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印光大师 劝念观音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26 09:43:16
印光大师 劝念观音 (发帖人:启明明)(一)劝预防灾祸念观音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阁,亦随机现。总以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事。凡遇刀兵,水火,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者。果

印光大师 劝念观音 (发帖人:启明明)

(一)劝预防灾祸念观音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阁,亦随机现。总以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事。凡遇刀兵,水火,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者。果能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可蒙菩萨加被,转危为安。现在杀劫弥漫,全球皆无安乐之处,亦无安乐之人。 愿中外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同以观音救苦救难之心为心。同以观音利人利物之事为事。则人我念空,斗争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乐天常。纵令定业难转,丧身失命,亦可仗菩萨力,往生西方。则是因宿业而殒身命,蒙佛力而出苦海也。凡我中外同胞,祈共鉴此愚诚。 (文钞三编卷四《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启事》民国26年)

●一心念佛,无事不办。而观音慈悲寻声救苦,当此极苦之时,令念观音,校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经中于救苦救难之事,绝少发挥。观音救苦救难之事,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第二十八参),大悲经,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其他经中说者甚多。因此因缘,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当此大劫,令上等人(乃上等智识)念佛则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识)以经中未曾说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观音也。

●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当看观音本迹颂,观音灵感录,观音慈林集,可以知其大略。当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若不以改恶修善,常念观音圣号,以为恃怙,则欲得安乐,难之难矣。

●现在大家通在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敦笃伦常,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无论水火、刀兵等危险,及怨业病,医不能疗者,倘肯依上所说,决定会逢凶化吉,在危而安,及怨业消灭,不药而愈矣。 (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现在之危,有若累卵,无论何人,均宜志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以作预防之计。果能恳切至诚,必有不可思议之感应矣。

●观音大士,唯以寻声救苦为事。从古至今,其蒙感应而离苦恼者,何止百千万亿也。而载籍所传,乃亿万中略见一二而已。 (增广文钞·致谛闲法师问疾书)

●现今乃一大患难世道,灾难之来,不能预料,避无可避,防不胜防。若能常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当必有冥冥中不可思议之转移。庶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所言“祥”者,非有格外好事,遇难而不受难,即有莫大之祥)。(

●现今世道人心,坏至已极。天灾、人祸,不时降作。祸患之来,莫能预料。避无可避,防不胜防。若能依《文钞》、《嘉言录》所说,至诚念佛及观世音,必能于冥冥之中,得蒙加被。或转有为无,或转重为轻,决不至与不念佛人同一受殃也。

●祈遍令乡人同戒杀生,念观世音圣号,以期疫疠消灭。果能恳切志诚,决定有大效验。即汝之眼疾,亦当由宣布此语,而得痊愈。茫茫大苦海,观音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诚持诵,若或疫死,天地亦当易位,日月亦当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得起死回生之效,虽菩萨大慈,非不肯救济,但以彼心不真切,决难感通。祈与乡人详说之,则幸甚。 (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书十四)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观世音,管保不遭灾祸,多获祯祥。

●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彼不见感应者,亦未尝无感应也。 (文钞三编卷一复蔡锡鼎居士书二)

●念观音,不独邀净友念,当于村中及近村宣告,无论老幼男女,通皆吃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家各人在各人家里,一路做事一路念。于行住坐卧中常念,决定可以不遭瘟疫。前年各处虎疫甚剧,陕西澄城县寺前镇附近,死数百人。一弟子村中有五、六十家,人皆令念,只死两个坏人,余均无恙。甘肃甘谷何鸿吉居士提倡念佛,凡念佛处,疫不入境。汝邀净友念,是小办法。教全村中老幼男女念,是大办法。顶好吃净素,如其不能,亦须少吃。即未吃素,亦要念。当此凶险之时,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为能救护。 (文钞三编复穆宗净居士书二)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 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 (文钞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二)劝病苦念观音

