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儒家五常与佛教五戒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15 09:47:00
五、信与不饮酒:信用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否讲信用,是肯定他人的最好一个标准,“诚实守信”也成了经商的一大原则。尾生之‘信’,虽令人费解,但却成了千古美谈。既然能讲信用,他也一定能被人相信,这就成了一种定律。酒是一种麻醉品,饮用后能使人产生幻觉,失去理性。失去理性就很难掌握自己的言行,言行不一致就是失信于人。不但酒如此,其余如烟、毒品等也会麻醉人的神经意志。而此点又与前四点惜惜相关,一个人的‘信’

\

中国的道德范畴,有这么两条主线:一是佛教的‘五戒’;二是儒家的‘五常’学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此二者时人都感觉陌生、遥远,因之于这种陌生,所以也让太多人站在了道德的边缘。但无疑它的内涵仍然指导着大部分人的道德准则,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五常’学说在文化上被传得极广,然而作为一种道德轨范却缺乏具体的修持方法。而佛教的‘五戒’则能填补这方面的不足。‘五常’与‘五戒’虽分属于两种哲学范畴,但却又有惊人的互补之处。五常者,即仁、义、礼、智、信;五戒者,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本文试就其共点进行如下阐述:

一、仁与不杀:仁者,是古往今来无数人的人生最高德目,终极目标,我们也通常将那些有理想、有成就的名人,称之为仁人志士,可见‘仁’的涵义之广袤。然而,我们怎么去达到‘仁’的标准吗?或者是怎么向‘仁’靠齐呢?这在儒家中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然而佛教的‘不杀生戒’却是一个实践的标准。不杀生,就是对于一切有情的关爱,不但不能去杀害他,也不能对他起杀心。《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梁惠王见了一头牛觳觫而不忍杀之,易之以羊。虽然他是换汤不换药,但孟子认为那也无所谓,只是梁惠王见到牛而未见到羊而已,如果他能见到羊,也是能生起怜愍心的。孟子的教育方法不可不谓煞费苦心了。如果我们能渐渐推及那还何愁不众生平等呢?而佛教中制定不杀生戒即是如此,如果我们连一般的动物都不忍心杀害,那还有可能进而去做杀人放火的勾当吗?《东坡志林》记载宋真宗:“每行见昆虫蝼蚁,违而过之,且勑左右勿践履,此亦仁术也。所以行仁术并不是非要抛头颅、洒热血,关爱好你身边的每一个有情众生,不但要关爱随时还要准备好“杀身成仁”。

二、义与不偷盗:讲义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一项人生观,如果不讲义气,会是让人很不齿的一种行为。更进一步的义气就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再者在我们生活中常出现的如义诊、义演、义卖等行为都是一种‘正义’的体现。那么不偷盗又该如何来解释义呢?古人有“不义之财不可取”之说,不义之财尚不可取,更何况偷盗的行为呢?反之,如果我们的人生若能恪守不偷盗的行为,也自然能慢慢成就为一个有义气的人。我们有个成语叫做“仗义疏财”,可见财与义是有必然关系的。想要成就‘大义’的人,迫切要做的就是谨持不偷盗戒,只有在严格律己之后,才能进一步奉献于他人,服务于他人。古时有一种‘义盗’,等于是这两者的一个结合,看起来是非常矛盾的,但却符合“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精神。

三、礼与不邪淫:白居易参禅作的偈诵有如此说的“儒家重礼法,道家养神气,重礼足滋彰,养神多避忌,不如学禅定,中有甚深味。”可见儒家的礼法是相当繁琐的,由于这些苛刻的礼法,人为地造成了许多人精神上的压抑,所以近代的部分先进人士就以封建礼教扼杀人的天性为由,将之斥为异端。然而在今日看来这是有失偏颇的,封建礼教中还是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摄取。时下之人也大不必非得按传统礼教的规定生活,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一总纲,则值得在生活中运用。凡是不符合礼教的东西,就不应该多看、多听、多言、多动,也就是对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存有觊觎之心。佛教的不邪淫就是指不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而儒家也将违犯夫妻和睦等行为称之为越礼。不邪淫就能保证夫妻间的和睦相处,夫妻间的和睦相处就能保证更好的做到孝养父母,教育子女。若能做到如此也就是全了礼,可见不邪淫是全礼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智与不妄语:智慧是解决万事的智能钥匙,又是人生的导航仪、风向标。拥有智慧就等同拥有一切,要不怎么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非是书中藏着黄金屋与千钟粟,而是我们从书中掘取的智慧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宝藏。不妄语则应是有智之士必修的课目,如果不能做到不妄语也就显示不出你是有智之士。妄语又可细分为四点,即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妄言,即是指空言有、指有言空,也就是说假话,不诚实语,此类语言皆是虚妄不实的,以骗人为目的,故称妄言;绮语,即指言过其实,曲意奉迎,粉饰太平之语,也就是讲好听话迷惑他人,令他人造作不善之业,故称绮语;两舌,即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斗乱两家,使人不合,故称两舌;恶口,即是毁骂他人,以种种难听语言极尽羞辱于他人,故称恶口。若人患此四恶,则说明他的品性是极端低劣的,品性低劣的人自然他的智慧也无法升华。

\

五、信与不饮酒:信用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否讲信用,是肯定他人的最好一个标准,“诚实守信”也成了经商的一大原则。尾生之‘信’,虽令人费解,但却成了千古美谈。既然能讲信用,他也一定能被人相信,这就成了一种定律。酒是一种麻醉品,饮用后能使人产生幻觉,失去理性。失去理性就很难掌握自己的言行,言行不一致就是失信于人。不但酒如此,其余如烟、毒品等也会麻醉人的神经意志。而此点又与前四点惜惜相关,一个人的‘信’若不成,前面所作的一切等同于在沙滩上建房子,终无所益;酒若贪杯,则杀盗淫妄随之而来,种种恶业由之而生。

两种文化虽时有碰撞,但在道德伦理上却极其相似,这种道德体系横亘于华夏大地一千多年,引领着整个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至今也影响着人类的价值取向。儒家的‘五常’提出了人生崇高而伟大的目标,佛教的“五戒”提供了实修实用的方法。简单而言,持好佛教的‘五戒’也就等同于完备了儒家的‘五常’,也就达到了仁人君子的为人标准。正如太虚的偈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成语名称以言举人成语拼音yǐ yán jǔ rén成...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成语名称以身报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bào gu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成语名称以言为讳成语拼音yǐ yán wéi huì成...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8日...

1997年9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5日...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