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唐朝大颠禅师注《心经》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05 09:49:15
唐朝大颠禅师注《心经》拙无 观自在菩萨 若信于此,但去静坐。坐令极静,举心动念,有一无位真人,常在赤肉团上,出出入入。这里亲见此菩萨,悠游自在,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一刹那间,周遍沙界。十方游历遍,不见佛行踪。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于不见中亲见,于亲见中不见。若从这里见得观音菩萨,应物并随形,何曾欠少?起坐镇相随,同起复同倒。同欢同笑,同叫同闹。 会么?眼里闻声方始知。  行 行者,修
唐朝大颠禅师注《心经》
拙无 观自在菩萨
若信于此,但去静坐。坐令极静,举心动念,有一无位真人,常在赤肉团上,出出入入。这里亲见此菩萨,悠游自在,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一刹那间,周遍沙界。十方游历遍,不见佛行踪。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于不见中亲见,于亲见中不见。若从这里见得观音菩萨,应物并随形,何曾欠少?起坐镇相随,同起复同倒。同欢同笑,同叫同闹。
会么?眼里闻声方始知。
  行
行者,修行也。欲行千里,一步为初,看这一步从何而起。若知起处,便知生死之根源。古人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岂不见,石霜问石头:“举念不停时如何?”头咄云:“是谁举念?”石霜于此大悟。但如此体究,念念不离于当处。凡举心动念、语言、三昧,自观从何而出?古云:“何不自闻闻?”方信道:从佛口生,从佛口出。古云:“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宝志公云:“未了之人听一言,只如今是谁动口?”经云:“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谛观声声,从自己流出。念念不绝,十二时中,常读是经。叫佛一声应一声,本来面目太分明。若能如是,唤作返本还源。如何是源?水流源在海,月落不离天。(拙无注:且道天在哪里?)。

深者,彻骨彻髓处也。
古云:“为道损之又损。”但去静坐,日夜反照,照尽髑髅,五蕴顿彻,丝毫不挂,如父母未生相似,烧了一般,贴体汗衫都脱却。反求诸己,廓然无我,自然到家。古云:“不是不归家,家贫归不得。”谷幽深远,无人能到。古云:“去年穷未是穷,今年穷始是穷。去年穷,无卓锥之地,今年穷,锥也无。”若能如是,方知无舌人能解语,无手人能行拳。(拙无注:大力量汉为何抬不起脚?)。
般若
般若者,梵语智慧。大凡为人,须有智慧。若无智慧,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若是大智之人,知有生,便知有死。当自坐观:生从何来,死从何往?若有人,发此一念,便能亲近知识,抉择生死之法。若不如此,但信此语:世间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古云:“若一人反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若要明末后一着,但将龙牙颂仔细冷观:“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的人”。如此悟去,世间将不去,唯有一空身,是大安乐。
会么?撒手到家人不识,更无一物献尊堂(拙无注:不可得中只与么得)。
波罗
梵语,此翻到彼岸。迷者轮回转,悟者轮回恝。若要到彼岸,须是自生智慧。譬如渡河人,河深难得渡,须用桥道、船车、木排、竹筏多种方便,布置盛载。过此深河,前多种方便之物都无用处。见性悟道亦复如是。又譬如盲人求医,路远不能自行,须假人牵,兼手中有杖。无此二物,终不能到。既到医师处,为他点开眼目,便见光明,其杖与牵人,都无用处。顿悟涅磐正路,亦复如是。未得见性悟道,须用作福,福至心灵;须假坐禅行道,看读圣教,看话下语。一旦顿悟,从前多种方便、有为之法,尽是闲家具,留与后人看。目开之人,渡河之者,来去自在,一过永远,一悟永悟,更不复迷。得兔忘蹄,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做一个物外闲人。十二时中,诸圣鬼神,要见无由;一切圣贤觅踪迹,皆不可得(拙无注:现时多有自称开悟之人,整天行鬼见神。口称开悟成佛,心弄鬼神之事。可见谬矣!诸君当有清净眼目! )。此是已到岸者,故云波罗。
  会么?及尽玄微妙,回程月下行(拙无注:千里归到家,不日又出门)。
密多
