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3)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13 09:44:32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3)  前六句是总标,先标见性与外之明暗虚空为同一体,为非同体,或同或不同,或异或非异等六义,以便向下逐一破之。前后六大,皆显无生,今此根大,但破因缘和合之情执;前十番辨见,是广破因缘,今此根大,是广破和合。阿难此见若复以下,是破根尘同体,或非同体。若云见性,与外之明暗虚空,元同一体合而不分者,但明暗二体互相倾亡;明时无暗,则暗亡;暗时无明,则明亡。此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3)

  前六句是总标,先标见性与外之明暗虚空为同一体,为非同体,或同或不同,或异或非异等六义,以便向下逐一破之。前后六大,皆显无生,今此根大,但破因缘和合之情执;前十番辨见,是广破因缘,今此根大,是广破和合。阿难此见若复以下,是破根尘同体,或非同体。若云见性,与外之明暗虚空,元同一体合而不分者,但明暗二体互相倾亡;明时无暗,则暗亡;暗时无明,则明亡。此见究竟与明同体,抑与暗同一体?若与暗同体,明时暗灭,见性应随暗亡;若见性必然与明同体,暗时无明,见性当随明灭。见性既随暗亡,当明相现前,云何复能见明;或见已随明灭,当暗相现前,云何又能见暗?若云明暗之相,去来互殊;而能见之性,元无生灭,则一体之义,云何成立?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同一体者;则汝阿难,离却明暗虚空等尘境,试分析此见精元明,究竟作何形相?今此见精,离外之明暗虚空等尘境,则同于龟之毛,兔之角,本无所有;云何可说,见与明暗,非同一体?此中俱异,应云俱离,若见性与明暗虚空,三种尘境俱离,将从何立见?可知根尘,非不一体。

\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

  此破根尘或同或异,或非同异。明暗之性,彼此乖背;有明无暗,有暗无明,属生灭去来之法,云何可与不生灭之见性同为一体?但此不生灭之见性,离却明暗虚空等尘,则不能显,此能知之见性;云何可说,根尘或异?吾人当见空时;见之与空,皆遍一切时处,根本不能分析,何处是见之边畔,何处是空之边际;既见中有空,空中有见,彼此界限不分,云何可说非同?见性所见之明暗,互为生灭去来;而能见明暗之见性,未曾有丝毫迁变更改,一是生灭,一是常住,云何可说非异?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

  此破见性非和非合。见性既非因缘,亦非自然;此理微妙,非粗心浮气,所能领悟。故佛再三嘱咐阿难,详细审查,查实之后,再细心观察,所见之明相,是从太阳而来,暗相是因黑月而有,通相属于虚空,壅相归于大地。明暗通壅各有所因;唯独见性,不知因何所出。见性是灵明觉照之性,虚空却是顽冥无知之相,性相各异,非和非合;不应说此见精,是因缘和合而生;更不应说此见精,是无从自生。此科总显见性非因缘,亦非自然。

  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

  壬二明大均

\

  本科所显之见性即根大,不独根大,本如来藏,即前地水火风空五大,亦皆藏性。九界圣凡,不达葛法唯心;凡夫执前五大为外之实法,后二大为内之实我。我有知,法无知;我是心,法是境;心境相对,遂成能所。钝根二乘,虽知诸法,从因缘生,缘生诸法,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故知前五大皆无常之外法,而根大即是无常之内法;如是内外对立,根境历然。利根二乘,虽知诸法如幻,仍执前五大为如幻之外法,根大为如幻之内法;仍见内外根尘相对。菩萨虽知前五大是相分,根大为见分;但不知见相二分,唯是一心,仍执见相,不是自证,自证不是见相,要离依他,及遍计执,方证圆成实性,无生法忍。不知在妄恒真,仍见敌体相违。今显六大同一藏性,见相即自证。如金作器,器器皆金,故名大均。

