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地藏经概说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10 09:42:54
地藏经概说  地藏菩萨本愿经概说序  七月间,应性如居士请,阅地藏菩萨本愿经,回向他的母亲。同时,他又请示本经功德大意,因要启发初机对本经持诵的兴趣起见,谨就经中胜义处作提要的说明。  本经的功德,由于地藏菩萨悲愿无穷,利益人天的功德,实非言说所能尽。如佛说:「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可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
地藏经概说

\

  地藏菩萨本愿经概说

  七月间,应性如居士请,阅地藏菩萨本愿经,回向他的母亲。同时,他又请示本经功德大意,因要启发初机对本经持诵的兴趣起见,谨就经中胜义处作提要的说明。

  本经的功德,由于地藏菩萨悲愿无穷,利益人天的功德,实非言说所能尽。如佛说:「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可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嘱累品)。所以佛陀把未度尽的一切众生都嘱托于地藏菩萨,并说未来一切众生,即使堕入地狱一日一夜都不可以,何况堕五无间受无量劫罪苦?未来一切众生于佛法中,倘有微少善根,都要救度。或应受报,临至地狱门前,有一念回向,念一佛名,或菩萨名,或一句一偈,汝都应方便现身救度。地藏因感佛陀对众生如此的护念,愿于未来世百千万亿身救度众生。故说:「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是故佛陀的深恩,地藏菩萨的悲愿,爱护众生,直如慈母之爱赤子。修学佛法者,虽粉身碎骨,经千万亿劫,报莫能尽。

  本经素与普贤行愿品,观音普门品,同为修学大乘佛法者专持课本。以期启发地藏菩萨之大愿,观音菩萨之大悲,普贤菩萨之大行,住持佛法,化度众生。今日大陆无数同胞陷于互相仇恨残杀之中,或遭枪杀,或遭横死,或自杀,或被坑,种种迫害,丧失生命,含冤九泉,不假佛力,怎能超度?吾人各有过去现在父母兄弟姊妹,或乡邻眷属,处于共区。倘能秉持一念虔诚每日持诵本经,回向大陆同胞及诸眷属,存亡两利,最为切要!

  人生一切遭遇,都为宿业所感。佛说的业,有共业、不共业的分别,个人的不共业,所遭受病苦贫穷的疾难,只有忍受,努力改善。社会大众的共业,所迁受的天灾人祸劫难,必须社会大众共同努力改进,或挽救之。今日大陆同胞所受的劫难,乃各人过去共业所感。要消除共业所感的劫难,仍需大众共同努力改进。倘能依照本经所说方法去力行,先养成各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悲愿,以同一心愿,同一企求,共同力行,必能消除今日所感的劫难。不独个人劫难可消除,且为挽救国家民族根本的动力。

  本书,因身边无参考书,仅就经中胜义处说之,以供初机者阅读。何泽仁居士适消夏于山中,偶来晤谈普度功德。故为说地藏菩萨悲愿,示以本经讲稿,何居士认为甚合今日度生切要的作品,愿助资印行,以广流通。故本书得以出世,实何居士之功德,又得心悟、心然二位学友发心校对,并此致谢。

  佛历二五一五年双十节东初序于般若关房

  一、地藏菩萨救世的精神

  流传于民间最普徧的诸大菩萨,就是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五位菩萨。这五位大菩萨,除弥勒菩萨为当来下生佛而外,若文殊以大智,观音以大悲,地藏以大愿,普贤以大行,都有不可思议神通妙用,广度众生。但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虽化百千身形于六道度生,但其愿力都有毕竟的时期,唯有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的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无有止境。而地藏菩萨特别重视地狱的众生,每日清晨,入诸禅定,游化六道,救拔罪苦众生。故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悲愿。所以释迦牟尼佛,特将未度尽的众生从佛灭后直至弥勒成佛所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的众生都嘱托于地藏菩萨。因此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教化众生的悲愿,为一切诸佛菩萨之所赞叹。即是世间不大研究佛法的名人,其在演说的时候,亦常引用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鼓励群众为社会服务应有的精神。七月普度节,成为民间的风俗,是因地藏菩萨的悲愿,比之于文殊、普贤、观音诸大菩萨的愿力,更深刻的普徧世间化了。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神通广大,不但一切诸天神王所不能了解,即大智文殊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以及定自在王菩萨,都不能具体了解地藏菩萨的神通妙用。故于法会中都相继请问世尊:「地藏菩萨何以有如此神通妙用」?但菩萨神通妙用,绝不是今生修得,乃累劫重誓所成。如神通品说:「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于是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菩萨因有这种「以度尽众生,方证菩提」的伟大悲愿,所以至今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在菩萨地位。地藏苦萨虽为十地位的菩萨,其影响于人心也较诸大士为深刻。

