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南怀瑾:邪见与正见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23 09:44:17
邪见与正见

  邪见与正见

\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自行邪见’,什么是邪见?在哲学道理及佛学因明的论辩中,很难下一定论。但是,我们所讲的邪见,除了正见以外,妨碍我们成道的心理观念和思想,归纳起来有五大类(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见取见(五)戒禁见。 所谓见,不是用眼睛看,譬如我们通常都会说某人有没有见解,以现代话来说就是有没有正确的观念。什么叫观念?一般人如果没有正式学过哲学,只晓得说:‘你观念不对’,并不完全清楚观念的意思。观念就是见,你的思想见解构成了心理上的一个确定的力量,就叫观念;你认为这样对或不对,就是习惯性的观念。换句话说,第六意识非常坚固,认为这个理解、看法是对的,就是观念。 譬如我们老一辈的人有一个很古老的观念--穿长袍。旧社会没有电风扇,夏天要去看朋友或者见长辈,非穿长袍不可,热得汗流浃背也不敢脱。万一在家里穿个短褂,听到某位长辈或老师来了,赶紧跑进房里穿上长袍,一边扣钮子一边说:‘对不住,对不住,马上来。’长辈说:‘没关系,热天无君子嘛!宽衣、宽衣。’这边回答:‘不敢,不敢。’那边再说:‘宽衣,宽衣。’摧了两声才敢把长袍脱了。在古代这里礼貌,是观念形成的一种习惯,现在唯恐不剥得光光的。古代认为是错的,现代却视为当然,这就是观念,也就是见。 我们之所以不能得正见,不能证道,便是因为我们的心时时刻刻被‘五见’遮挡。 这五见,第一是身见。你们反省反省,那一个想修道证果?免谈了!坐在那里打坐,‘唉哟!身上气脉动了!’‘哎呀!这里气脉不通’,这是身见,身体丢不掉、空不掉,光说四大皆空,你来空空看!三天不给你吃饭,打坐饿得发昏,你去四大皆空吧!肠子你空吧!胃你空掉吧!不要叫饿!你看空得了空不了?为什么空不掉呢?修道人的观念问题,不是空不掉,而是你身见的观念太牢固。有时你把身体丢了一下,一会儿又回来了。刚上座那一刹那好像没有身见,蛮好;等到一坐正,手一摆好,整个身见来了,唔!这是阿拉(我)坐在这儿。全是身见,怎么成道? 什么叫初果罗汉、二果罗汉?食嗔痴慢疑五毒加上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个根本你去掉多少便能证多少果。什么叫证果?你以为拿二十块钱买个苹果就叫证果啦?要用五毒、五见来测验自己,想想看你身见去掉了多少。 边见,譬如你有时候坐起来也清净也空啊!你那个空有多大?水桶那么大。自己觉得:‘唔!好空喔!唔!现在我没有了!’仍然有一个量,处处在边见中。佛法是无边无量的,你处处有量有边,还边得厉害,边到歪边去了,怎么证果?学佛、打坐、修道、念咒、念佛,念到那里去了?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坐也不敢向东方,非得向西方坐,万一你死的时候是朝北方死怎么办?统统被边见困住,怎么往生?宇宙是圆的,药师经告诉你:东方药师佛土与西方佛土平等差别。边见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天天坐在这里也没有看到边的那个边,而是你说心量有范围。 戒禁取见,这更严重了。什么叫戒禁取见?譬如信所谓鸭蛋教的有不吃鸡蛋的禁戒,因为吃鸡蛋会堕落,吃鸭蛋才会成道,这是戒禁取见;又如拜火教认为要拜天主就要拜火;又如有些人认为不吃素不能成道,那一样是戒禁取见,当然你不能说不吃荤不能成道,那一样是戒禁取见。所以别说是恶法,你的善法执着了一点也不能成道。 戒禁取见有很多,许多人犯了戒禁取见而不自知。不要看世界很文明,其实相当落伍。提到文明,以日常生活为例,过去文明的妈妈祖母那一辈,她们的内裤,文明连影子都看不到,那时女人的内衣裤放在床的内侧阴干,床像宫殿一样,四周围着,绝对不能拿到外面用太阳晒干,见了天日不得了,罪犯天条。那里像现在的三角裤挂在外面到处晾,还透明的,管他几角,像‘万国旗’一样挂在高楼顶上。以前人的观念,男人的头顶上不能在女人的衣服下走过,现代人在‘万国旗’下走过来走过去,从来没有怎么样。 戒禁取见包括很多,又如有些观念认为,人死了,手要摆在那里,灯要放在那里,衣服要怎么个穿法,不那么穿不得超生等等,都属戒禁取见,只要有一‘见’存在就不能了道。 见取见,就是所有见,但却捉着不放。例如从‘毕竟空’或‘胜义有’的法门走进去,要是没有圆融的话,只见到‘有’或‘空’的一面,却以为究竟,那就是一大障碍了。 邪见,邪见当然是歪了,歪见与正见很难分辨。好比我们的嘴一样,看起来满正的,稍稍歪一点就歪了,正见有时错误了一点就歪了。 所以真正达到正见,谈话容易,譬如禅宗语录有一则公案,一位师父悟道了,但是衣钵还没有传,大弟子功夫好,打坐、不倒塔样样行,认为师父应该把衣钵传给他,不料师父临走前把师弟叫回来,把法印传给了师弟。大师兄心里很不高兴,增上慢来了。师弟回来接方丈位,一看便知道师兄不高兴。当然,这些人修养很高,表面上看不出不高兴,其实修持到她们那种境界,别说面子上,念头一动,立刻感应得知,他心通的本事很容易。众弟子替师父焚化时,接法的弟子接了位,等于皇帝传位给小太子的道理一样,小太子登上宝座,大太子照样要下跪叩首。师弟看看师兄的态度说: ‘师兄啊!师父传位给我没有错,你还要好好努力。’ 