●凡极难医之病,均以念观音为治。果虔诚,必有奇效。 (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

(文钞正编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傥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崇,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 (文钞续编卷下《学医发隐》为弟子朱清泰说)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著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偿怨业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 (文钞续编卷上与马星樵医士书)

●余素不知医,颇欲世人咸皆无病,日持《大悲咒》,加持净水。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均不能治者,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及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刻回机,不久自愈。纵不即愈,决无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无所费。汝欲学医,虽以针灸、药品为事,须以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萨圣号,及《大悲咒》,普为自他持诵。以期彼此同获现生身心安乐,临终决生西方。则不负为佛弟子,随分随力,普利自他之道。

(文钞续编卷下《学医发隐》为弟子朱清泰说)

●既有宿业婴恶疾,当吃素念佛,为宿世怨家作超度事。所言超度,亦不必请僧做佛事,但自己认真恳切至诚念佛,及念观音耳。且勿谓只念一佛一菩萨,便可瘉病乎。须知念佛,为佛法中最圆顿直捷之法,其利益超过一切法门。但以心之诚不诚为差等,非法有或灵或不灵也。 (文钞续编卷上复黄诵平居士书)

●大悲咒咒水治病。当发至诚恳切心,方有灵验。 (文钞三编卷二复尹孝全居士书一)

●不贪名,不贪利,唯欲救人病苦,则便灵。有或持灵后,贪名利,或破戒,则便不灵矣。凡事无一不以至诚为根本者。 (文钞三编卷二复尹孝全居士书一)

●时疫流行,妻子罹病,当令彼等各各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汝若会念《大悲咒》,当加持大悲水令服,自可痊愈,正不必汲汲于医疗也。 (文钞续编·复吴沧洲居士书)

●今为汝寄大悲香灰一包,以书夹之。此灰用大悲咒加持四千多遍,果能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定可不日痊愈。此一包灰,可冲五六十回。如嫌烦,可取六分之一,放大碗中,用开水冲之,搅搅,候灰质沉下,将清水倒在壶中,或瓶罐中,日三四服。必须吃素,日常念观音圣号。若大见效,下次止冲。以留水不如留灰。病好后,所余之灰,掛于高洁之处,或供佛龛下旁边,不可亵渎。若有危险病症,冲而服之,必可起死回生。即世寿已尽,服之亦有利益。冲过之灰质,当加水泼于房上,或倒于井中,不可倒于污秽之处。此比大悲水功效大。以大悲水或加持数十遍或数百遍,即被人要去,无有经三四月之久者。此灰为备远路不能寄水者之预备。(文钞三编卷一复陆培谷居士书,乙亥九月初十日)

三)劝女人临产念观音

●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种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闭气受病。若至诚恳切念,决定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并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极,人已将死,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同皆出声念观世音。家人虽在别房,亦可为念。决定不须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外道不明理,死执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论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视生产为畏途,虽亲女亲媳,亦不敢去看,况敢教彼念观音乎。须知菩萨以救苦为心,临产虽裸露不净,乃出于无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无有罪过,且令母子种大善根。此义系佛于药师经中所说,非我自出臆见,我不过为之提倡而已。(药师经,说药师佛誓愿功德,故令念药师佛。而观音名号,人人皆知,固不必念药师佛,而可念观音也。)

(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民国21年)

●若是女人,倘肯念佛,必无生产之痛苦。若平日不知念佛之女人,临产极苦,倘肯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立刻安然而生。此事灵感之极,当与一切亲朋,及诸相识说之,俾彼各各得生嘉儿,而且令母子同得安乐,同种善根。 (文钞续编卷上复吴慧诒罗慧树居士书)

●临产念观音一法若大行,则天下便无难产,及因产殒命,与产后血崩各危险,并儿女生后急慢惊风各危险。宜各恭抄一本,以为永远传家之备。此系佛说,而前人未加提倡。今人杀业情欲俱重,故产难甚多,不得不为表示也。(文钞三遍卷三复林赞华居士书三)

