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13 09:42:51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佛制无论大小乘戒,弟子皆不得受别请。但远行时,远来时,失衣时,施衣时,有病时,可受别请。今属施衣时,在匿王未请佛僧之前,阿难已受别人请去,故曰先受别请。遑者及也,阿难因先受别请,远游未还,故不及随于僧次,受匿王之供。僧次有四料简:一僧次请僧次受,请与受二皆如法。二别请别受:请与受二皆不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

  戊二闻音远集

  迦陵频伽译好音鸟,其音美妙,用以喻佛音声清澈;又佛名大觉金仙,故云迦陵仙音。佛有八音,谓极好音,柔软音,和适音,尊慧音,不女音,不误音,深远音。不竭音。今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是八音中极好音,及深远音。梵语兢伽河,译云天堂来,因此河发源于雪山顶,阿耨达池;形势甚高,故名天堂来。又印度风俗,谓入此河沐浴,能生福德,而获吉祥,故又名福生河,或吉祥河。此河沙细如面粉,今举恒沙,以喻菩萨之多。道场有三:一行道场,二弘道场,三成道场。佛于此说法,故此是弘道场。恒沙菩萨,因闻佛深远之音,故从远方来聚道场,亦即云集,只桓精舍。文殊师利,又云曼殊室利,译云妙德。以其德微妙,曾为七佛之师故。又云妙吉祥,因其降生之时,有光明满室,甘露盈庭,神开伏藏,地涌七珍,鸡生凤凰,猪娩龙子,马产麒麟,牛生白泽,仓变金粟,象具六牙等十种吉祥瑞相故。首楞严三昧经谓此菩萨,过去成佛,号龙种净尊王佛。央掘摩罗经谓此菩萨,现在北方作佛,名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悲华经谓此菩萨,未来成佛,号普现如来。若有众生,得闻普现如来名,能灭五无间罪。大乘心地观经云:文殊师利大圣尊,十方诸佛以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化力。准上诸经,可知文殊实本居佛位,迹现菩萨而已。在华严经为根本师,在法华经为诸佛师,在本经为择法师,而作四种佛事。其一是:将咒往护,提将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其二是:本经第七番辩见中,法会大众,闻精见色空,是非是义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文殊因愍四众,起座礼佛,代众请问,以息其疑。其三是:奉佛慈命选择圆通,为当机入道之方便。其四是:请问经名,以便流通,利益末法众生。以其智慧特殊超胜,恒居众首,故今亦为恒沙菩萨之上首。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乙二别序分二。丙初示堕因缘分三。丁初佛僧应供

  别序,又名发起序,诸经发起因缘不同,如法华经佛从眉间白毫放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当时法会大众,皆不知所以,文殊答弥勒问:佛现是瑞,当说大法。后佛出定果为大众,说妙法莲华经,一乘大法。本经则由阿难示堕淫室,归来见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为发起因缘。阿难本是法身大士,今迹现凡小,虽则多闻,未全道力,故难胜邪术,堕于淫室。正显必须从闻思修,方得实益。其次,阿难是佛宠弟,恃佛威神,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正显佛不足恃,必须自己真修实行,方可证胜。此分二科丙初示堕因缘,分三今丁初佛僧应供。

  时,谓休夏自恣之时,众圣齐集,诸佛欢喜;于此时设斋供佛及僧,功德倍胜。波斯匿王,为先王修福,故于是日设斋供佛。梵语波斯匿译云月光,因其与佛同时出世,其父王见佛降生瑞光,以为是太子福力所感,因名月光。又名胜军,以其国富兵强,逢战必胜故。过去曾与释尊共值龙光如来。仁王般若经云:波斯匿王问佛甚深义,佛告大王,汝于龙光佛所,曾问此义,时我证八住,汝为四住。今释尊成佛,王亦大权示现,内秘菩萨行,外现国王身,以助佛扬化。讳日,乃父丧之日,俗称忌辰。未曾有因缘经中,月王白佛:世尊,我父先王,奉侍外道,修持禁戒,绝于酒肉,五莘葱蒜。供养梵天,日月水火,常行布施,求梵天福。年年常用,千头乳牛,施婆罗门,食其乳酥、熟酥、醍醐等味。经四十年,施牛四万,如是功德,生于何天?佛告大王,先王果报,今在地狱。所以者何,不值善时,不遇善友,无善方便,虽修功德,不能免罪。布施功德,亦不遗失,罪毕之后,方受其福。王言世尊,先帝大王,有何恶业,受此苦报。佛告大王,先帝大王,有六种罪:一者骄慢垢蔽,事无大小,便起鞭罚,不忍辱故。二者贪受宝货,断事不平,致令天下怀怨恨故。三者游猎嬉戏,苦困人民,伤害众生,所受命故。四者禁闭宫女,不得从意受大苦故。五者耽著女色,得新厌旧,抚接不平,致怨恨故。六者,畏婆罗门,偷食酒肉,五莘葱蒜,恐被呵责,行谄伪故。以此六事罪业因缘,故堕地狱。王闻是言,心甚悲伤。故每于僧自恣日,营办斋供,请佛及僧,藉此功德,回向先王,离苦得乐,以报深恩。王宫正殿之两旁谓之宫掖。匿王不特广设珍髓,无上妙味以供佛;且亲至祇园,降万乘之尊,迎万德之佛,同时亦亲迎诸大菩萨,回宫应供。僧自恣日是时胜,恭敬迎请,是能供之心胜;广设珍馐是所供之物胜;佛及诸大菩萨,是供养之福田胜,则其所得功德,当然亦胜。城中谓室罗筏城之中,复有同受佛化之长者居士,亦知僧自恣时,供佛及僧,得福倍于常日,故亦同时设斋,等待佛及弟子,同来应供。长者不惟年高,并且具有姓贵,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净,礼备,上叹,下归等十德。居士,谓居家学佛之士。其有德有位者,如苏东坡等。其有德无位者,如庞居士等。城中长者居士甚多,而各设斋分量多寡亦殊。佛既应匿王之请,故敕令文殊,视其设斋之多少,而派适量之人数,前往应供。其中或位居菩萨,或阿罗汉,大小乘不等。故曰: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

