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印光大师《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文白对照)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25 09:45:46
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原文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用申其义。俾物类同沐慈恩,人伦各培福祉。以恳到之深仁,灭自他之杀报。同臻寿域,共乐天年。尚祈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则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

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原文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用申其义。俾物类同沐慈恩,人伦各培福祉。以恳到之深仁,灭自他之杀报。同臻寿域,共乐天年。尚祈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则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矣。阅者幸注意焉。原夫水陆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宿恶业力,障蔽妙明,不能显现,沦于异类。遂致知识陋劣,除求食避死之外,了无所知。譬如大宝铜镜,经劫蒙尘。不唯毫无光明,即彼铜体,亦不显现,直同废物。忽遇智人,知是宝镜,具有照天照地无边光明。遂日事磨砻,初则略露镜体,次则渐发光明。及乎磨之至极,则照天照地之光,全体显现。无智之人,方始贵重,视为至宝。须知此光,镜本自具,非从磨得。虽复自具,倘无磨砻之缘,从劫至劫,亦无发光之日。一切人天六道众生心性,悉皆如是。由无始来,惑业障蔽,不能显发本具妙明,迷背真性,造生死业。大觉世尊,知诸众生一念心性,与佛同俦。因兹种种方便,随机说法。普令修习戒定慧道,以期断惑业而复本有,圆福慧以证法身。又令世人发慈悲心,戒杀放生。良以我与一切众生,皆在轮回之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生,展转相杀。彼固各各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彼固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我亦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久经长劫,相生相杀,了无底止。凡夫不知,如来洞见。不思则已,思之则不胜惭愧悲悯矣!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纵彼业重,未能即生,我当仗此慈善功德,决祈临终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即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出轮回,渐证佛果矣。且爱物放生,古圣先贤,皆行此事。故《书》有“鸟兽鱼鳖咸若”之文,而文王泽及枯骨,况有知觉之物哉?至于简子放鸠,子产畜鱼,随侯济蛇,杨宝救雀。此固圣贤一视同仁之心,尚不知其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沉,互为怨亲,及将来决定成佛等义。迨至大教东来,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大明于世。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又云:“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故陈智者大师,买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余所,亘四百余里为放生池。请敕立碑,禁止渔捕。有偷捕者,动辄得祸。直至唐贞观中,犹然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诏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敕颜真卿撰碑文,并书丹。有云:“我皇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承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仿佛。”宋真宗天禧元年,诏天下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亦宋之放生池也。明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其《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以来,景仰高风,慈济物类之缁素通人,何可胜数。或曰: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   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岂戒杀放生之人,绝不作此项功德乎?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尚未至于死地。物则不行救赎,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又曰:物类无尽,能放几何?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圝、夫妻偕老之缘。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非所谓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抑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轻重倒置乎?南浔极乐寺外,向有放生池。以磡未全砌,遂致坍塌。兼复多年未浚,淤泥充满。每有善士就河放生,虽发善心,生难获益。其旦蒙放而暮复遭捕者,当居多半。若近大江,则固宜放之江中,小河则断非所宜。园林大师心有不忍,拟欲深浚其池,外筑围墙以为防护,俾放生有地,而盗捕无由,其意亦良厚矣。尚未开工,适普陀觉三大师至,一见即志道相契。旋以寺事付托,而己则放下万缘,专修净业焉。觉师缵承旧绪,即欲速成其事。但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拟募阖镇善信人等,共襄胜事。祈予作序。予常痛念近世杀劫之惨,欲挽无力,因彼之请,触动予怀。遂将吾人与物类之本具真心,及随业升沉,并杀生护生之现未果报,撮略言之。冀诸位檀越,同发善念,同捐净资,俾此举速得成功,庶物类悉皆得所,其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岂特现世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而未来世之衔恩报德者,正不知其几千万亿也! 译文

戒杀放生的事迹,浅显而易懂。戒杀放生的道理,深晦而难明。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纵然能实行放生的举措,决不能生起极尽诚敬的态度和恻隐之心。那么放生的功德利益,就会随着心量的窄小而变得微弱和浅薄了。倘若遇到不明白道理的人阻碍、诽谤,于是就容易被这些人改变放生的行持。而一腔善心、热情,随即就被消灭的情形往往很多。因此,在此不回避繁复的文词章句,用来陈述其中的道理。以使得万物都能共同沐浴佛法的慈悲恩德,人民各自都能培植幸福、利益。用真诚的厚泽深仁,消灭自己和他人的杀生的恶报。使得大家都能够健康长寿,共享天年。还要大家请用这一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就能永远出离轮回苦海,超越三界诸天之上,做阿弥陀佛的弟子,作莲池海众的良友,希望读者能够努力实行。

