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儒道佛“三教”的指向各是什么?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15 09:47:27
儒道佛“三教”的指向各是什么?  因为听大师讲“佛中有道,道中有儒,儒中有佛”,那么祂们指引的方向都是天下大同、和谐。我想问的是:儒道和佛的指向各是什么?  师父:对,讲到儒释道,那“三教碑”上有简介: 儒主要讲人,怎么做好这个人;道,除了做好人外,还有成人的部分,就是追求永恒。简言之,一个是“做人”,

儒道佛“三教”的指向各是什么?

\

听众:尊敬的法师,下午听到法师智慧的演讲,很钦佩法师的博学、通达、圆融,这也让我联想起少林寺山门里的“三教合一碑”,我仿佛也看到大师在三教之间、在古今之间、在天地之间在自由地飞翔,作为一个红尘中人,总希望大德高僧能给予更多指点。

\

  因为听大师讲“佛中有道,道中有儒,儒中有佛”,那么祂们指引的方向都是天下大同、和谐。我想问的是:儒道和佛的指向各是什么?

  师父:对,讲到儒释道,那“三教碑”上有简介: 儒主要讲人,怎么做好这个人;道,除了做好人外,还有成人的部分,就是追求永恒。简言之,一个是“做人”,一个是“修身”,佛教更偏重于“修心”。

  记得上次我们河南的记者来问到“三教”,因为我们河南人喜欢吃面食,当时就这样作比喻: 儒家讲的“做人”就像面片一样,一捻一片; “道”,就是把这个面片拉长一点,变面条了,追求生命更健康,“长生久世,羽化成仙”,这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佛教追求的是超越三界,在佛教看来,人、天也只是“业”的结果,即便升天了也不究竟。跳出业的锁链,这是佛教所追求的,正因为佛教所追求的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所以,对于人、道德等层面涵盖得就非常巧妙。

  —— 一个学佛的人,要戒恶修善,就变成一个好人,佛教里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第三句是“自净其意”,就是不“着”在善的相上,又能改变恶的相,善恶两边都不落,生命凌驾于这个之上,这是佛教的特色。

  佛教的这个特色也在帮助着“道”的恢复,对儒家也大有裨益,弥补其对因果认识之不足。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8年10月11日出生的人五行 1998年10月11日出生的人五行

1998年10月1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8年10月11日...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