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到底是二力法门,还是纯仗佛力的法门?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26 09:47:57
净土法门,到底是二力法门,还是纯仗佛力的法门?印光法师开示汇集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论功夫之浅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欲了生死,不依此法,其难不可喻矣。(复张季直居士书)  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沈,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沈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

净土法门,到底是二力法门,还是纯仗佛力的法门?

印光法师开示汇集

\

近日有师兄问到这个问题,末学抽空汇总了一下印光法师文钞中的相关开示,希望能对有此类疑问的师兄有启发。下面分三个层次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关于这个问题,印光法师说得最多的是“净土法门是专仗佛力的法门”,参见以下开示:  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佛国。  尽人信念,尽人往生,佛有誓愿,现有仪型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此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使彼知是特别法门,则自行化他,莫敢或违矣。(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此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当人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较比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天地悬殊也。(文钞续编念佛恳辞序)

了生死有自力佛力之所以也。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净土法门全仗佛力。仗自力非见思净尽,无由出离生死;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带业往生。譬如渡海,一由自浮,一由乘舟,到岸虽同,其难易安危,奚啻天渊悬殊也。(崔母孙夫人往生传发隐) 净土乃特别法门,全仗佛力,若能现生断惑证真,不仗佛力,亦不为过。不能现在断惑证真,而又不仗佛力,则非愚即狂也。今之大通家,类皆如是,哀哉!(复周群铮居士书)  若至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续编卷上.第七六页“致戚友卿书”)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尽净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于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续编卷上.与张静江居士书)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复善觉大师书)

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系体此义。(一函遍复)

佛法法门无量,通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否则纵有所得,依旧不奈生死何。若在今时恐举世亦难得一二做到业尽情空地位。唯有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求生西方,纵有通身业力,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生西方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以故末世善知识,多多均主持净土。以净土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  (复吴沧洲居士书)

\

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论功夫之浅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欲了生死,不依此法,其难不可喻矣。(复张季直居士书)  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沈,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沈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沈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增广文钞卷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二)印光法师有时也说净土一法是“二力”或“兼仗佛力”或“又兼自力”的法门,那印祖是如何表述法义的呢?请看以下开示: 况时丁末法,人根陋劣,寿命短促,知识稀少,魔外纵横,正见稍亏,即堕魔难乎。唯净土特别法门,仗弥陀慈悲誓愿,与自己信愿忆念之力,于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文钞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 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复徐彦如轶如书) 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谓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于佛。誓愿摄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应于我。感应道交,故得如是。 以此法门,仗己信愿念佛之力,感佛慈悲摄受之力,感应道交,故得不断烦惑,带业往生,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矣。(增广卷四曹云荪了义居士舍宅为念佛林发隐) 以佛力、法力不可思议,加以众生信愿行力,则无论功夫浅深,罪业轻重,皆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增广卷三《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此系全仗佛力,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故于一代时教法门之中,名为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仗自力法门并论也。(增广文钞创建菩提精舍缘起碑记) 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念佛法门,全仗佛力。亦兼自力。由仗佛力故,易于仗自力者奚啻百千恒河沙倍也。(三编卷三南通余东袁家庙佛教净业社缘起) 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此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当人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较比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天地悬殊也。(文钞续编念佛恳辞序) 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此自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固与专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数之天渊悬殊也。”(三编卷三思归集发刊序) 由是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然众生虽具有不可思议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加持,亦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俾众生心力,完全显现。”(文钞续编卷上致广慧和尚书)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续编卷上复陈慧新居士书)  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系体此义。(一函遍复) 无信愿念佛,虽较参禅看话头功德大。然自未断惑,自力不能了脱。又无信愿,不能蒙佛接引了脱。犹是仗自力之通途法门。其证道也,大非容易。……何得以念佛之特别法门,修通途之自力观行?光虽下愚,不敢肯许。(增广卷二复法海大师书)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三编卷四净土法会课仪跋) (三)为了破除净土行人在修行净土时夹带通途法门“自力”的心态,印祖还曾经这样开示过: 望大家知生死苦,发菩提心。无净土者,速速发愿修行,变成有净土。有净土者,还须精进勇猛,以决定生西为期望,要紧要紧。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总结: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是“专仗佛力”的法门,或也可说成是“佛力和自力两者兼顾”的“二力法门”,但是要明确的是,在净土法门之内讲的这个“自力”和通途法门讲的那个“自力”是两回事,不能混淆。通途法门讲的“自力”是“通过戒定慧的修持而断惑证真的修持力”。 那么,净土法门内讲的这个“自力”到底是什么力呢?综上所述,即“信愿忆念之力”,“信愿持名之力”“信愿念佛之力”“如子忆母的心力”,而矣。离开“全仗佛力”的总原则,净土法门内讲的这个“自力”就无从谈起(然众生虽具有不可思议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加持,亦不能得其受用)。 善导大师说,净土法讲的“信”,首先就要深信自已是“罪恶生死凡夫,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望诸师兄好好体会这一层深意。印光法师亲证三昧都自称“粥饭僧”,“常惭僧”,离开弥陀的愿力救度之外,我们还有什么资格侈谈“自力”?慎思。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成语名称以郄视文成语拼音yǐ qiè shì wén成...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成语名称以锥餐壶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hú成...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成语名称以锥飡壸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kǔn成...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成语名称以锥刺地成语拼音yǐ zhuī cì dì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