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大乘修学的基础_11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13 09:44:19
大乘修学的基础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第六」。我们把我们讲的这段经文先读一读。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这一段讲的是另一种供养菩萨的福报。『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这里讲的「
大乘修学的基础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第六」。我们把我们讲的这段经文先读一读。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这一段讲的是另一种供养菩萨的福报。『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这里讲的「善」,统统都是要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他们『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这是讲他们以歌舞、表演节目,这样来供养。歌舞、表演节目,都是弘法利生,这也是宣扬佛法。所以佛法是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当时世尊讲经说法里面,也有歌舞。我们看到敦煌的壁画,都有天女散花,歌舞赞叹。这些统统都是宣扬佛法,所以『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所以要宣扬佛法,用的形式方法,是应该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所谓的戏剧、电视、电影,包括动画片,这些统统都可以拿来宣扬佛法,把佛法甚深的义理表演出来。好像在法门里,就有一部剧本,叫做《归元镜》,我也有一本。这《归元镜》就是以戏剧的形式来表演三位祖师大德的生平。他们分别是慧远大师、永名延寿大师和莲池大师,三位净土宗的祖师。他们的故事,写得非常好。这些剧本里的词句、台词,非常优美。所以这些都可以加以利用,好像我们《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可以用戏剧、电影、电视、连续剧这样的形式来表演。好像《地藏经》,这本经,就是一本很好的剧本。所以用这些,就是歌咏赞叹地藏菩萨,这是真正供养。但是不可以用现在的现代电视的手法,那些手法不能够启发人诚敬,不能够帮助人回归伦理道德,回归本性本觉,这些不可以用。我们说,所谓的歌唱,都是靡靡之音,它是使人增加情执的,就不可以用,一定是要帮人破迷开悟的。

  『香华供养』前面讲过了,这里面最重要要明白香和花表达的意思。『乃至劝于一人多人』,这是不单止自己供养,还劝导别人一起来供养。好像做一个戏剧组,你做导演,然后请很多演员同时来拍这部戏,赞叹地藏菩萨功德,赞叹诸佛如来,赞叹祖师大德,使人效法,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如是等辈』,这些善男子、善女人,『现在世中』,在现世,『及未来世』,这是后世,所谓生生世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鬼神他们都知道什么是正,什么是邪,它敬仰圣贤人,敬仰善人。而用这些艺术去表达圣贤的教训,这是什么?在《汉书》里面讲,「夫乐者」,乐就是音乐,我们现在说艺术,「圣人所以感天地通鬼神」。所以《礼记》上面也有讲,「礼乐之行乎阴阳,通乎鬼神」。所以你看历代君王这么注重礼和乐,道理在这里。它可以真正扶正世道人心,令鬼神都能尊敬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连那些恶的事情,听都听不到,更何况说去『亲受诸横』。「横」就是横祸、灾害,我们说消灾免难。这些灾难,连听都没听到,更何况你去受?所以你看看,供养地藏菩萨有这么大的福报。好,请看下面经文。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

  这一段是讲造作讥毁的恶业,『未来世中』,就是讲我们这个时代。《楞严经》里面都已经讲,说我们这世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是什么?就是妖魔鬼怪。如恒河沙,就是多得不得了。所以《楞严经》里面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妖魔鬼怪,什么是妖,什么是魔,什么是鬼,什么是怪。《楞严经》是照妖镜,我们读了《楞严经》,才能够认识魔。这个末法时代,这些魔也很有福报,很厉害,很会迷惑人。他也很庄严,道场很大,徒众很多,但是你跟他学习,结果一定是堕落的。所以《楞严经》里面讲的「清净明诲章」,就是教导我们如何认识这些妖魔鬼怪。在儒家里,有《左传》这本书,是战国时代左丘明写的,它是解释春秋。它里面有说一句话,说「人弃常,则妖兴」。如果人把五常抛弃了,这就变成妖魔鬼怪了。五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不可以抛弃,这等于佛家讲的戒律,佛家也讲五戒,五戒和五常是相应的。你看看,我们说「不杀生」,这是仁慈不杀生。「不偷盗」是义,义是应该取的我们才取,不义之财不取,这是不偷盗。「不邪淫」是礼,礼节规范。「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饮酒就没有智慧了。