梵语无极,又云究竟。诸佛性空,能充满于法界,包含一切。异类种性,会源归一。识得一,万事毕。如何是一?吾道一以贯之。洞山道:“二十年要打成一片。”得到这里,方知佛法平等,无有高下,回归一体,无佛可做,无众生可度,一体同观,故曰密多。

时者,正见之时,一无可见,亦无过去、未来、现在,与虚空平等,上无攀仰,下绝己躬,圆顿之位,皆不可得,玄之又玄,等无有二,共归一时。
  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此五蕴因执色身有我故,长劫轮回。若就今生人身,依此修行,常自返照,照见五蕴净尽,清净本然,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四大五蕴名字皆不可得。古人到此,名曰蕴空法。西天宾王问师于尊者曰:“在此作什么?”尊者答曰:“在此蕴空。”王问:“得蕴空法否?”尊者答曰:“已得蕴空法。”王曰:“求师头得否?”尊者答曰:“身非我有。岂况头乎!”僧问岑和尚:“二鼠侵藤。如何淘汰?”岑曰:“今时人。须是隐身去。”僧云:“如何隐身?”答曰:“道者还见奴家麽?”肇法师云:“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舍利佛见天女,问:“何不变却女身去?”天女答曰:“我十二年觅女身,了不可得。教我变个什么?”祖师到此田地,皆得蕴空之法。镜清和尚住院三年,本院土地,要见师颜不能得。
弘觉和尚住庵,天厨常送食,及再参洞山后归庵,天神三日送饭到庵,不见庵主。庵主只在庵中,为甚未见?参!(拙无注:且道你终日见个什么?现时自称开悟之人,根本未得蕴空法,最为初级本参一关尚未跨过,敢开大口,岂不惭愧? )从上祖师皆得圆顿之法。这里一一透得荆棘过,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肯乃方亲。到这田地,自然休歇,自然放下,如红炉上一点雪。
良久云:会么?只见六龙争戏舞,谁知丹凤入云霄(拙无注:下有海路,上有鸟道)。
  度一切苦厄
若不得五蕴空,依旧堕落生死界,既堕生死界,再受轮回苦。老子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有身皆是苦。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要无苦,直须反己自照,照尽髑髅本来清净,须是亲见本来面孔。要见本来面孔么?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
会么?举头鹞子过新罗。
  舍利子
舍者,离也。利子者,舍中之主也。四大五蕴,身如客店,主人暂住。主人既离,屋舍倒坏,利子常存。药山道:“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又道;“大千俱坏,这个不坏。”
还识这个么?独超三界外,更不恋娑婆(拙无注:且道去哪里? )。
色不异空
以心观境,境上有空,见色便见空,心即是空。众生法性只在目前,应物显形,长者长形,短者短形,方者方空,圆者圆空,白者白空,黄者黄空,小者小空,大者大空,远者远空,近者近空。反观自己,是色,色即是空,应现种种相。种种相即是空,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宝志公道:“有相身中无相身。”
会么?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
空不异色
色与空一种,凡夫见两般。诸佛菩萨,常行平等智,不生分别相(拙无注:差别是事物特征,分别是人为妄想。 )。三世诸佛菩萨亦是空,二十八祖六代祖师亦是空,四圣六凡亦是空。上至诸佛,下至蝼蚁,各各本来总是空。只为众生执着,不知是空。迷己逐物,随物流转,不能归一。机见不同,有色有空,堕落二见。若人于此,廓彻悟空,平等身心,内外无余,不见空色,不被物转,平等法界,何更有二?(拙无注:亦莫道有一 )
会么?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色即是空
眼是色不能见,只是真空能见。耳是色不能闻,只是真空能闻。鼻是色不能嗅,只是真空能嗅。舌是色不能说,只是真空能说。身是色不能觉触,只是真空能觉触。脚是色不能行,只是真空能行。手是色不能行拳,只是真空能行拳。无眼能见,无耳能听,无鼻能嗅,无舌能谈,无脚能行,无手能行拳。意根有名无形,分为八万四千。见闻觉知,总归六根,遍身互换,神通妙用。古云:“通身是,遍身是,会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异,真空妙理。”所以道,色可色非真色,空可空非真空,总归大空、毕竟空、自性空、本性空、空空、不可得空。二十空门原不有,且道到这里,似个什么?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新。(拙无注:只如此看!)