  见谓见性,闻是耳闻,觉谓鼻之嗅觉,知谓舌与身之知。眼根见性如此,其余五根闻觉知之性,无不皆然。见性既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听闻觉知之性,亦复如是。当知等三句,正显大均。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是会相归性。六大之相,虽彼此有异,然六大之性,莫不周遍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去来。可惜汝阿难本具之佛性,虽同于佛,但因沉于无明,沦于生死,故不能知,见闻觉知,六根之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因此,汝应当更详细观察,此见闻觉知等六根之性,为是生灭,为是同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诚如前文所显,见性既非自生,非他生,非和合,非无因生;是故知无生。无生何来有灭,故不应说,见闻觉知,为生为灭。若言是同,则用中相背;若言是异,却性中相知。见性若与明暗同体,则应有生灭;若与明暗相异,应离尘有体。若谓见性非生非灭,则违藏性随缘之用;若云见性,非不生灭,则失藏性不变之体。以藏性不变而随缘故,不可说非生灭,非同异;以藏性随缘而体不变故,不可说生灭同异。生灭同异,及非生灭同异,皆世间戏论之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是明缘生即空。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壬三显理性

  性具之见,即本觉之妙明;本觉之真精,即是妙明之真见,是显性具;清净本然是显性体;周遍法界,是显性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是显性用。随无上众生,究竟悟净之心;应其所知广大无限之量;循其非有漏非无漏之业;发现佛眼佛耳等六根,圆明法界。随大道心众生,即悟净而迷染之心;应其所知广大之量;循其所作亦有漏亦无漏之业;发现法眼法耳等六根,照恒沙世界。随自利众生,即迷染而悟净之心;应其所知有限广大之量;循其无漏业;发现慧眼慧耳等六根,能见大千世界之别相。随苦恼众生纯迷染之心;应其所知狭劣之量;循其所作有漏业;发现有漏之六根。大梵天王能见大千界之总相;帝释能见四天下;人间则洞视不过分寸。其用虽优劣各异,而其体则平等无殊,本如来藏,故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其余五根,听嗅尝触,以及身之觉触意之觉知等五根;皆妙德莹然,周遍法界,一一皆具,常乐我净等四德。既一一根性,具不生不灭之常德;无边法乐之乐德;境来照境,物去不随之我德;以及本无烦恼之净德;一一皆竖穷横遍,圆满十方,宁有方所?不过循业发现而已。此明缘生即假。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壬四斥迷惑

  世间,通指九界圣凡;无知、即无始觉智,未开佛之知见,故迷执六根,为因缘或自然。凡夫计六根从父母生,是因缘;死后归于无,是自然。外道计六根,从大自在天生,为因缘;执真我遍十方为自然。钝根二乘以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等为因缘;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皆灭,而证偏空不动为自然。利根二乘,知六根如幻,由如幻业,成如幻六根,为因缘;幻灭证真为自然。菩萨以根本无明生三乘六根,由枝末无明生三界六根,为因缘;灭无明,证佛果,为自然。九界众生,皆不知六根本如来藏,而妄计因缘自然。此皆是虚妄识心,分别计度而已,但有因缘自然之言说,都无因缘自然真实之义。大势至菩萨,悟根大即藏性,故证念佛三昧,得无生忍。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辛七明藏性即识大性分四。壬初破妄执

  识性共有八种,谓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之外,尚有第七末耶识,及第八阿赖那识。小乘但说七识,不知有八识。大乘则言八识,或九识。即于八识外,另立一白净识。此识纯真无妄,其余八识,皆迷真妄有。前科谓见闻觉知,即八识之见分,遍于前五根,第六意根即七识,七八二识,属根大摄。今科所显识心,但约前六识。六识虚妄,为生死根本,属三界粗烦恼,名为见惑,其性即如来藏,故本科明藏性即识大性。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成语名称以辞取人成语拼音yǐ cí qǔ rén成语...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成语名称以镒称铢成语拼音yǐ yì chēng zhū成...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成语名称以铢称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ēng yì成...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成语名称以酒解酲成语拼音yǐ jiǔ jiě chéng...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