  所以未来世中,如果不要戒律的,不要这些伦常道德的,他是什么?就是妖魔鬼怪。这里讲的『恶人及恶神恶鬼』,这些恶,是造作十恶。他们为什么要造作这些恶业?好像恶人,因为他有嫉妒心,看到别人做善事,显出自己在做恶事,他就生嫉妒,就不高兴,所以他会讥毁那些善人。恶神,我们说天神,这些天神是什么?也是嫉妒、执着,见到善人行事,他怕你将来可能会出离六道轮回,出离三界,所以可以逃脱他的魔掌,所以他不想失去一个眷属,他要控制,要占有,所以他讥毁。这些恶鬼,因为贪食血肉,吃血肉的祭典。如果你在学佛,在奉持斋戒,它就没有血肉吃了。所以恶人恶神恶鬼之所以会造作这些讥毁的罪业,是有他的目的的。目的虽然不同,同归恶。

  (这些恶人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这些归敬,「归」是皈依,「敬」是敬仰。「供养」,前面讲的,不单是这些供具去供养,最重要是如教修行,这是真供养。「赞叹」是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赞叹地藏法门,赞叹孝亲尊师,为人演说。「瞻礼」即顶礼地藏菩萨的形像。这些恶人恶神恶鬼,由于他自私自利的目的,他贪、瞋、痴、慢的习气,『或妄生讥毁』。这「妄」字就是虚妄,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不了解事实的真相,不了解因果报应,所以随顺自己的烦恼知见,进行讥毁。「讥」就是讥笑,嘲笑别人:你拜地藏菩萨有什么用?迷信。这是讥笑。「毁」是毁谤,毁坏、破坏别人修功德。『谤无功德及利益事』,这是恶心,恶的根源在于他的恶心。用这张口作为造恶的缘,召至灾难,所以他的口业是毁谤,说做这些事情没有功德,说没有利益的。

  『或露齿笑』,这是指他讥毁的情形,这露齿笑是讥笑、轻笑,不以为言。『或背面非』,即是在背后毁谤。『或劝人共非』,这是劝导其它人一起来批评、攻击、毁谤。这『或一人非。或多人非』,无论是一个人在毁谤,或者是劝导其它人一起来毁谤。『乃至一念生讥毁者』,他一念当中有这些恶念,认为供养赞叹地藏菩萨没有功德,这是一念的讥毁。时间很短,只有一念,但是你一念召至的罪业,非常可怕。什么罪业?什么罪报?我们来看下面经文。

  【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

  这一种人愚痴到极点,造作这些罪业,他不知道这一念的轻慢心,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对于事实真相没有真正的了解,凭着自己的一点肤浅的见识,造毁谤的罪业,堕阿鼻地狱。『贤劫』是指我们的大时代,所谓圣贤人非常多,有一千尊佛出世。我们释迦牟尼佛是这一千尊佛当中的第四尊佛,第五尊佛是弥勒佛,一路到最后,韦驮菩萨成佛,是第一千尊佛。这个时间太漫长了。在这大时代当中,千佛都灭度了,你看看那时间有多长。我们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到第五尊佛,弥勒佛,中间隔了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你想想,一千尊佛出世,又灭度了,他这『讥毁之报』,他的报应『尚在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前面我们看的「地狱名号品」里面,有介绍到,痛苦到极点,没有间断。受极重的罪报。为什么一念之间造作这样的讥毁,会堕这样的地狱里受报?要知道,三宝,佛菩萨是我们人天耳目23:08。我们这一生能够出三界,了脱生死,只能靠三宝。我们接受佛菩萨的教训,才可以能够度脱。所以如果他毁谤三宝,真正动摇了学佛人的信心,这条罪业是什么?断了别人的法身慧命。这比杀他的生命还要重。你杀了他,他生命这一期完了,他还有福报,很快又投胎,又来做人了。但是如果你讥毁,使到他学佛的因缘被你断了,断了法身慧命,将来又很难遇到佛法了。这个时候,那个罪业比杀他的生命还要重万万倍,因此会受这极重的罪报。堕地狱,等到罪报完了之后,他还有余报,什么余报?我们看经文。