●世有愚人,不知佛之所以为佛,每每死执恭敬而不变通。如吃荤,则不敢念。又如女人月经来,或临产,则不敢念。须知吃素最好,吃了荤亦可念。月经来,但常洗涤洁净,切勿以污手不洗,而触经像,及烧香等。洗净,则无碍矣。(文钞续编卷上复姚维一居士书)

●女人临产,要出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不至难产。纵难产者,肯志诚念,亦决定即产。此话光初不说,及后闻许多人或生几天,或开肚皮,或由产死。故常与一切人说,凡临产若念,无一难生者。 (文钞续编卷上复姚维一居士书)

●临产不可默念,要出声念。旁边照应的人,须大声帮他念。管保了无苦痛难产之事。临产默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气病。 (文钞三编卷二复张德田居士书)

●女儿家从小肯念,后来出嫁,便无难产之苦。或者受孕即日常念之。若至临产,须令产妇自己出声念观世音菩萨。旁边照应的人,同皆大声帮产妇念。家里的人在别室中,也可为产妇念。纵难产将要死了,一念即不久安然而生。切不可谓裸露不净,念之恐得罪,不知此系无可奈何,非能恭敬洁净,而不肯恭敬洁净者也。不但无罪过,且令母子同种善根。世人每知守经而不知达权,致有免苦种善根之法,而不敢用,令其受苦,或送命也。可不哀哉。临产万不可心里默念,必须出声。以此时,努力要送儿出,心中再默念,或致受病。即不受病,而默念之功德,比朗念为弱小。世人举重物,必须以声相助。况此生死顷刻之时,可不尽力以求菩萨加被乎。光从前不知世之迷信谓产房念不得佛,且念佛之人,不敢到产房。故文钞中一未提及。近四五年始知其弊,故常与一切人言之。亦愿彼母子同安乐。亦愿彼所生儿女同具正信,同为善人,以故与汝说过。(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六)

●凡夫不知前因后果,一有不效,便退信心。岂知宿怨之深者,累生累劫,皆图报复。纵承念大士之洪名,尚不见效。使不念大士洪名,便可产妇犹能无恙乎。临产念观音即见效验者,有百千万。何可以一事不灵,便退信心乎。当具无畏之心,为人说之,令一切人皆得安乐。又当以勿结怨业为劝。怨业若重,佛力亦难救度。(文钞三编卷一复蔡锡鼎居士书二)

(四)劝念佛人兼念观音

●至于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校。光以末劫苦重,观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获慈护也。然念佛亦非无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也。专兼均可,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无妨碍也。若念弥陀求生西方,又念药师求生东方,则不可。弥陀、观音,同是一事。而观音悲深愿重,故当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 (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所谓护身符子,亦只至诚礼念阿弥陀佛而已。而观音大士,悲愿洪深。寻声救苦,随感即应。宜于朝暮礼念佛外,加以礼念大士。则冥冥之中,必蒙加被,自可转祸为福,遇难成祥,而不自知也。

(文钞正编卷二复张云雷居士书二)

●观音圣号,乃现今之大恃估,当劝一切人念。若修净业者,念佛之外专念。未发心人即令专念。以彼志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灾祸耳。待其信心已生,则便再以念佛为主,念观音为助。然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耳。 (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书十五)

●念佛、念观音,均能消灾免难。平时宜多念佛,少念观音。遇患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心甚切,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不可见作此说,便谓佛之慈悲,不及观音。须知观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释迦佛在世时,亦尝令苦难众生念观音,况吾辈凡夫乎?