空即是色
诸佛菩萨见十方世界,只是一空界,平等无二。有情无情,著相分别,见种种相,随声逐色,出胎入胎,不知不觉。圣贤不见有色有空,内外无分别,常自寂灭相,光明动耀,遍周沙界。安色空二字,俱不可得。
会么?亦无空,亦无色,布袋和尚逢拾得。
受想行识
因有眼故,便受其色。因有色故,便受其想。因有想故,便受其行。因有行故,便受其识。因有识故,便有六根。因有六根,便有六尘。因有六尘,便有六识。因有六识,共成十八界。因有十八界,便有四大五蕴。因有四大五蕴,便起六十二见,便起八万四千差别相。随声逐色,流浪生死,终无止住。若要生死断、轮回息,但从一根照破,令四大五蕴净尽,廓然无我,当下空寂。直下承当空劫以前自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无所寂,唯见于空,空无所空,八万四千尘劳妄想一时顿息。此时,人亦空,法亦空,二相本来同。
  会么?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
亦复如是
既无我故,万法皆无,总归于空,唤作万法归一,不落第二见。到这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动念即乖,安排即错。文殊与净名,对谈不二。如何是不二?不得动著!动则三十棒。
会么?百舌未休枝上语,凤凰那肯共同栖。
  舍利子
诸漏已尽,已归寂灭,求出三界,天地不能拘,迥超法界外,自在更无忧,名曰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从上诸佛,一味谈空。只为众生,直下是空,担负不行,起百种方便,种种假名,引导有情无情,皆归空寂。若信未及,但去静坐,反照照见,五蕴实无所有,自然人空。既得人空,其法亦空,人法俱空,自然休去歇去。
经云:“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到这里,自然放下,无佛可做,无生死可断,无涅磐可证(拙无注:无生死可了,是名了生死;无涅磐可证,是名证涅磐)。圆顿之位,等觉妙觉之地,若更有丝毫可证可修,则堕生死界,永劫受沉沦。若能彻底无依无倚,直下承当空劫,圆陀陀,光烁烁。
会么?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者,全谈理性;有生有灭,全谈事相。此语直言直说众生具足法身,虚空之体,亘古亘今,不曾生不曾灭,不变不移,无去无来,无旧无新,湛然常寂。四大五蕴从他虚生虚设,于自己法身,总无交涉。和光尘不染,三界独尊,此是长劫虚空不坏之身。经云: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
会么?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海水无痕(拙无注:到这里,十有八九误以为万事万物变幻生灭,而我们的自性如如不动 )。
  不垢不净
亦说众生本来具足法身,众生法身清静,无瑕无染无污,不长不短,不方不圆,无浊无净,坏不得,烧不得,染污不得,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净,不垢不净,长劫如然,如水中月,要见么?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不增不减
虚空之体,迢迢空劫之身,增不得减不得坏不得。在圣而不增,在凡而不减,如如不动。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之士闻之必生怪。
会么?唤作一物即不中。
是故空中
清静本然,棒打虚空空不痛,刀斫虚空空不断,绳缚虚空空不住,火烧虚空空不着,箭射虚空空不穿,雨打虚空空不湿,典卖虚空不值钱。
会么?欲言言不及,山东河北好商量。
无色受想行识
虚空之体,安色空不受色,安声空不受声,安受空不受受,安想空不受想,安行空不受行。安识空不受识。六道四生,一切假名,都无所受,纤尘不立。清虚之理,毕竟无身,行如鸟道,坐若太虚。十二时中,佛眼觑不见(拙无注:遑论鬼神 )。为甚觑不见?锦鳞在深处,白鹭不知踪。
  无眼耳鼻舌身意
有此六根,随顺众生之说。诸佛具大慈悲,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幻灭幻,非幻不灭,不灭者是众生本来具足法身。法身即非法身,是名法身。法身有名无形,要见法身么?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全体起用,全体法身,非是六根四大五蕴,见闻觉知,切忌妄认。四大六根,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尽是假名,引导众生。须是亲见法身!若得亲见,转凡成圣。岂不见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云门曰:“花药栏。”僧云:“便凭么去时如何?”云门云:“金毛狮子。”
  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簸。”祖师一一为众生指出,若亲见自己法身,万劫不受轮回。
要见法身么?是何颜,剔起眉毛著眼看,拟议之间隔千山。
无色声香味触法
此六尘,皆从一根上起,但去一根,反照从何而起?若识得起处,知根本无生。反照根本身,非我有我身。既无十八界,顿然清净。观身无身,观法亦然,总归空寂。更去静坐,观过去所作,现在所作,多种声色香味触法,安顿何在?既无所有,犹如昨梦,我心本空,罪福无主。何者是罪,何者是福?谛观心是本来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三祖乞二祖忏罪,二祖云:“将罪来,我与你忏。”三祖云:“觅罪了不可得。”二祖云:“忏罪已竟。”三祖于此大悟,
  会么?对坐不相见,光影照驴面,静坐绝纤尘,虚空不通线。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此十八界,因执有眼界,而连累十八界,是诸恶业。但去眼根,反究虚假,六根皆归败坏,总无真实。静观四大,都无实义。虚空之体,长劫不坏之身,湛然常寂,亦无修证。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无散无乱,孤明独照,犹同秋月。圆陀陀,光烁烁,普天匝地照彻十方,山河大地不能隔碍。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无无明