  一切菩萨的愿心都有穷尽圆满的时候,何以地藏菩萨大愿无穷呢?这就是「累劫重誓」,地藏菩萨不但于一佛前发愿度众生,并且于无量诸佛前发愿度众生。如业感品说:「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其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由此可知地藏菩萨发愿度众生,一为要证得佛的千福庄严,一为救度众生。所以地藏菩萨虽于百千万

  亿不可说劫数,徧百千万亿世界分身摄化救度众生,由于累劫重愿所应度者未尽,故菩萨于今尚留在人间,救度众生!

  一切世界众生,要以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最难教化,所以佛说:「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释尊住世八十年,以种种方便摄化度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分身品)。释尊圆满究竟正觉,尚不能度尽一切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受调伏,仍随业报流转者,悉咐嘱地藏菩萨。如本经说:「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周佛授记」(分身品)。地藏菩萨的本愿,即是救度众生,故对佛陀的嘱咐,当然诚意接受。便白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徧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分身集会品)。诸佛菩萨,都以救度众生为目的,特别是地藏菩萨累劫重誓,救度六道众生,故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要问地藏菩萨究竟有没有成佛的时期?即应了解佛与菩萨的悲愿既都在救度众生,菩萨位中固要度众生,即成佛以后亦复要度众生。成佛以后并非是退休的阶段,专在享福,依然以度众生为事业。释尊成佛而后,五十年的光阴,都是游行人间,无一日不精进度生,即至最后涅槃还度无量众,于一日夜说涅槃经。一切大菩萨皆为助佛宣化,在众生位中似有成佛不成佛的分别,但地藏菩萨证得诸法空真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故不畏生死,不乐

  涅槃。由了知一切相平等无二,证得无佛无众生平等的实相,还有什么成佛不成佛的区别呢?

  今日人类正陷于互相仇恨残杀当中,果能以地藏菩萨救世的精神,以救度一切众生为怀,不独可解除一国人民的痛苦,并能拯救全世界人们脱离战争的苦难。

  二、地藏菩萨救母的悲愿

  一切诸法实相,本来平等,由于众生未证得平等的实相,故有我相、人相、众生相的分别。菩萨已证得实相,观察众生的迷昧、沉沦,起于大悲心,站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立场上,发愿广度一切众生。但地藏菩萨特别的是因救母罪而发愿广度一切众生。这在本经上,有两段重要的经文,值得引证:

  在过去不可思议劫前,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她的母亲信仰邪教,常轻三宝。这时圣女,虽以种种方便,劝诱她的母亲,终未能改变她的邪见。不久她的母亲死了,圣女为孝心所驱使,而且早知道母亲的死后,绝对不会有好的报应,所以决心要知道她母亲去处。于是卖去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光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形像供在寺中,塑像威容,端严毕备。这时婆罗门圣女,瞻礼尊容,便作斯念: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是时圣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目不暂舍。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亿母,倍于众生常之分,故来告示。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当时圣女听到空中声音,感激涕零,旋即回家。以亿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其形万类,不敢久视,因念佛故,自然无惧。因见鬼王无毒,乃问:「何以多诸恶兽争啖罪人」?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之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受地狱苦」。圣女又问:「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处」?无毒曰:「苦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常轻三宝,死虽日浅,未知生处」?无毒问曰:「苦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都是婆罗门种」。无毒告曰:「愿圣女无须忧忆,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有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是时圣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乃发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度尽一切众生。是婆罗门女者,即今地藏菩萨是也」(神通品)。这是地藏菩萨往昔因中为救母,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塔寺,由此功德,不独菩萨之母悦帝利获得生天果报,并且无间罪人,同得解脱,所以地藏菩萨更发誓愿度尽未来一切众生。