师兄说:‘师弟,你不认可我吗?’ 师弟:‘不管认可不认可,我问你,师父平常教我们参禅作功夫,要一条白练去,这是什么意思?’ 师兄喊:‘点香来。’ 古代丛林的香有小指头那么粗,禅堂打坐点一支香要两个半钟头。 师兄说:‘香烟未断,我就走了。’师弟笑而语。 当然,生死来去自如,说走就走,要来就来,可没那么简单,难上加难。香未点完就要走了,这个本事有多大!是否能要生就生?我们看不出来,但至少他说走就走,当然不是吃安眠药,也不是上吊。 师弟在他身上拍一拍说: ‘师兄啊!你这样搞没有用啊!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尚未梦见在。’ ‘坐脱立亡’,腿一盘或站着,说声走啦!就死了。这个本事只是定力的功夫而已,不是悟道。 ‘先师意尚未梦见在。’师弟说:‘你对佛法的正见,作梦连影子都没有梦到,你以为说走就走,就叫佛法吗?’ 这一段公案就在说明,这位师兄修道能到达‘坐脱立亡’的境界,仍未得正见。以佛法而言,证到声闻缘觉的罗汉果位,不算得正见,乃至成就了辟支佛果还不算;唯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弹指之间,当下彻悟,这才是正见。 所以‘楞严经’提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是正见。‘见见之时’:大菩萨悟道见道的时候。‘见非是见’:那个见道之见,不是眼睛看到什么,也不是心里或打坐时看到什么的见。‘见犹离见’;那个见道的见,离开能见所见。‘见不能及’:不是你的思想观念所能达到的,这四句偈还不是正见,只是正见的第二层投影,形容辞而已。 由此可知一切众生学佛,要对佛法产生正见之难,学佛没有正见,大部分都在邪见中。所以佛说一切众生因有增上慢覆蔽心故,‘如是愚人自行邪见’,自己走入邪见之路不说,还影响别人,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在大危险的深坑,永不超生。为人师者,一不小心就走入这个道路。那么,他的果报如何呢?「有无二边,无复余习。」什么是邪见呢?有无二边就是。有,就是有法可见,无,就是空。世界上一切宗教、哲学,乃至学佛人的见解,不是落入空,就是落入有。一般人学佛、打坐、修法门,都是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法,背道而驰,都落入「有」见。相反的则是落入「空」见的人,什么都没有,「空」了,结果什么都没学好,成了懒汉、白痴。各位打坐时要自省,是落在哪一边?要知道不单是我们凡夫落在空有二边的见解,没有到达八地以上的菩萨,照样落在二边,所以他们只是菩萨,不是佛。余习又叫积习,《维摩诘经》后面讲到维摩居士说法,天女散花,花落在大阿罗汉身上就黏住了,大菩萨身上一瓣花都不黏。什么道理?这些大阿罗汉虽然成就很大,但积习未断,所以天花着身。他们虽然空了,不动念了,阿赖耶识里爱花爱漂亮的影子还在,积习未断。「演法无畏,犹师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此处是师而不是狮,是大师,是佛的意思。大菩萨们,说法无畏,犹如佛在说法,其声如雷,众魔为之脑裂。照佛经上讲,十方三世诸佛,一切大菩萨,昼夜六时都在说法,但是为什么我们听不见呢?可以用《老子》一句话形容:「大音希声」。讲到这里,有些同学们很用功,在打坐或睡眠时会听到音声,听到人说法,有时这些音声还会答复你遇到的问题。大家千万注意!不要着相,很多人一着相就进入了魔境。还有人执着咒语的音声,也是不对。执着这些音声咒语会走入魔道:不执着呢?又落入邪见,是断灭空。你说念这些咒子容易得定,其实是你自己的关系,与咒子无关,你念个咒子不懂它的意思,但是信了。如果教你念个懂得的咒子,南无阿弥陀佛,你反而不用。佛说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就是咒语。但一切音声皆是无常,你执着这个咒语或念佛号的音声,认为能修有为法而成道,终究一事无成。因为一切音声皆是无常的,所以你在定中或睡眠中听到的音声,不要理它。但是不理也只对了一边,不理就落空。执着理或不理就落二边邪见。《楞严经》告诉我们修持方面特别注意:「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不要认为这些祥瑞、感应是好事,就会进步,所以你听了等于不听。「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千万要注意!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成语名称以锥刺地成语拼音yǐ zhuī cì dì成...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成语名称以辞取人成语拼音yǐ cí qǔ rén成语...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成语名称以镒称铢成语拼音yǐ yì chēng zhū成...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成语名称以铢称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ēng yì成...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