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印光大师《复郑伯诚居士书》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24 09:48:22
见面以来,已经满六年了,不仅年龄巳更改,连国家的历法也都不用旧的了,世间现象的无常,实在可叹息哀悼啊。接到你的信,知道你并没有荒废修净土法门,实在很值得赞美。而你说身心不安之至,不知道是因为境遇不好而不安,还是因为被病折磨而不安呢?如果是境遇不好的话,就应当要做退一步想。要想世间胜过我的人固然很多,然而不知我的人也是不少。只要能够不遭遇饥饿与寒冷,又何必去羡慕大富大贵的人呢?如果能够乐天知命,随遇

见面以来,已经满六年了,不仅年龄巳更改,连国家的历法也都不用旧的了,世间现象的无常,实在可叹息哀悼啊。

接到你的信,知道你并没有荒废修净土法门,实在很值得赞美。而你说身心不安之至,不知道是因为境遇不好而不安,还是因为被病折磨而不安呢?

如果是境遇不好的话,就应当要做退一步想。要想世间胜过我的人固然很多,然而不知我的人也是不少。只要能够不遭遇饥饿与寒冷,又何必去羡慕大富大贵的人呢?如果能够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话,还能够把烦恼转变成菩提呢,因此又怎么不能把忧苦转变成安乐呢?

如果是被疾病折磨的话,就应当要痛念身体就是痛苦的根本,要对身体产生极端厌离的心,更加要努力修净土法门,发誓要住生极乐世界。诸佛都把痛苦当成老师,因而最后成就佛道。我们也应当要把痛苦当成良药,以速求出离生死之苦。

要知道完全被束缚住的凡夫,如果没有贫穷及疾病等痛苦的话,就会天天在声色及名利场中,奔驰个不停。有谁肯在得意显赫的时候,回过头来想想将来沉沦时的情景?

孟子说:;因此上天将要把大任务降给此人承担时,一定会先使他的心志受到困苦,使他的筋骨疲劳,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一无所有,并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之所以要使他心动,又要他能忍住性子,就是为了要增加他原先所达不到的能力。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上天要成就人们时,多会以逆境来考验,而人们就应该以顺从的态度,来接受上天的考验。不过孟子所说的大任务,还只是人世间的官禄而已。光是如此,就必须要这么的忧心操劳,才能够不辜负上天的心意,何况我们以凡夫俗子的地位,而就想要向上承受佛的觉悟之道,向下化度法界的有情众生。

要是不稍微籍着贫穷和生病之挫折的话,就会迷惑日日炽盛,而净业难以成就。由于对本具真心迷惑而一片黑暗,结果永远沉沦在恶道之中,生生世世都出脱不了。

\

古大德所谓的:;如果不经过一番彻骨的寒冷,梅花叉怎能有扑鼻的香味呢?就是指这种情形。不过当我们立志发心念佛,以消除旧有罪业之时,千万不可以起烦躁的心,而怨天尤人,说因果是假的,佛法不灵。

\

要知道我们从无始劫以来,所造做的恶业,有无量无边之多。《华严经》上说:;假使众生所造作的恶业有形相的话,连十方世界的虚空都容受不了。所以怎能够以这种漫不经心的修持,就以为能消得尽呢?

因此释迦牟尼佛及阿弥陀佛,这两位佛国土的教主,痛念众生没有能力断除迷惑,于是特别开示仰仗佛的慈悲力带业住生的净土法门。他们的大慈大悲就算是大地和父母,比起来就像一粒沙与恒河沙数之对比般。因此众生只要发惭愧心,发忏悔心,就能够蒙受到佛的加被,罪业自然能消除,身心自然能安稳。

若是病苦得厉害,无法忍受的话,就应当在早晚课念佛回向之外,再专心的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只要听到求救的声音,就会在尘世中现身,以救众生出离苦恼。人们在危急的时候,知果能够念观音、拜观音的话,不会没有感应,一定会立刻获得保佑,得以脱离苦恼,得到安乐的。