  「复于过去阿僧祇劫,在清净莲华目如来,像法之中,有一女人名曰光目,其母在世,好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何止千万。不久命终,以在世作业,必堕恶趣。光目女乃设食供养一罗汉,探问他母亲的生处。罗汉愍念为作方便,劝光目曰:『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专为供养。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忽于后夜,梦见佛身,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曰:『汝母不久,当生汝家,纔觉饥寒,即当言说』。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果然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问母曰:『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曰:『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说也难尽』。光目悲啼,而向空界,发誓愿言:『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不堕落恶道,受大罪苦,十方诸佛,慈哀愍我。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愿我自今日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发誓愿已,又闻清净莲华目如来告曰:『汝大慈悲,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所谓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也」(阎浮众生业感品)。

  我为什么要把这段很长的经文引出,就是要使人们了解地藏不特为菩萨中的大菩萨,并且为人世间最大的孝子,也可说为孝子中的模范。特别在今日无父无母邪说猖狂的社会,富有伦理道德思想的经典,值得奉行,也是挽救民族正气的根本,所以不厌其烦把它引证出来。可以知道地藏菩萨在往昔因中,虽为救母,神游地狱,但因亲自看到地狱里受苦众生的惨状,故发愿度尽地狱众生,然后方成正觉。可见修学佛法的人,念经拜佛固然为修行,孝敬父母师长亦是菩萨道,是故学佛的人,首先要能孝敬父母。至于一般人对于佛法所发生的怀疑,即如供养佛菩萨像,及人死之后念经超度有无功德,乃至有无天堂地狱的果报,于此都可以获得正确的解答。

  三、地藏菩萨对于人天的利益

  诸大菩萨虽以救度众生为本愿,但各大菩萨愿力神通都有不同,一般人所知道的只是观世音菩萨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见闻利益品)。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无论男女老幼莫不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可是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众生,亦有特别不可思议的因缘,由于菩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度生功德实不可思议。不特于现在世,并于未来世界,不独于人世间,并于他道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皆随其所愿,满其所求。是故地藏菩萨随机救度众生的事迹,实非笔默所能形容于万一,今就最显著,分别叙述于次:

  甲、人天福利

  一、十恶者获益 地藏菩萨大愿平等,不特善人要度,即是恶人亦复要度,是故十恶业的众生若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亦能得度。如业感品说:「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亿宿命因果本末」。修净土的人,因弥陀净土准许带业往生,说为殊胜事。今地藏菩萨亦准许十恶业者得度,可见诸佛菩萨在救度众生方面,并无优劣的分别。

  二、瞻礼者获益 修学佛法的人,首先要能恭敬三宝,于一切佛菩萨像前都应敬礼。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有特别因缘,故对地藏菩萨像前尤应敬礼。或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或持地藏菩萨名号,或合掌赞叹,作礼,都有无量功德。如赞叹品说:「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弥陀净土有说:念佛一声能超八十一劫生死重罪。今念地藏菩萨名,或瞻礼,即能超越三十劫罪,可见念地藏菩萨与念阿弥陀佛有相等的功德。只要一瞻一礼,即能百返生于三十三天,合掌赞叹即能超越三十劫罪。世间还有一法能胜于佛法欤!

  三、歌咏者获益 大乘十法行中,本有读诵赞叹,是修学佛法者应行的法门。譬如佛赞,即是颂赞佛功德,此与修持其他布施持戒有同等的功德。如赞叹品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乃至劝一人多人,如是等辈,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歌咏伎乐,本属于娱乐,要是以诚敬心,用来赞诵佛菩萨,即获得无量功德,永不受横报。

  四、妇女者获益 男女之相,本属业报。在诸法实相上,并无男女的分别。只是人类社会偏于重男轻女,故构成妇女厌女羡男的思想。地藏菩萨为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或转女为男,或转丑陋为美丽。如赞叹品说:「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由此,妇女诚心供养地藏菩萨,即获得两种利益:一是使女人不再生女人世界,一是转丑陋为美丽。要是不厌女人身者,于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诸相圆满。

  五、忏悔者获益 所谓忏悔,即是诚意反省自责悔过的意思,并且把自己内心中有所厌离及希求的愿望,完全坦白在佛菩萨像前披露忏悔,此为纯洁精神改过自新的作用,能使人精神上获得无量安慰。如赞叹品说:「若未来世中,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王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徧。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由菩萨的悲愿,使贱者为贵,不自由者得享自由,是故诸佛菩萨救度众生,有救必应。