  丁二阿难等乞

  阿难是此经之发起人,亦本经之当机者;是佛堂弟,已出家为比丘。楞严正脉谓,阿难未堕淫室,已证初果,文句则力辩此事。若证初果,已得道共戒,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对境应不起分别,云何会堕淫室。又经中阿难闻佛开示,四科七大皆藏性后,大开圆解,自说:销我亿劫颠倒想,方断见惑,证初果。若未堕前,已证初果,则销我亿劫颠倒想,应证二果。然则,云何第八卷闻佛开示,真菩提路时,方断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而证二果?故据经义,可知阿难未堕前,示现仍同凡夫,未证圣位。

  梵语阿难,译云庆喜,白饭王之幼子。佛成道夜降生,是夜净饭王,闻菩提树神报告,太子今已成道,王及宫众,无不欢喜。不久白饭王入,报生次子,请王赐名;因赐名庆喜。佛弟子中,多闻第一;能受持佛所说大小乘法,故有三名。一名阿难陀,译云庆喜,持声闻藏;二名阿难拔陀,译云喜贤,持缘觉藏;三名阿难迦罗,译云喜海,持菩萨藏。涅槃经云:阿难有八法,一信心坚固,二心意质直,三身无病苦,四常勤精进,五成就念心,六心无忧苦,七成就定意,八从闻生智。又阿难有八不思议:一不受别请,二不受故衣,三见佛如时,四不生欲心,五法不再问,六知佛入定,七知众得益,八知佛说法。故知阿难并非等闲之人。实乃古佛再来,位等文殊观音,今堕淫室,无非大权示现而已。

\

  佛制无论大小乘戒,弟子皆不得受别请。但远行时,远来时,失衣时,施衣时,有病时,可受别请。今属施衣时,在匿王未请佛僧之前,阿难已受别人请去,故曰先受别请。遑者及也,阿难因先受别请,远游未还,故不及随于僧次,受匿王之供。僧次有四料简:一僧次请僧次受,请与受二皆如法。二别请别受:请与受二皆不如法。三别请僧次受:请者不如法,受者如法。四僧次请别受:请者如法,主事僧不依僧次,瞒众受请,是谓盗十方僧物其罪甚大。上座有三:一生年上座,初夏至十夏为下座,十夏至廿夏名中座,廿夏至卅夏名上座,三十已去,名为尊宿。此约出家求戒后,在佛法中年龄以定位次。故亦名戒腊上座。二法性上座:谓已证圣果者;无论出家久近,皆名上座。三福德上座:以宿德深厚,为众推崇,戒腊虽少,得名上座。梵语阿阇黎,译云轨范师;以其言行,堪为大众模范故。共有五种:一剃度阿阇黎,从其出家,求授沙弥十戒者。二教经阿阇黎,从其闻法,乃至四句偈者。三依止阿阇黎,乃至依止一宿者。四教授阿阇黎,受具足戒时,教令乞法者。五羯磨阿阇黎,受具足戒时,坛中白四羯磨,及屏处问遮难者。佛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外出,须有上座,或阿阇黎同行,以防不测。今阿难出家,已十二年,无须二师陪同,故曰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匿王及城中长者居士,不知阿难已受别请,未来应供,因此阿难是日无供。不得不于午前,执持应器,于平日所游之室罗筏城,循顺次序,不分贫富贵贱,次第行乞。僧肇法师谓;乞食有四意:一福利众生,以三宝为世间最上福田故。二折伏憍慢:折伏权贵出家者之傲慢习气故。三知身是苦:佛制若次第行乞七家,不得饮食,便应受饥饿,令知身是苦本,而精进办道故。四除去滞著:小乘执著,滞居深山,不知弘法利生;是以佛制乞食,深入社会以广度群众故。此外更有六义:一永除贪欲,知止足故。二永离谄曲,无希望故。三现离众苦,无追求故。四所在安乐,无积聚故。五远离恐怖,不畏盗故。六道业易成,无顾恋故。有如是因缘,故佛制比丘行乞。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成语名称以言取人成语拼音yǐ yán qǔ rén成...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成语名称以血偿血成语拼音yǐ xuè cháng xuè...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成语名称以貍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成语名称以誉为赏成语拼音yǐ yù wéi shǎng成...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成语名称以言举人成语拼音yǐ yán jǔ rén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