  【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生。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

  这段说贤劫千佛灭度之后,等到你阿鼻地狱罪报受完了,出来后还要受饿鬼的报,做饿鬼,经历千劫的时间,还要受畜生,亦是经千劫,这时间太长太长了。受完了三恶道的报之后,『方得人身』,在人道里受身了,但是还是『贫穷下贱』。不单是贫穷下贱,还『诸根不具』,我们说残疾人。他的心,常常念着恶,『多被恶业来结其心』。这种人叫做业障深重,因为过去毁谤三宝,所以常常有恶缘来缠绕着他,使他不能够生善念,只能生恶念。生恶念又造恶业,恶业又要受报,因此『不久之间。复堕恶道』,又很快堕到三恶道里去。所以我们知道,这种罪业的可怕,入到三恶道里面,真是很难出来,因为善缘太不容易得到了。法缘更加难,所以明白这个道理,千万不可以造这讥毁的恶业。因该反过来,我们赞叹。赞叹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亦是不可思议。所以佛在这里劝导大家,他说:

  【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所以不可以造这讥毁他人供养地藏菩萨的罪业,一念讥毁都会获此报,就是刚才讲的堕三恶道。『何况别生恶见毁灭』,这是用恶的心态、恶意,以侵害心去毁坏佛法,去灭佛法,那个罪业真是不可思议的。得到的恶报,就没办法去计量。

  好,下面我们来看另一段,是供养地藏菩萨可以帮我们消业障。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

  这一段说『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我们看见这些人,看见现在的时代特别多,所谓的老人痴呆症,更严重的,也有成了植物人的。他们是『久处床枕』,睡在床上,植物人只有呼吸,能够吃东西,但是没有知觉。在床上十几年,『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所以死又死不去,生又很痛苦。这一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古人说得好,所谓禄尽人亡,人一生的福报完了之后,他的寿命就到了。这种人,他的寿命到了,但是福报还在,还没享完福,所以他睡在床上去享,等福报都享尽了。每天一日三班的护士照顾,花了很多医药费,使到儿女都很辛苦,这是他的福报。福报享尽了,他就死了。所以这种人,如何去救?我们这么一般讲,他们不相信的。但是事实是什么?真正要救度他,把他的福报,不好拿去做这些医药费,拿去布施。譬如说,他这么多年来的医药费,计算看看多少钱,全部去布施。一布施之后,如果他还有寿命,他就好了。如果他没有寿命的,他就往生善道,不会再睡在床上受苦。这些话,一般人他不肯相信,他们没有办法。

  还有一种是『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这是每晚做恶梦,梦见那些恶鬼,都是冤亲债主来报怨,来讨债的,还有那些家亲眷属。『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即梦中他会梦到游那些很惊险的地方。或者是梦到,甚至有这些梦游的现象。还有是什么?多魇寐,这魇寐就我们一般人讲的被鬼压住,心里面很清楚,但是四肢都不动,这是什么?人的运程比较衰弱,衰运的时候,既然有那些冤亲债主来欺负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自己学佛,功力太差了,连鬼都看不起我们,所以要精进。『共鬼神游』,这些就是做恶梦。