  六、疾病者获益 佛为无上医王,能治众生一切病苦。设有久处病床的人,陷于求生不可,求死不能的状态,果能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地藏经一遍,或取病人物件在病人前,高声大叫「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如来赞叹品)。「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利益品)。「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如来赞叹品)。一般人只知求现前利益,不知死后痛苦尤重于现前病苦。现前的病苦,医药调养可以免除一时的苦痛,但不能蠲除人的宿业,所谓祇能医病不能医命。于佛菩萨像前,或燃油灯,或布施塔庙,或诚意忏悔,既能蠲除病魔的缠绕,并能使死者永脱轮回的痛苦。

  七、生产者获益 一般无知识的人,以为念经专为超度死人的,就不知念经于活人也有很大的利益。不特消除罪障要念经,就是生产子女也要念经。所以本经说:「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读诵此不可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徧。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赞叹品)。可见佛法有益于家庭妇女者尤为重要。

  八、愚痴者获益 人的根机有利钝,智慧有浅深,同样的一个人,有的绝顶聪敏,有的愚痴鲁纯。论其原因,就是各人的宿业不同。要求聪明智慧,首先要诚意忏悔宿业,如本经说:「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供养,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见闻利益品)。展诵此经,不特能使病者可愈,并能消除宿业,增长智慧。佛法有益于人群,难可思议。

  九、十斋日获益 诵经念佛,固然为善行,但在家众限于家庭及社会事业不能终日修持,当以十斋日最为有利。因为十斋日为天使巡视人间的善恶,定其轻重的时期,而人们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本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徧,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无诸横病」。此是地藏菩萨为在众择定的修持日,是故本经为适合家庭修持主要的课门。

  十、家庭水火不侵 前面所说的,就一般持诵瞻礼,恋慕方面。现在专就家庭供养说:修学佛法的人,不特于寺塔礼拜佛像,并且要于家庭中供养佛像,成立佛堂。个人修持固然便利,亦复能降诸吉祥。如地神护法品说:「我观未来世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一者土地丰穰。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在人天品,说有二十八种利益。可见家庭中供养佛苦菩像,不特个人现前得益,杜绝恶梦,水火不侵,并且先亡生天,竟有如此利益。

  十一、家庭衣食丰富 家庭设供佛堂,供养佛菩萨像,既可消除灾难,又能使家庭安乐衣食丰富。如本经说:「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徧,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见闻利益品)。家庭夫妇如果同以诵经拜佛修德,必咸祥和,获诸善报。何况人之所为,多在有形,诸佛菩萨护佑一切有情在于无形耳。

  十二、临命终时获益 生前持诵本经,即使现前增长智慧,又能利益六道众生,即于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经入耳即有无量功德利益。如见闻利益品说:「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明确的说,闻地藏菩萨名,或病或死,均有无量利益,究其原因,就是一切现象,多由心造。业报罪障,是心地黑暗的表现,临命终人,业报现前,良心发现,意欲改悔,故一闻地藏菩萨名,心地顿然光明,故能消灭业障。如一灯能破千年黑暗。

  十三、梦见先亡眷属 修学佛法的人,各有愿心不同,有的为消灾而吃素,有的为求福而念佛,有的为求子而诵经,甚至有的为追忆久亡父母兄弟姊妹发愿念经。若有这类众生,地藏菩萨也能满足他的愿心。如见闻利益品说:「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已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父母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功德,寻即解脱,转增圣因,受无量乐。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地藏菩萨悲愿无穷,诚求皆应,有如此者。

  十四、存亡咸得其利 念经超度亡人,不仅有利亡者,而存者获益尤多。如利益存亡品说:「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大小,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见自修,分分己获」。念经超度亡者,虽然有利益,但所得者少。而人死之后,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罪苦。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是故人死之后,人间孝子贤孙固应念经超度,存亡皆有不可思议功德,倘能生前,自净其意,诚愿自修,所得利益尤大。

  十五、天人永不退堕 地藏菩萨为六道众生,化百千万亿形说法度众。故不独人类众生闻地藏名而获益,即天人一瞻一礼亦获无量利益。如见闻利益品:「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六道循环,天福本有尽的时期,故有五衰相现前。倘天人能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持地藏菩萨名,即能「永不退堕三恶道报」。可见菩萨悲愿恩德深切,而普及于六道众生。

