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印光大师:济公和尚吃肉的因缘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30 09:41:32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种观点混淆了圣凡、性德和修德,是执理废事的邪见。(2)、“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根据《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记载,净慈寺遭火烧毁,重建需要大木头,浙江没有,济公答应去四川化缘,结果醉卧三日,将大木头走海路运到钱塘江,又运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种观点混淆了圣凡、性德和修德,是执理废事的邪见。

\

有人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个说法对吗?我们千万不要理解偏了,把这句话当成杀生吃肉满足口腹之欲的借口。“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来由,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说的是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现在的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他是为了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流传甚广,几乎成为一般俗人和不知佛法者劝人吃肉饮酒的依据。若见有人吃素或忌讳什么,则劝说何必执著呢,“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嘛。但是世人仅知济公的此句,却不知还有后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致使前述谬说流传至今,招致口业,贻害非浅。我们知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这种观点混淆了圣凡、性德和修德,是执理废事的邪见。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然在凡夫的地位,烦恼覆盖,佛性不能显现,若杀生吃肉必得多病短命的果报,来世还要做畜生偿还命债。只有大神通圣人在特定情况下,为度众生才示现吃肉,以掩盖圣人之本,而其中密意凡夫不可能明白,济公吃了两只死鸽可以吐出两只活鸽来。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尽管吃肉,作不到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持戒吧!狮子跳的过去的悬崖,兔子去跳只能摔死。普通人没资格模仿大成就者的不共行为。兹摘录印光大师斥责吃肉喝酒的邪见的开示,以正其讹。《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庞契贞书》:“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1),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2),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1)、“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根据《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天花藏主人编次)载,沈员外派家仆给济公送两只熟鸽子和一壶酒,仆人路上偷吃一只翅膀,偷喝了几口酒。以为神仙也难知道,济公指出,不承认,济公于是到阶前吐出两只鸽子,其中一只少一个翅膀。

\

(2)、“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根据《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记载,净慈寺遭火烧毁,重建需要大木头,浙江没有,济公答应去四川化缘,结果醉卧三日,将大木头走海路运到钱塘江,又运到寺内井里。又喝酒后在殿内呕吐,别人以为是呕吐,实际上是给大殿佛像装金,结果监寺少买一壶酒,又提前打开殿门,使一个佛像的胳膊一尺没有装上金。方丈罚监寺出钱买金子补上,但总不能与济公所装天然合一。

问:很多人喝酒吃肉时,会用“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为自己找藉口,请问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这种话是佛菩萨应化在六道里,特殊状况之下教人开悟的。对于一个持斋、持戒很严,他非常执着,分别心很重,贪瞋痴慢都不肯放下,所以菩萨用这个示现,你持斋、持戒那个严肃都没有用。像济公长老、金山活佛,他专门就是对付这种人的。他什么忌讳都没有,所以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他心里真有佛。他确实对人、对事、对物他没有对立,他没有执着。没有执着就是阿罗汉,没有分别就是菩萨,这个我们都讲得很清楚。你还有执着,戒持得再好,斋持得再好,你都比不上他。 所以他是帮你开窍,不是叫你不持斋,不是叫你破戒,不是的,他不是这个意思;他是提醒你,你要更重视实质的修行,那是形式。形式是对外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法?持得这么严?是教那个没有学佛的人,刚刚初入门的人,给他做个好样子;真正功夫得力,不是那个,这个一定要懂得。真正功夫得力是放下。所以你没有放下,那都叫世间法,放下才叫出世间法。我们在《华严经》上讲得很多,诸位要细心去体会。(净空法师·答香港 参学同修之七十一 2007/6/29)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

以镒称铢成语名称以镒称铢成语拼音yǐ yì chēng zhū成...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成语名称以铢称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ēng yì成...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成语名称以酒解酲成语拼音yǐ jiǔ jiě chéng...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