  『日月岁深。转复尪瘵』就是每天愈来愈严重,他这些尪瘵的病,所谓的五劳七伤那些重伤的病。或者是睡觉的时候,因为做恶梦,『眠中叫苦』,梦境很凄惨,惊叫。这些『惨凄不乐』的原因,就是他的疾病。疾病通常有三种,一种就是饮食不当,风寒、感冒,这些小病,去看看医生,吃点药就会好了。另一种病是冤业病,那些冤亲债主找上来,这情况就是这样。这些病,看医生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把这些怨结去和解,与他谈判,会做功德会向给这些冤亲债主解怨。第三种病是业障病,这种病就是前面讲的,「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生又生不得,死又死不去,医生对这些是束手无策的。(你忏悔,)你跟那些冤亲债主调解,也没有用,因为这是自己的业障。业障要如何?一定要忏悔,真诚忏悔,消业障,不可思议的。好,请看下面经文。

  【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

  出现这样的状况,经里面把原因告诉我们,这是『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这是刚才讲的冤业病,那些冤亲债主找上门,或者是去阎罗王那里告状,在阎罗王那里进行辩论,还没给你定罪的时候。所以这案子还没有结,你的病还没有任何起色。『或难舍寿』,这是寿命,他不肯舍,他执着自己的身体,执着这些家产、儿孙,不肯舍弃自己的福报,不肯舍弃自己的色身,所以在这里受这些苦痛,他睡在床上来享这个福。『或不得愈』,他的病不会好,虽然病不会好,但是他又死不得。就是这样在这里受折磨,受病苦的折磨,这些就是他的业障深重。所以『男女俗眼。不辨是事』,我们世间人,不知道这事实真相,不了解这病因。所以知道,对待这些,一定要与他修福。只有修福、忏悔业障,化解怨恨才能够帮助他。请看下面经文。

  【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

  对待这些非常棘手的病,你看,《地藏经》里面有方法。他说『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你在家里供养一位佛菩萨,可以供阿弥陀佛像,可以供地藏菩萨像,任何一尊。在佛菩萨像前,还要高声来读经,读什么经?就是此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这读经,关键要怎么读法?要真诚心去读,要恭敬心去读,这样才有功德。什么叫真诚心?心里面没有妄念,读经的时候,经本一展开,从「如是我问」一路读到最后「信受奉行」,从头到尾不可以打一个妄念,不可以想其它东西。以这个真诚清净的心去读,这是修功德。如果一边打妄想,一边读,你就没有功德,你最多只有福德,没有功德。所以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所以读经也好,念佛也好,关键是要清净心,不可以夹杂妄念,这样才灵。好像道家里面讲画符,这符一笔下去,然后一挥而就,把那道符画出来,脑里面不可以有一个妄念,这道符才画得灵,这原理是和读经念佛一样。所以读经念佛,如果我能够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妄念,你念的佛,读的经就灵,是这样的原因。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这样以清净、平等心、真诚心去读经的,这个因缘很少,难得有几次。但是虽然是次数很少,如果能够有一次,这一次里面,就是我们的自性性德的显露。我们平时被妄念缠绕着、束绑着,好像在一个千年暗室里面,经过这么一次之后,好像在这暗室里面放了一次光,这就非常难得了。经上比喻,千年的黑暗,闪电一下,就可以照亮。时间虽然短,但是效果很殊胜。所以现在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正在举行佛七,大家如果能够在佛七里面真正以清净心念佛,放下一切妄念,哪怕是你在念佛堂里面念三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半小时,你也能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心完全放下了,清净真诚,这是人生难得的一次机缘。

  『或取病人可爱之物』,这不单是对佛菩萨像前读经,还要修布施。布施要拿病人的东西来布施,替病人修福。他「可爱之物」,病人喜欢的,现在要告诉他,帮他布施,帮他修福。他能够割爱,割爱就是断贪,贪是疾病的根。你把贪断了之后,这病根就断了,这三毒烦恼断了,这是医病最根本的原理。这些可爱之物,包括『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即自己的家产,动产、不动产,都要拿来布施。如果儿孙亲属,能够随喜这么做,受无量的功德。