  十六、毁谤者必受苦 对于恭敬读诵地藏经,或瞻礼地藏菩萨,或闻地藏名,见地藏形,固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诸如前说。假使不信三宝,毁谤诵经的人,或谤无功德者,亦有不可思议的罪过。如本经说:「若有恶人,见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如来赞叹品)。由于菩萨于娑婆世界众生有大因缘,故有如是不可思议的利益。妄生毁谤,阻碍他人向善之心,自亦有不可思议的罪过。

  乙、释诸疑难前面已经说过,地藏菩萨本愿功德,以千百亿化身,救度六道众生,以种种形,种种法,使一切众生都能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或持诵地藏经一句一偈,甩至三字五字,都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不独生者如斯,即死者亦复如斯,故地藏菩萨悲愿无穷,或有问曰:地藏菩萨既有如此广大神通悲愿救度众生,何以至今未能度尽一切众生?这在本经中亦有明确的解释。

  一、地藏菩萨何以不能度尽众生?今分三点说明:

  第一、由于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释迦如来也说过:「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悉使解脱」(集会品)。释迦如来究竟圆满正觉,经无数劫,现种种身,犹未能尽度一切众生,何况地藏为十地菩萨,虽悲愿无穷,但众生罪重,刚强难化,重复造业,又怎能度尽呢?

  第二、由于地藏菩萨悲愿无穷,故众生无尽。如利益存亡品说:「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业感品说:「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所以地藏菩萨,经无量劫来度脱众生,犹未能尽。以阎浮提众生,信念不坚。菩萨慈愍,既观现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是故地藏菩萨不仅欲度现世众生,并欲度未来世众生,菩萨累劫重愿,永无尽期。佛说:「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业感品)。佛陀慈悲,以救度众生为怀,但因地藏菩萨累劫重誓,众生有托,故佛陀不虑罪苦众生无人得救。由于众生业报无尽,动经劫数,无有出期。(业感品)故地藏菩萨虽悲愿无穷,众生因善恶业,永无止期,故亦无尽。

  第三、地藏菩萨虽有不可思议神通妙用,救度众生,但众生不依止善道修行,怎能解脱?南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菩萨于百千万亿劫,头头救拔,遣悟宿世,早令解脱。可是阎浮提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阎罗王众赞叹品)。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几丧生命,幸遇善知识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是时迷人,忽闻此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善知识临别时,并再三叮嘱: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必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熟知后来,又误入险道,丧失性命。地藏菩萨方便力故,救诸恶趣众生,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期(阎罗王赞叹品)。由于有情愚痴无智,虽经大善知识开导,但又造业,菩萨焉能度尽?俗说:佛法广大,难度不信之人。是故众生不能度尽,非菩萨愿力神通之不徧,乃众生结习深重不断耳。

  二、病中何以会感痛苦? 愚痴的人,以为久卧病床,或病中叫苦,或梦见恶鬼,说是触犯邪神,实是错误观念。如本经说:「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尫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如来赞叹品)。要有这种病状,家属要在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地藏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物件,为病人布施。是人承此功德,或得病愈,若命终之后,宿殃重罪,永得解脱。

  三、梦中何以会见鬼神? 梦境虽属是一种幻想,然于人心理上影响很大,甚至与生前或身后或现在都有关系。倘若以此求教于命相占卜,或请人解释都属于迷信的猜想。唯有佛法解释最为正确。本经说:「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如来赞叹品)。由此可知梦见鬼神,乃宿世父母及诸眷属,在恶趣中的一种证明。故诵经念佛,不特个人消除业障增长智慧,在冥冥中,并能使宿世父母及诸眷属获得解脱的机会。

  四、人死何以要超度? 一般智慧浅薄人的,以为人死,等于灯灭。既无影无形,又有什么六道轮回?又何必要念经超度呢?念经超度或者属于迷信吧?这实是一种错误说法。本经说:(一)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大小,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二)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利益存亡品)。由此可知,念经超度亡者乃一种最合理的功德,也是人伦中应有的一种孝道。但念经最要者在死后七七日内,在此时期内,死者如痴如聋,正在审定业报,未测之间,千万愁苦。这时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拔救,必获超升利益。念经超度不仅死者获益,即生者亦复有益,并且所得功德较死者为多,倘死者生前自知念佛修行,则所有功德分分自得。