(文钞三编复宁德晋居士书十五)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生西当以信愿为本。若遇危险念观音,有信愿,命终决定生西方。或只专一念弥陀,有苦厄,亦必解脱。(复如岑法师代友人问书,见《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五)示念观音得益之法

●须知观音何以能灵感如是,以其能返闻闻自性,及照见五蕴皆空故。阅此编者,而能志诚恳切,念观音大士洪名。念至念极情亡时,则凡一切烦恼恶业,当体皆空。回视一切苦乐境缘,皆不可得。于此不可得中,不妨兴慈运悲,随机接引。以观音之心为心,以观音之事为事。普令一切受苦众生,同沐观世音之恩泽。以及于未来世中,同行观世音之道,以展转救度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新编观音灵感录序》民18年)

●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念无间,决定得蒙慈护,不致有何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以佛菩萨,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绝不成就人之恶念。若不发心改过迁善,妄欲以念佛菩萨名号,冀己之恶事成就者,决无感应,切勿发此颠倒之心也。(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民国21年)

●一月丽天,万川影现,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名各皆现全月。若水昏而动,则月影便不分明矣。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若心不志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 (文钞正编卷一复郦隐叟书)

●念佛最要紧,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者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赞叹语,亦属心口功德。若自不能为,见他人为,则生妒忌,便成奸恶小人心行,决定折福折寿,不得好结果也,宜痛戒之。切不可做假招子,沽名钓誉。此种心行,实为天地鬼神所共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民国21年)

●行住坐卧,常念观音圣号。无论出声念,默念,皆须摄耳而听,听则心归于一,功德更大。若衣冠整齐,手口洗漱,出声念默念,均可。若未洗漱,及至不洁净处,并睡眠时,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文钞续编卷下礼观世音菩萨求子疏)

●又须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依此念),愈多愈好。早晚礼拜念若干,此外行住坐卧都好念。睡到虽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袴,不可赤体。宜默念,不宜出声。默念若字多难念,可去“南无”二字,但念“观世音菩萨”五字。(文钞三编卷二复张德田居士书一)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 (文钞续编卷上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

●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认真,故无效耳。(文钞续编卷上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观世音菩萨,若能志诚恳切持念,不但愈病而已。果能志诚之极,则尚能了生脱死,以至成佛。(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书四)

●然不可一向专在事相上用功。必须心心念念,对治自已习气毛病。能如是者,方为真念佛人。否则,如水泡石头,绝无心得。 (文钞续编卷上与明本师书)

●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非念佛于现世了无所益也。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圣号,后于世间经书,悉皆不读而知。 (文钞正编复谢诚明书)

●或有人说,世上的人千千万万,灾难频频发生,观音菩萨仅一个人,如何能一时各随其人而来救护?即使能救护,也不胜其劳苦吧?殊不知这并不是观音菩萨处处去救护,而是众生心中的观音,自为救护呀!观音本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所以才能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如同皓月当空,所有水中都现出月亮的影子,千江有水千江月。试问,此月是多个呢?还是一个呢?不可说是一个,因万水各现月影;也不可说是多个,因空中的月亮永远只一个呀!诸佛菩萨救度有情众生,也是这样。那些得不到感应的人,是由于他们的心还不虔诚,或者是业障太深重,并不是菩萨不来救护。如像一池污浊的水,要想月亮显现池中,怎么可能呢!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等大众念佛,还有不正心诚意、恳切恭敬去做的,我就不信了。

(《印光法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李隆莲居士译注)

注:

印光大师,民初之净土高僧,为净土宗第十三祖。少习儒学,喜研程朱之书,曾排佛批老。后因病困多年,继而猛醒,乃皈依佛法。年二十一岁,至终南山随莲华洞道纯出家。翌年,从印海受具足戒,日夜念佛,专心净土。

常著文刊于佛学丛报,署名“常惭愧僧”,名震遐迩;一生淡薄名利,刻苦俭朴,操守弘毅。恪遵:“不当住持、不收徒众、不登大座”三大原则。

师毕生弘扬净土,学行俱优,感化甚广,为民国以来净土第一尊宿。

有《印光法师文钞》、《印光大师全集》行于后世。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血洗血 以血洗血

以血洗血成语名称以血洗血成语拼音yǐ xuè xǐ xuè成...

以词害意 以词害意

以词害意成语名称以词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成语名称以资切磋成语拼音yǐ zī qiē cuō成...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

以誉进能成语名称以誉进能成语拼音yǐ yù jìn néng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