念佛法门是最简单最容易,最广博最伟大的方法。不过必须要虔诚恳切到了极点,才能够感应道交,这辈子立刻获得真实的利益。若是懒惰懈怠,毫无敬畏之心,虽然种了得度的远因,然而亵渎傲慢的罪过却不堪设想。即使下辈子生天或生人间,也一定不能住生净土。

对于佛像,一定要当成是真佛来看待,不可以当做纸墨的图画而已。面对佛经及佛像时,应当要像忠臣侍奉圣主般,犹如孝子读父母遗嘱般。能够如此,则没有业障不能消除,没有福慧而不具足的了。

现在学佛的士大夫很多,不过他们都只是阅读经文以了解意义,做为口舌上的卖弄,以博取大通家的名称而已。至于说能恭敬虔诚,依经教来修行的,实在难得其人。

我经常说,想要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要恭敬。有一分恭敬,就能消除一分的罪业,增加一分的福德智慧。有十分的恭敬,就能消除十分的罪业,增加十分的福德智慧。若是没有恭敬心,甚至还亵渎傲慢的,则罪业愈增愈多,而福德智慧愈减愈少,真是悲哀啊。你如果和知交们见面,能苦口婆心的把这道理告诉他们,就是最大的法布施了。

净土法门如果信得过,再好不过。苦是自己的智慧所限,无法透彻了解此法门,则只要相信诸佛及诸祖师的诚实之言就可以,千万不可以有一丝怀疑的心。怀疑的话就和佛互相背对,那么临终时一定很难和佛感应道交的。

古人说:;净土法门,只有诸佛彼此之间,才能够究竟了知。登地菩萨对此之所知,连很少都说不上。连登地的大士,都无法全部知道,而凡夫俗子,又怎能胡乱猜测呢。

如果你想要研究净土法门,应当要看《净土十要》,这本书是藕益大师在净土诸书中,摘录其中的精华而集成的。以契合现代人的根基而言,此书实在是第一。第一篇的弥陀要解,是自从释迦牟尼佛说这部经以来,不管是天竺或我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注解。你要特别遵守书中所言,不可以忽略。

现在的聪明人虽然学佛法,但因为没有亲近真有慧眼的善知识,所以都专门注重理性,而废弃事相上的修行及因果的道理。由于他们废弃事修及因果,结果连理性也都没有了。

所以往往有些才华高的人,写出来的文字连鬼神都惊叹,然而探究他们的行为,却和世俗一般无知无识的人没有两样,病根就在于他们废弃事修及因果之故。结果使得上等有智慧的人对他们只能心生怜愍,而下等的愚蠢之辈,就学他们胡作非为。这就是所谓的以身之所行来毁谤佛法,罪过是无量无边的。

《法苑珠林》这本书,详细地谈因果,理体与事相都具备。书中讲述因果报应的事迹,历历分明,使人阅后不禁不寒而栗,纵然在黑暗的室内及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都能够如同面对诸佛及天地鬼神,而不敢稍微有一点邪恶的念头。因此,上中下等的根器,都能够蒙受利益,一定不至于认错路,而致于执著理体而废弃事修,产生偏邪狂妄的弊病。

梦东祖师说:;善于谈说心性的人,一定不舍弃因果。而深信因果的人,最终一定会明白心性,这是必然的道理。

梦东祖师这句话,是千万年也不可消除的至理名言,也是只有狂妄智慧者的顶门针。这本书各流通处都有,最好请来阅读,肴了以后自会知道所获得的利益,最好也告诉各位好朋友都要看。

令弟去年秋天曾到普陀山来,我也勉励他要对佛法恭敬,但不知道他是否认同我的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成语名称以貍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成语名称以誉为赏成语拼音yǐ yù wéi shǎng成...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成语名称以言举人成语拼音yǐ yán jǔ rén成...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

以身报国成语名称以身报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bào gu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成语名称以言为讳成语拼音yǐ yán wéi huì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