\

水中、地上的所有众生,这一个意念心性,完全和过、现、未三世诸佛,毫无二样。只是因为过去世造作的恶业力,障碍、遮蔽了妙觉灵明的真心,不能够显露、呈现,而沉沦于畜生类别之中。于是使得智慧浅陋而低劣,除了找食和躲避死亡之外,什么都不懂。比如大宝铜镜,经过长久劫时蒙蔽于尘土之中,不但毫无光明,就连那个铜的质地,也不能显露,简直如同废品一般。一旦遇到有智慧的人,才知道这本来是大宝明镜,具有照耀天地的无边光明,于是整天下功夫磨砺,刚开始则略微显露出一点铜镜的形状,然后逐渐显露出了光明,等到磨砺的功夫到了极处,照耀天地的光明,就彻底显现了出来。没有智慧的人,才开始珍视它,看作是极其贵重的宝物。要知道这个光明是镜子本来就具足的,并非是磨砺而获得的。虽然是本来具足的,倘若没有磨砺的因缘,那么从劫至劫的长久时间,也不会有发光的一天。所有的人、天六道众生的清净自性,都是这样的。由于无始劫以来烦恼惑业的障碍、遮蔽,不能显露本来具足的妙觉灵明,迷惑违背于真如本性,造作生死轮回的罪业。

伟大的觉悟者释迦如来,知道所有众生的意念心性,和佛是相同的。因此,用种种善巧方便,随顺众生的根性、机宜宣说佛法。普广劝导众生修习戒定慧的道法,以期望断除烦恼惑业而恢复本有佛性,圆满福慧以彻证真如法身。又教世间人发慈悲心,戒杀放生。因为我和所有的众生,都在轮回苦海之中,从无始劫以来辗转互相生育、互相杀害。它们固然各自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我也都曾经做过它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它们固然经常由于恶业力,或者在人道,或者在畜生道,受到我的杀戮。我也由于恶业力,或者在人道,或者在畜生道,受到它们的杀戮。经过长久劫的时间,互生互杀,完全没有停息的时刻。凡夫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来的慧眼看得相当清楚。不想则已,一想则不胜惭愧悲悯自他呀!我今生幸好承蒙过去世修得一点善业的力量,投生为人。固然应当解除怨业、化解仇恨,戒杀放生。使得所有有生命的众生,各自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存。还要为它们念佛回向往生净土,使得它们能够度脱轮回苦海。纵然它们业力深重,未能当即往生,而我当得仰仗这个慈善功德,祈求临终能够绝对往生西方。既然往生,就得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永远出离轮回苦海,渐次证得无上佛果了。

而且爱护动物和放生,古圣先贤也都做这一功德。所以《尚书·伊训》中说“所有的万物都要顺应它们的天性,让它们在天地间自由地生长。” 而周文王的恩惠遍及于腐朽的枯骨,何况有知觉的动物呢?至于说到简子放鸠、子产放鱼、随侯救蛇、杨宝救雀,这些事情固然是圣贤人一视同仁的平等慈悲之心的体现,在他们当时还不知道那些蠢动含灵的众生,都是和我们人一样具有佛性,辗转升沉于六道之中,互相做彼此的怨家亲眷,和等到将来都必定成佛的道理。等到如来的佛法传播到了东方,三世因果,以及众生和佛性平等没有二样的真理,才使遍天下的人都明白了。因此,凡是大圣大贤,没有不以戒杀放生,做为挽回杀劫、培植福德果报、熄灭战争而享乐天年的基础。古人说:“要想知道世上战争的原因,只要听听半夜屠夫宰杀动物的惨叫声就行了。”所以说戒杀放生,是拔除根本、堵塞源头的救济世间最好的方法。因此,陈代智者大师,买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余所,绵延四百余里做为放生池。呈请皇帝下诏书,禁止捕渔,有偷捕的人,常常会遭受到祸秧。直到唐朝贞观年间,仍然是毫无更替。唐肃宗乾元二年,皇帝下令全国各州各自设立放生池,敕命书法大家颜真卿撰写碑文,并且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其中写道:“我们英明的皇帝兴举全天下做为放生池,罄尽全国所有的动物都能够蒙受佛法的福恩,希望承蒙神咒加持的力量,使得生死烦恼苦海的津流枯竭。考察古代和前朝,有哪个朝代能够比拟这个不可思议的神圣功业?”宋真宗天禧元年,皇帝诏书全国设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也正是宋朝的放生池。明朝莲池大师,在上方、长寿这两个地方建立放生池。他撰写的《戒杀放生文》,流通遍布天下。到今天三百余年以来,大众都景仰莲池大师的高尚风范。因受大师教化而慈悲救济万物的僧俗通家二众,怎能数得过来。

\

或者有的人会问:“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人世间到处都有,为什么不去救济他们,而却汲汲于毫不相干的异类众生,这样不是颠倒了缓急轻重了吗?”

