然有财富,却不能为大众做什么事,他虽然没有钱财,却可以无怨无悔地付出。

除了为社会大众服务之外,我们好好照顾自己家里年迈的父母,也算是一种布施。父母养育我们,从婴儿一直到成人,即使我们老了,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小孩。每个老人从年轻到老的一生,都为国家社会和儿女付出过;当他们失去工作能力的时候,很多做儿女的,就会开始嫌弃他们,觉得他们啰里啰唆、爱管闲事,老是障碍自己的理想和前途。 西藏人有一句警语说:「切记!小狗、小猫和小孩是人人欢喜的来源,老狗、老猫与老人是令人讨厌的来源。」这是一般人最会犯的毛病。但是,如果你是修行人,要将这句话修正过来:「虽然小狗、小猫与小孩讨人欢喜,但是对老狗、老猫与老人,更要去喜欢,要去照顾。」因为我们都忽略自己有一天也会生病,也会老去,到时候也没有人喜欢理睬我们。所以现在要好好对待病人或老人,常去照顾他们,多讲一些好话给他们听,要把他们当成令人喜欢的小朋友看待。这些都是不需要太多的金钱和能力,就可以做得到的事啊!

有一次,我们到新加坡,去看当地佛教社团兴建的两处老人院,一处有七百多人,另一处是二百多人,很多老人几乎面临快要临终的状况。当我们一进门时,大家看到我们好高兴,叽叽喳喳地讲话。他们大多数彼此语言不通,有的讲闽南语,有的讲广东话,有的讲马来语,每个人讲不一样的语言。虽然老人院是佛教徒兴办的,里面却住着不同的信徒。当时,有的人念阿弥陀佛,有的用基督教的方式,有的用伊斯兰教的方式,来欢迎我们。他们心中的欢喜,没有办法形容,全都流露在脸上。这种付出时间和能力的慈善行为,是大家都有能力做到的,不一定需要施舍钱财。这也是属于财布施的一种。

布施不只是捐赠钱财去盖寺庙、医院和学校,或是用金钱去救济穷人,只要有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管我们用什么方式帮助他人,贡献自己的心力,这就是布施了。如果我们常常无所求地为人付出,那么,以后当我们有困难时,也会得到别人的援助。你拥有多少能力,就去做多少事情,你有能力的话,像古时候印度的富商一样,可以养几百个、几千个人、几万个人都没有关系。如果没有能力的话,至少要学会关照自己的心,在日常生活中,将正确的发心用到布施上,譬如,在吃饭的时候,想想身体里面有很多微生物和我们一起生活,把它们当作布施的对象,也一样可以作布施。

◎少欲知足

很多人享有福报的时候,常常心存骄慢,不管拥有多少,总觉得不够,就算他得到整个世界的财富,还是不断拼命贪求,心中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有的人虽然有庞大的财产,却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习惯紧紧守着钱财,舍不得用来做对自己今生或来世有意义的事,如果你教这些人去布施累积功德,他会说:「等我赚到更多的钱再说吧!」西藏人评论这种人说:「这些人活着的时候,已经拥有很多的财富,还觉得饥渴,不满足,在现世就感受饿鬼道的等流果啊!」更多的财富只会带给这些人无止尽的欲望,而无止尽的欲望带来的是更深的痛苦。

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福报,都是前世所累积的功德,是取之有限的,如果没有好好珍惜,不懂得惜福,会很快用尽。就像我们将钱存进银行里,如果经常去提款取用,却不存款进去,总有一天会用完。珍惜福报的人,懂得不断累积资粮,让福报不断增长;不珍惜福报的人,就会开始衰败堕落。所以,我们应该要常常上供下施,上供所有诸佛菩萨,下施六道所有众生来累积资粮。凡是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应该尽自己能力去做。没有人会因为布施而变得贫穷,如果我们用清净心和慈悲心去布施或供养的时候,最后得到福报的是自己。

我们看看,现在很多六、七十岁老年人,懂得优游自在,游山玩水,非常安逸地度过晚年;相对的,也有很多拥有巨额财富的人,虽然年纪很大了,每天还在追求金钱,他们一直忙到面临死亡的时候才不得不放下。这两种人,哪一种才算是有福报的呢?真的很难说。如果后者认为这样的付出,是为了养活很多员工的话,当然是慈悲的表现。假如只是为了让自己累积更多的财富,不管他拥有多少钱财,都没有办法享受的话,那就和饿鬼道的众生没有两样了。很多人认为,不多赚一点钱,就没有能力供养,没有办法下施,虽然这是一种愿力,但是拿上供和布施当藉口,增长贪欲,而要做的功德,却放在一边,永远等着拥有更多财富再做,这是不恰当的。

密勒日巴尊者曾经说过:「要懂得从自己的嘴中,取下食物,施舍给别人。」这是劝戒人要舍弃私欲的意思。一个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人,就算拥有了全世界的财富也不会满足。一个懂得布施的人,他的心胸会越来越宽广,人生会过得非常快乐。你想被不知足的心捆绑呢?还是用布施来解放自己的贪婪呢?

财布施主要是引导在家居士修学的善行,而出家众要修学的是少欲知足。末法时期,有些出家众放掉寂静苦修和精进修持的本分,以欺骗造作恶业的手法经商,以经商得来的财富来上供下施,自以为这样是在累积功德,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出家众应该以少欲知足为要。还有,很多人在世间上依靠狡诈的方式,或以杀生等等不善的方式来累积财富,自认为用供养就可以消掉业障,这种心态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他们已经失去真正纯洁的心,同时还在造作恶业。

\

附注:本文节选自《大圆满前行(下)——普贤上师言教集》(嘎玛仁波切著述)第十章《行菩提心》之一“财布施”。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成语名称以郄视文成语拼音yǐ qiè shì wén成...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成语名称以锥餐壶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hú成...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成语名称以锥飡壸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kǔn成...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成语名称以锥刺地成语拼音yǐ zhuī cì dì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