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印光大师:开悟之后究竟是什么样子(文白对照)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27 09:45:05
开悟之后究竟是什么样子译文 来信所说的念佛三昧,说起来容易,要想得到实在是难上加难,只管收摄心念恳切念佛,久而久之也许能够证得。即使不能证得,有真信心、恳切愿收摄心念念佛的功德,也必定可以承蒙阿弥陀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不乱,如果按照蕅益大师的分析,尚且不是现在的修行人能够证得的,何况理一心不乱呢?因为断尽见思二惑,才叫做事一心不乱,破除无明烦恼证得诸法之真实体性才能得理一心不乱。如果是内秘菩萨

开悟之后究竟是什么样子

译文

来信所说的念佛三昧,说起来容易,要想得到实在是难上加难,只管收摄心念恳切念佛,久而久之也许能够证得。即使不能证得,有真信心、恳切愿收摄心念念佛的功德,也必定可以承蒙阿弥陀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不乱,如果按照蕅益大师的分析,尚且不是现在的修行人能够证得的,何况理一心不乱呢?因为断尽见思二惑,才叫做事一心不乱,破除无明烦恼证得诸法之真实体性才能得理一心不乱。如果是内秘菩萨的大行,而外现小乘声闻或者凡夫之相的菩萨,那么理一心或事一心,固然不难做到。如果确实是具足烦恼惑业的凡夫,事一心尚且不可多得,况且理一心呢?应当详细看印光与永嘉某居士这封很长的信,就明白了。至于觉悟无生理体之后,必须还要保护维持,消除存残余留的习气,这个到时候自然知道,何必预先问人,就像各人喝水一样,是凉是热自己心里清楚。否则纵然喝水的人说得十分明白,而未喝的人,究竟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居士把悟无生忍看得未免太容易了,私下恐怕自己或者悟得而不知道保护护持,以致使习气又会复发,而导致得到后又失去,所以才有这样的问题。要知道,真正证得无生忍,实在是非比寻常,是破除无明证得法性的人,最低也是圆教菩萨,也就是别教初地菩萨,谈何容易。

请居士依照印光《文钞》开示而实行,等到了解净土法门的所以然,以及信愿行的意志,都能不被一切其他宗善知识的其他法门所动摇,此后如果有多余的能力,不妨加以专研各大乘经论,来开启智慧,以此作为宏扬净土法门的依据。能够这样去做,虽然是凡夫,也同样可以随着有缘人的根机弘法利生,行菩萨道。暂且不要好高骛远,恐怕或者对于事和理不能明了,便难免会招感魔事。永嘉某居士长信,就是专门治这个病的,他的病和你的病,名目虽然不同,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印光固然不想多说,请在给他的信中细心领会。

\

要知道,悟后的人和没悟的人,修行的方式虽然是一样,但是心识意念则大有差别。未悟无生的人,境界还未到而想要迎候,境界出现在面前而想要攀附、控制,境界已经过去便会回忆、惦念。(攀附、控制的意思,包括喜好和厌恶,不要以为喜爱就是攀附、控制,憎恶就不是攀附和控制。)而已经悟无生的人,境界虽然有生灭,他的心却毫无起心动念,犹如明镜可以照各种物体,而物体映现在镜子中,镜子对它毫无粘留,物体映现过之后,镜子中也毫无痕迹。已悟无生的人,他的心对于所有的境界,犹如镜子对于物体映现一般,绝没有一丝毫执著留恋的想法。然而,虽然对于境界没有起心动念,仍然犹如波涛运行在大海上、犹如云朵遍洒甘霖一般,来慈悲地救度众生;凡是世间的伦理道德、法律规约,和弘扬佛法劝化众生的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然丧失生命,也不会有所逾越。还不要认为对于境界不起心动念,就把修持自利利他、弘扬佛法劝化众生的事情,全部都废除了,如果这样就是深着拔除没有因果、否定一切善恶的空魔,而堕落于顽空的邪见之中,从此拔除因果,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肆意妄行,这就是以凡夫冒充得道圣人,破坏佛法,误导众生的阿鼻地狱种子了。这里边道理、关系,相当深,印光还是不得不稍微陈述其中的利害的。

\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当过细看印光与永嘉某居士之极长一信,则可知。至于悟无生以后,护持保任,销镕余习,彼自了明,何须预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否则纵令饮者说得十分的确,而未饮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将此悟无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护持,致余习复蒙,得而复失,故有此问。真无生忍,实非小可,乃破无明证法性,最下者为圆教初住菩萨,即别教之初地也,谈何容易。祈且依印光文钞所说而行,待其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识异说所夺,此后若有余力,不妨兼研诸大乘经论,以开智识,以为宏净土之根据。如是则虽是凡夫,可以随机利生,行菩萨道。且勿妄意高远,恐或于事理不清,则难免著魔。永嘉某居士之长信,专治此病,彼病与汝病,名目不同,性质是一,光固不愿多说,祈于彼信领会之。须知悟后之人,与未悟之人,其修持仍同,其心念则别。未悟无生者,境未至而将迎,境现前而攀揽,境已过而忆念。(攀揽二字,赅摄好恶憎爱,勿谓好爱为攀揽,憎恶为不攀揽,)悟无生者,境虽生灭,心无生灭,犹如明镜,来无所黏,去无踪迹。其心之酬境,如镜之现象,绝无一毫执著系恋之思想。然虽于境无心,犹然波腾行海,云布慈门,凡世间纲常伦理,与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丧身命,不肯逾越。?且莫认作于境无心,便于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废弛,则是深著空魔,堕于顽空,由兹拨无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滥圣,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阿鼻地狱种子矣。此中关系,甚深甚深,光固不得不为略陈其利害也。——《文钞》之《复袁福球居士书》印光大师 著述 佛弟子 敬译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成语名称以观后效成语拼音yǐ guān hòu xiào...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语名称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

以计代战成语名称以计代战成语拼音yǐ jì dài zhàn成...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

以言取人成语名称以言取人成语拼音yǐ yán qǔ rén成...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

以血偿血成语名称以血偿血成语拼音yǐ xuè cháng xuè...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