  四、人间地狱的苦状及其解脱行

  甲、地狱苦状 佛说的六道轮回都在人间,只是六道众生各有其业力不能互见。人虽能看见畜类,但不能了知其宿业,其他若天道饿鬼更非人所能见。唯有佛菩萨百千万亿化身,恒于六道,救度众生,故深知一切罪苦众生受报处所。地藏菩萨为令未来现在一切众生,闻说地狱名号,发愿归依三宝,忏悔三业,转生善处。故说无间地狱,飞刀地狱,火箭地狱,夹山地狱,乃至拔舌,取心,镬汤,铜柱,啖眼,铁丸,銼首,火山,火石,剥皮,倒刺,烧手,烧脚,烊铜等地狱名称。其名称虽不一,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所感。若广说地狱罪报苦状,一一狱中,都有百千万种苦楚,何况多种地狱?由于地狱众多,故罪苦不一。但一切苦报,并非由神力或上帝的处罚,乃由「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地狱名号品)。由此可知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故所受地狱罪苦亦复不一,虽父子至亲尚不能代受,何况其他?可见上帝赦免罪恶的说法,全是欺骗一般愚痴人民的。

\

  要说明地狱苦状,也不需要离开人间,或仗佛菩萨神通妙力始能窥见地狱的苦状。仅就字面说:所谓地狱,并不一定要在地底下,或在他方。即如人世间火山崩裂,或地震土崩,人民堕落陷坑,其苦状颇与地狱相似,这证明地狱的苦状,并不一定要到铁围山内,即在人世间。今日西伯利亚的集中营,劳动营,奴役一切人民,把佛说的寒冰地狱种种的苦楚都包括殆尽。中共二十一条反镇压,三反、五反的运动。以及土改、清算鬪争,迫害人民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种种残暴,以及韩国的战争所施的人海战,火海战,都已超过地狱的苦楚。扩而大之,人世间一切众生短命,丑陋,贫穷,下贱,愚痴,盲聋,喑痖,五体不全,天灾人祸,惊狂丧命,无不是地狱苦状的证件。这一切现状都是一切众生,身、口、意、行无量劫来恶业结果,百千报应。

  所谓无间地狱者,就是受苦无有间断不易解脱的意思。如业感缘品说:「日夜受苦以至劫数,无有间绝,故称无间」。这种无间受苦的众生,即使此一世界坏时,亦不能解脱。如本经说:「此界坏时,即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无间罪报。其事如是」。这如巨济岛的战俘,每次闹事,想脱逃,想叛变,企图得释,经管理人把他们分散,或集中,或调换,或迁移,依然在囚笼里受着无间的罪苦,亦即是无间地狱的现状。

  乙、布施功德 一切罪苦,皆由众生往昔因中,不作诸善。杀生者感短命报,窃盗者感贫苦报,邪淫者感雀鸽报。如是等一切众生现前苦状,皆由宿世业力所感。非是无因无缘,或偶然巧合者。欲求未来解脱,必须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一切善因,以布施为最。布施福利,有轻有重,或一生受福,或十生受福,或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这全视布施者心愿如何。若以恭敬平等心布施,获福最大,如本经说:「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痖,聋痴无目。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徧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布施功德缘品)。一般布施者于心理往往着于事相,不能平等布施;或有愿而施,或争胜而施,或凌人而施,或畏毁谤而施,如此布施,殊少功德。佛说布施,最要者,要三轮体空,无我无人无物相,或布施先佛塔庙,或发心修补经像,或布施老病,或布施产妇。如本经说:「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若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功德缘品)。是故布施获福轻重,全视布施者心如何。有的人在佛法中修少善根,即心思望报,如不报者,即说佛菩萨无灵验,或说布施无功德。这种心理的人,即是不理解佛法一生受福,或十生百生千生受福的道理。譬如存款于银行的人,有的为活期,有的为一月,或二月、三月,乃至一年为期,期间越长,获利越大。所以修行布施的人,或修其他法门者,最要理解这种道理。

  丙、罪由心造 我们这世界的众生,一举一动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为什么呢?佛菩萨具大智慧了知一切。愚痴的人们,一举一动以为合理,在佛法上说,却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现在举出两个事实来说明:

