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6)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13 09:42:3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6)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只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只陀林,实在堂外。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癸二立例  佛因阿难执心在内,故先立例以定内外。如来讲堂,即祇园精舍,给孤独长者建此精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6)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只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只陀林,实在堂外。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癸二立例

  佛因阿难执心在内,故先立例以定内外。如来讲堂,即祇园精舍,给孤独长者建此精巧重叠之楼阁,供佛说法安僧之用,故名如来讲堂。园林为只陀太子所供养,故名只陀林。今佛问阿难,坐于堂中,观只陀林今何所在?阿难答佛,清净讲堂,建于给孤独园之内;而只陀林,则在讲堂之外。此是例定,境之内外。佛又问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阿难答佛,我于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此是例定见之先后。佛再问阿难,因何有见?阿难答佛,因讲堂户牖开豁,故在堂中,得远瞻见。佛三番征问,皆明知故问,令阿难自说,以便破时,无所反辩。又阿难及一切众生,一向执心在内,若一旦破之,必生恐怖,或生疑惑,故佛先立例然后破,使阿难众等,易于明了。讲堂例阿难之色身;如来,例肉团心;大众,例五脏六腑;户牖,喻眼根;园林,如身外物。阿难在堂中,例识心在阿难身内。喻中阿难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园林。合阿难计心在内,则应先见肉团心,次见脏腑,复从眼根,方见身外之物。今汝阿难,但见身外之物,而不见身内之心腑,云何可说,心在身内?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壬四悬示定名

  此科含义有三,一酬答令喜:阿难请佛开示,成佛法门,而佛反问其发心本因,乃至园林今何所在,答非所问,阿难难免疑悔,今佛悬示大定,令知佛将开示大法,心生欢喜。二将破妄:恐生怖畏,故先示定名,令知妄心虽破,非同断灭;仍有大定可修,佛道可成。三令众渴仰:先示大定,令知今日法会殊胜,专心恭听,容易得益,不致有人,中途退席。

  佛全身金色曰金色臂。舒即伸也,佛伸手摩阿难顶,以示慰藉。前阿难所请三摩,是三摩钵提之略称,三观中属假观,今三摩提,是大定之总名,亦名三摩地,亦名三昧;译名正定,大定或妙定。正定拣外道之邪定;大定拣二乘之小定;妙定拣权乘菩萨之粗定。佛顶文句云:有真谛三昧,俗谛三昧,中谛三昧。又有历别三谛三昧,圆融三谛三昧。今是圆融三谛三昧,统一切法,一切三昧悉入其中,故名为王。今佛告阿难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大佛顶是正定所依之理体,首楞严是称性所修之妙行;以其称性起修,全修契性,性修不二,能出生无量三昧,为一切定之总体。一行具足无量行,无量行中,复一一行具足一切行,故曰具足万行,义如题中所释。首楞严而称王者,以其具足十德故。一尊胜:以此大定为诸法之王故;二大富:以此大定具足一切胜财法宝故;三福德:以此大定具足恒沙功德故;四镇定:生死不动,烦恼不侵故;五统摄:以此大定:摄一切法故;六自在:出生入死,自在无碍故;七威德:降魔制外,无敌不克故;八智明:智慧明利,照彻事理故;九真实:达诸法实相,言相行应故;十仁慈:怨亲平等,普济有情故。因此大定,具足以上十德,故名首楞严王。具足万行有三义:一大定所依理体,为众生本具,如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谓之本具。修此大定,一行具足一切行,无德不备,无法不摄,谓之该具。证此大定,无量劫来所修功德,一时皆现,谓之积具。今此首楞严王大定,既为众生本具之理体,且积具一切德,该具一切法,故曰具足万行。亦名普贤行、亦名般若行、亦名如来行。十方如来无不依此行门、超越一切因位,直趋果上菩提。菩提为能庄严,涅槃为所庄严,涅槃是理,菩提是智,智理不二,唯是一心,谓之妙。路有五十五位,渐教修行,先从干慧,入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再经四加行,入十地,至等觉;如人入海,自浅至深,如人登山,由低至高。今此大定顿修顿证,不立位次,无须经历五十五位,故曰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是佛诫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是愿意接受。正是师资契合,堪说大法之时。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壬二正破非内分二。癸初引例

  初五句是按其所答,次四句是反例。阿难前云: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今佛反问,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而见堂外。例阿难执心在身内,竟不知内,独能知外。阿难据事而论,在堂不见如来,独见堂外,实无可能,故曰无有是处。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癸二正破

  阿难于例已明,于法仍迷,故佛乘前所引之例,而破其计心在内之妄执,遂告之曰:阿难,汝亦如是。汝谓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其实此非别人,正是汝阿难。汝之心灵,一切明了非指阿难攀缘爱乐之心,而是常住真心。若此常住真心,实在汝之身内,则应先见身内。颇有乃诘难之词,意谓:世间可有一类众生,先见身中脏腑,后观身外万物耶?或谓:身在堂中,与佛稍有距离,故能见佛,而心在身内与脏腑等相处太近,如眼之与睫,不能相见。所以佛云:纵因太近,不见心肝脾胃,而身内爪生发长,筋转脉摇,与心距离不远不近,诚应明了,云何汝今不知?至此佛又恐其转计,心虽在内,因无知觉,所以不能知内。故曰:汝心必定不能知内,云何知外?今既知外,亦应知内,既不内知: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众生一向执心在内,一旦破之,恐生惊怖,故佛先引例明,然后破之,意欲阿难,悟此爱乐之心,元无实体。既不在内,应不在外,更非在中,内离身心,外离世界;当下即空,清净寂灭,便是首楞严王大定。大乘心地观经云:若能观心体性空。惑障不生便解脱。惜阿难未悟,故有以下种种转计。

\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辛二破转计在外分二。壬初转计

\

  阿难闻佛破执心在内,便转计心在外,如是法音,指佛前云: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阿难闻之遂转计心居身外,且引喻作证,譬喻灯光,燃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喻心在身内,应先见身内。后从限根,方能见外。今一切众生,既不见身中,独见身外,可知心非在内,实居身外。犹如灯光,居在室外,能照外境,不照室内。了义是佛真实之教,其义分明显了,真实不虚。今阿难以为,譬喻灯光,居于室外不照室内,以喻心在身外不见身内。此中道理非常明显,无用置疑,与佛所说了义大教,无所差别;心在身外,不再成为虚妄计执。其语气虽似十分把握,然又未敢肯定,故加耶字,求佛印证。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搏食;归只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成语名称以言举人成语拼音yǐ yán jǔ rén成...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成语名称以身报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bào gu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成语名称以言为讳成语拼音yǐ yán wéi huì成...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8日...

1997年9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5日...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