  『对病人前。高声唱言』,告诉这病人知道。「高声」是什么?要他知道,特别是人在临命终时候,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告诉他,我现在帮你做好事,你这一生里面做过的好事,这些功德,可以回向给你自己往生极乐世界,至少不用堕三恶道,使到他生起欢喜心。这是很重要的,在临终的时候,不可以在病人面前讲他一生做过什么罪业。这样的话,心想着这些罪业,将来会堕恶道。因该提起他修的功德,做的这些好事,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说,『我某甲等。为是病人』,这是对着病人讲,对着佛菩萨像前讲,我,某某人,讲自己的名。为这位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这是帮病人修福报。『或供养经像』,这是修福里面举出几条。第一是供养经像,这经就是佛法,法是佛母,佛是由法生出来的。所以供养经,或者印经布施。像是佛菩萨的遗容,能够提醒人回头是岸,所以布施这些经像。现在印刷术很发达,印经布施,印这些画像,可以印很多。不单是可以印经书,还可以造这些讲经说法的DVD、光盘,甚至用网络、卫星电视等等,来流通佛法。这是供养经像,使到人有这因缘得闻佛法。

  『或造佛菩萨形像』,这前面有讲到,佛菩萨以形象提醒我们,好像地藏菩萨提醒我们孝亲尊师。所以以清净心、以正财来布施,造这佛菩萨形象,功德很大,能够度化所有众生。就算是他看一眼,都能够种善根。『或造塔寺』,塔就是供奉佛舍利的塔,寺就是弘扬佛陀教育的场所。我们现在说弘扬佛陀教育,推广圣贤教育,这是造塔寺。好像现在建立一个卫星电视台,专门一天二十四小时播放圣贤教育的讲座,这就是「或造塔寺」,现代的塔寺。这塔供的佛舍利,要知道,圣教、经典是佛的法身舍利。所以现在好像我们师父希望能够培养一级的弘法人才,能够使到圣贤教育可以发扬光大,这就是造塔寺,我们共同来护持。

  下面讲的『或燃油灯』,要知道油灯表法的意思,它代表光明,代表奉献。你看油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是一个奉献精神,我们看到油灯,就要提起我要牺牲自己,服务于大众,舍己为人。『或施常住』,常住就是道场,如法修行的道场,你能够护持它,提供它生活所需,使到在里面住的人能够安心修道,这是无量功德。所以能够这样做这些功德,就会怎样?我们看下面经文。

\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

  这里讲『如是三白病人』,三次和病人讲,『遣令闻知』,要他自己明白,目的就是要他自己知道你帮他做这个功德。『假令诸识分散』,这是临终的时候,他已经不醒人事了,没有知觉了。『至气尽者』,断气之后,你也不断这样去对他讲,临终的开示。『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不断这样『高声白』,讲这些话给他听,高声读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那么,这个人由于你这种善缘,『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他这个人可能生前造作了很多罪业,或者是宿世的,过去的罪业,将来会堕地狱的,五无间地狱。由于你这种善缘,临终的时候帮助他,『永得解脱』。为什么能够永得解脱?因为他本来是佛,本觉本有,就是因为没有善缘在他旁边,所以他造作恶业。现在你能够做他的增上缘,做他的胜因缘,他真正能够随喜你所做的功德,就等于他自己做,所以得到这样的解脱果报。『所受生处。常知宿命』,投生到善道,有宿命通。只要有宿命通,他就不会再造恶业。

  【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

  这里讲的是如果我们善男子、善女人,能够修三福,同时能够『自书此经或教人书』,这是讲流通经典。或者是造佛菩萨的形象,教别人来做,所受的果报,当然就更加不可思议,他『必获大利』。这里是说明供养地藏菩萨,读《本愿经》,有这么殊胜的大利益。

  我们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这里,末学因为要离开这协会,跟老法师去马来西亚一段时间,因此要两个礼拜之后,我们再继续来学习《本愿经》。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成语名称以观后效成语拼音yǐ guān hòu xiào...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语名称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成语名称以计代战成语拼音yǐ jì dài zhàn成...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成语名称以言取人成语拼音yǐ yán qǔ rén成...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成语名称以血偿血成语拼音yǐ xuè cháng xuè...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