  一、有病不宜杀生 一般人有了病,都不依正常延请医生诊治,多迷信神教,说是触犯神鬼,于是杀生祭祀鬼神,求诸魍魉。就不知道人生有病,乃是现前身体上四大不调及往昔因中业力的招感。请医诊治,或可减轻病人一时的痛苦,但绝不能延长病人的寿命,所谓只能医病,不能医命,人在病的时候,应当多方修植善因,怎么能再造杀业,反而加重病者的业而重增苦痛呢?所以杀生于病者及死者都无利益,只有使罪缘,转增深重。假使因病致死的人,生前本有善缘,可以生天;但因临命终时,被诸眷属,造诸恶因,反令死者,殃累对辩,晚生善处。这就叫做欲益反损。在世有善因的人,不过因眷属杀业,延长生天的时期,还不十分受苦。假使在世没有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譬如有人从远方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利益存亡品)。是故有病杀牲谢神,或死后的杀牲祭祀,都是迷信举动,绝对要禁止。

  二、生子不宜杀生 世间不问男女,在将生产时,都肯作善,东处烧香,西处培福,以求母子顺利。那知生产以后,就大开杀戒,「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俱不得安」。因为人以生为乐,生物亦以生为乐,所以杀生食啖的举动,实是罪过无边。如本经说:「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神祇,荷护子母,使令安乐。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母子俱损」(阎罗王众赞叹品)。所以经上说: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的话。在人的眼光认为是合理的行为,在佛菩萨看来,却在造作无量罪业。因为佛菩萨具有物我一体的同体大悲,而人只是以我为出发点,这两者心理距离太远,故所见不同。依佛菩萨的训示,修学佛法的人,要修植善因,首先要求行为合理化,合乎佛法正确的理解。而后在寻常日用之中,才不致多造罪恶。可惜素食营养不够,和神造畜生是给予人们享受的邪说,风靡寰宇,佛菩萨虽苦口婆心,叫人不要妄造杀业,以长养慈悲,以获致和祥的真理,有几许人能接受呢?

  五、释尊赞叹与诸天护法

  甲、释尊赞叹 地藏菩萨累劫重誓救度众生的悲愿,不独诸天不能究竟了解,即诸大菩萨若文殊、观音、普贤皆不知地藏菩萨,往劫因中,修何功行?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能化百千万亿形救度众生。经佛陀一一解说,诸大菩萨亲闻佛陀赞叹地藏菩萨大愿功德而后,莫不叹未曾有。释尊为使未来一切诸大菩萨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维护地藏本愿经,故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要静听释尊赞扬地藏菩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妙力。释尊何以要赞叹地藏菩萨?为利益人天及付嘱救生事业耳。于利益人天方面,前章已略略说过。今就嘱累救生方面说:诸佛菩萨同以悲愿救度众生为职志,释尊住世八十年,说法五十年,已度者得度,深以未度者为虑。故释尊慈深,一面赞叹地藏菩萨累劫重愿说:「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分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嘱累品)。释尊可以如此殷勤的赞叹呢?分明是,要付嘱救度众生的大事。释尊深知灭度以后,一直到弥勒下生,在此时间深以一切未度的众生为虑,今地藏菩萨既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故将救生大事付嘱于他。佛说:「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嘱累品)。释尊把未来人天众生都付嘱地藏菩萨,不仅要地藏菩萨救度,并且提出严格的条件。(一)即未来世界一切众生,在佛法中虽种少许善根微同一毛一尘,一沙一渧,也绝不能因他善根微末,不去救护他,应以汝之道力维持他,使他善根渐渐增长,不令退失。(二)在应随业而生恶趣的众生,假使临至门首,有一念回心,念一佛名,念菩萨名,念一句一偈,汝都应以方便现身救度。(三)未出三界一切火宅中的众生,既经付嘱于汝,绝对不可令罪苦众生堕落恶趣,即使堕落恶趣一日一夜,吾皆不愿,何况堕无间地狱?动经千百万亿劫无有出期呢?地藏对释尊的慈悲,爱护一切众生,真如慈母之爱赤子,其既深且切的悲愿,实在感切肺腑。于是白佛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释尊慈深,地藏的悲切,何等伟大?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倘能于此体察佛陀及地藏菩萨爱护众生悲心,虽粉身碎骨以报答佛陀的慈恩,纵经百千万劫亦莫能尽。

  乙、诸天护法 地藏菩萨的悲愿神力妙用,经释尊赞叹后,诸大菩萨宣颂,释梵诸天及一切地神鬼神,皆发愿护法,拥护修持佛法的人。如坚牢地神白佛言:「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但其愿力尚有毕竟。唯有地藏菩萨誓愿深重,于六道教化一切众生,所发的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于是地神就发愿护法。本经又说:「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地神护法品)。「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旛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阎罗王众赞叹品)。佛法流传于世间,一面要有修持的人,一面要有护法的人,六道中护法种类各别,在天而天,在人而人,而人力护法,仅能达到人世间,人以上的天界,就不是人力所能达到。何况地狱鬼畜生?