我回答说:“您不知道如来教人戒杀放生的所以然呀。人和动物虽然不同,佛性却是相同的。它们因为造作罪业而沉沦于畜生类中,我因为造作善业而幸运地得到了人身。如果不对它们加以怜悯体恤,而纵情杀生吃肉,一旦我的福报又享尽了的时候,而被我所杀所吃的众生罪报完结、福报现前的时候,我难免要从头偿还所欠它们的命债、杀债,充实它们的口腹。要知道世间战争这种浩大的劫难,都是由过去世中杀生的恶报招感而来的。如果不造作杀业,纵然亲身遇到盗贼寇匪,他们也会对你生起善心,不会施加杀害。又况且瘟疫、水火等等种种灾祸、横事,戒杀放生的人极少遇到,所以说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戒杀放生的人可以免除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人,当然也应当随着自己的责份和能力周济。难道戒杀放生的人,绝对不去做周济鳏寡、患难之人的功德吗?然而鳏寡、患难的人虽然确实令人同情,还不至于到即将被杀的境地,而动物如果不进行救赎,眼看着立时就要被烹煮,补充人的口腹了。”

或者有人又会问:“动物数量无尽,能放生的又有多少?” 我回答说:“要知道放生这件事,原本是为了启发大家普遍救护动物性命的最殊胜的慈悲心,希望人人能够理解放生的道理,使得心中存有哀怜众生之心,不再忍心吃肉。既然不吃肉,那么抓捕动物的行为就没有了。这样才使得水中、地上、空中所有的动物,都能够依照它们的天性自由地生活在各自的环境中,这样就成了不放生的大放生。这难道不是所谓把天下都作为放生池了吗?纵然不能人人都去实行,而只要有一个人不忍心吃肉,那么无量的地上、水中的生命,就得以免除杀害。何况不止一个人呢?还有,为了现在、未来所有的志同道合的人断除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业因,修积健康长寿、富贵安乐、父子有亲、夫妻偕老的业缘。正应当预先救助、救度众生,以使得他们将来生生世世永远不遭受鳏寡、患难的苦况,长远享受长寿、富贵的逸乐。这难道不是所谓罄尽全国而蒙受福乐吗?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怎么能漠然置之呢?请您仔细想一想,戒杀放生,究竟是汲汲为人,还是汲汲为动物,而这是缓急轻重颠倒吗?”

南浔极乐寺的外面,向来有放生池。因为岩崖下边未全部修砌,于是造成坍塌。又加上池中多年没有疏通、挖深,使得淤泥充满其中。因此,每每有善心人士就河中放生,虽然发善心,而所放的动物难以得到利益,早上放而晚上又被捕捉的居多半。如果靠近大江大河,则固然应当放在江河里,小河则绝对不适合。极乐寺当家园林大师不忍心这种情形继续下去,打算疏通、深挖放生池,外围修建围墙用来防护,使得放生有好地方,而偷盗抓捕没因由,这个想法非常好。还未开工,刚巧普陀山的觉三大师来极乐寺,他们一见面就志同道合。园林大师随即把寺院中的事情托付给觉三大师,而自己则放下万缘,专修净土法门。觉三师接受了园林大师未竟的旧事业,就想要快速成就这桩事。只是因为工程浩大,独自的力量难以成办。打算劝募全镇的善男信女,共同助成这个胜举。又请我撰写序文。我常常痛切地感念近世杀生劫难的惨重,想要挽回世道人心却无从着手,因为他的邀请,触动了我的心怀。于是把我们人和动物本来具足的真如自心,以及随着业力升沉轮回,杀生护生的现在未来的果报,摘取大概谈了谈。希望诸位施主,能够共同发善心,共同捐助资财,以使得这个善举能够早日成就,使得动物们都能生得其所,这样的功德利益实在是无量无边。岂止只是获得现世万种祸秧如寒冰消融、千种祥瑞如云朵堆积的功德利益,而未来世这些被救度的动物们,结草衔环来报答深厚恩德的,实在是不知道有几千万亿啊! ——佛弟子敬译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成语名称以镒称铢成语拼音yǐ yì chēng zhū成...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成语名称以铢称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ēng yì成...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成语名称以酒解酲成语拼音yǐ jiǔ jiě chéng...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