  释梵诸天地神鬼王,以其业力较人力为大,故诸天护法徧于六道。是故修持佛法的人,只要有一念的真诚心,就能得到释梵诸天乃至地神鬼王的护持。而护持功效。乃至水火盗贼、恶病、横祸,一切恶事,不如意事,都不能入修持佛法者的门,那里能近其身边呢?人的行动,出于有形,诸天地神护法,在于无形。有形的力量较小,无形的力量最大。是故修持佛法的人,应时时默祷诸天地神护法及感谢诸佛菩萨的慈悲恩德。

  六、本经的特质

  本经的要意,前面已略略说过。但综合它的特质,不外三点:

  一、诸大菩萨同以救度众生为职志,或以大悲,或以大智,或以大行,或以大愿,广度众生。本经以发挥地藏菩萨大愿为主体,地藏为十地菩萨,居菩萨中最高地位,由于菩萨实证诸法空寂相,了知一切法平等无二,故能不畏生死,不乐涅槃,乃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由于菩萨证知三世因果,了知一切众生无非为吾人过去父母兄弟姊妹眷属,故以救母的心愿,扩大而救度一切众生。这种博大无比的心愿,不独为学佛者修身所切要,且为安邦立国的根本。今日世间一切政党主义,都以自我主义为出发点,不能以大我,甚至以爱护父母之心,去爱护人民,故有同室造戈战争发生,恼害人民。倘能扩大自我主义,以地藏菩萨平等的大愿,了知一切众生皆为各人过去父母兄弟姊妹,以孝敬父母的心愿,去爱护一切人民,这不独可遏止一国的战争,并能奠定人类永远的和平。

  二、本经虽同属大乘经典,但不同其他大乘经典,专谈深奥的理论,或倡难行能行的菩萨道。由于这个世界人们,举止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地藏菩萨秉救度众生的大愿,所说法门,均切近家庭社会人事的需要,且为人人所能行,故能普徧地有益于人生家庭社会。特别是地藏菩萨救母的孝道,颇符合中国固有伦理道德的思想,故本经不独学佛者所必读,且为家庭教育必要的读本。在今日不敬祖宗,不爱父母的邪说邪教毒化下的社会,可说为补偏救敝的好药材。尤以今日要复兴国家,恢复民族的正气,首先要复活人伦的道德,安定社会的秩序。是故地藏菩萨不独为菩萨中大菩萨,并且为人间孝子的模范。我们要以地藏菩萨孝母的精神,化导一切不敬父母的邪说,恢复民族的正气,实为挽救国家民族根本的教育。

\

  三、弥陀净土,乃仗阿弥陀佛愿力,故有临命终时十念念佛即得往生,作恶业者准许带业往生,说为殊胜法门。本经所说利益人天种种功德,亦复仗地藏菩萨本愿力,故有一瞻一礼者,能超越三十劫罪,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现前获诸安乐,一切灾难,悉皆消灭。弥陀净土远在西方,地藏菩萨欲净化娑婆世界的众生,要人人消除罪业,说此易行法门,故本经颇适合倡导人间净土的根机。在绝对仗他力之下,经中所说种种灵验,如保护生产,防止罪恶等等,虽不能肯定的说,其效如神。但佛陀说法,旨在引诱人心,入于正轨,其他一切都是附属的条件。我们果有真切的信仰,至诚恳求,用清净心去力行,这所说感应无有不验。何况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

  本书,以时间匆促,倘有文字上,或立意方面,有未检讨到的地方,尚望读者指教!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语名称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成语名称以计代战成语拼音yǐ jì dài zhàn成...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成语名称以言取人成语拼音yǐ yán qǔ rén成...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成语名称以血偿血成语拼音yǐ xuè cháng xuè...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成语名称以貍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