众生人人尽有无明,起多种种差别,百种烦恼。常取六根,起十八界;心处六情,如鸟投网;造众恶业,如蛾赴灯;出壳入壳,展转不觉,流浪经劫,皆因无明而起。因有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皆由无明为始,于此忽然亲见无明,降伏令死,死中更死,万缘俱息,诸漏已尽,永断烦恼,根本既除,三毒自灭。一切众生,不识无明恶毒缘起,因被所累,历劫受苦,忽然自觉,无明起处,朝打三千,暮打八百,直教大死一回,末后再苏,欺君不得。一僧问投子:“大死的人,却活时如何?”投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于此直截根源,扫除心地,不见有身。身尽无明尽,尘垢尽除,万劫尘沙之罪,一时顿消,轮转生死,一时顿脱。古云: 刹那灭却阿鼻业,了得万法本来空。如何是本来空?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于此一一明得,转凡成圣,转无明作佛。
亦无无明尽
有身即有无明,有无明即有三毒。因有三毒,起三恶业,三业昏暗,背觉合尘,不觉不知。若能转三毒作三德,转六根作六神通。于此一一转得,转凡成圣,凡夫即是圣人,圣人即是凡夫。若转不得,凡夫被物所转,百姓日用而不知,终日忙忙,无本可据。若能转得,会万物归于自己,终日忙忙,万事无妨。终日吃饭,不曾咬破一粒米,终日着衣,不挂一缕丝。终日为,未尝为。如此转得,混融魔界,居尘不染尘,在欲而无欲。身心一如,内外无余。须是打成一片,与空劫齐,形影不存,纤毫不立,体露堂堂。才有纤尘,遍界空生,即堕生死。但去反观自己,不见有身。我身既无,无明亦无(拙无注:萨迦耶见,即我见,是一切无明之本。)。经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只这佛之一字,亦不可得,觅元字脚,亦不可得。古云:无卓锥之地,唤作了事的人,唤作无心道人。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且道隔那一重关?
 会么?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乃至无老死
  既得无明尽,便无老死。诸佛修行只到无身处。身既无,生死何有?佛不见身,是佛见(拙无注:空无我慧是迈向解脱的不二通道,舍此更无其他)。经云:“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菩萨。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名菩萨。”众生颠倒,被目前幻景所惑,行影变动,随物流转,因执人我,妄心不灭,迢迢尘劫,人我不除,执着声色,堕落生死。若是见性之人,目前无法,亦无众生,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平等真法界。佛不渡众生,一体同观,万法归一。到这里,生则从它生,老则从它老,病则从他病,死则从他死。若是到家的人,不见有生死,亦无生灭(拙无注:且看仔细了 ,不受生死,不再轮回,不妨生死,不妨轮回,只不过是不受幻相所惑,不再分别执着而造业苦报,如此而已!所以生死涅磐一体等观,如同空花,不厌生死,不趋涅磐。虽然如此,当务之急,先了生死!)。古云:“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天堂地狱,六道四生,一切幻化,于大彻底人,总无交涉,自然全身放下。诸行无常一场空,即是如来大圆觉。且道死了烧了,向甚么处去?
会么?无影树下,啸月吟风;无缝塔前,安身立命!
  亦无老死尽
学道之人,如剥芭蕉,去一重又去一重,直得剥尽,无下手处,反本还原,得五蕴空,如未生相似,烧了一般。到空不空处,脱体全忘,不存踪迹,通身手眼,不立纤尘。名字不可得,十二因缘、六度万行、头陀苦行,一时顿脱,如枯木,如死灰百不会的人。古云:“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若更说生、说死、说因、说果、说心、说性,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方到无生死之地。人法俱忘,复是何物?
  会么?木人半夜穿靴去,石女天明戴帽归。
无苦集灭道。
小乘之人,日夜精进,六度万行,心外求法。大乘之者,学无为法,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在于闲处,收摄其心,端然不动,观一切法,皆无所有。反观四大,有身非觉体,无相乃明真,自知空寂。今知空寂,顿脱净尽,无功之功,长劫不坏,如如不动,湛然常寂。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己,来世得做佛,定慧力庄严,无迷无悟,无苦无药,无集无灭,无道无德,无慧无痴,本来无一物,明镜亦非台。到这里修证即不悟,染污即不得,一直超入如来地。
要见如来麽?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无智亦无得。
此句反照自身,常不可得,岂有得乎?亦无人亦无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一切圣贤如电拂。到这里如贼入空屋,得无所得。离种种见,脱体无依,自性清净,实无一法可当情。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无得无失,无进无修,燃灯佛无一法受记。胸次才有丝毫有得有失,我能我会,我悟我达,我聪明我智慧,有道有德,尽是增上慢的人。我不除,皆随

\

生死 。若是真实的人,总不如此,自有出身之路。
  如何是出身之路?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过南岳去。
以无所得故
  修行人到这里,入圆顿之位。众生因何流浪,不能出期?只为不曾见性,鲜于智慧,不能广知无量空义。胸次学解,误却本心。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众生被其乾慧,广览义理,蛊毒人心,蕴在胸怀,成增上慢。(拙无注:没有正知正见,难信难行;多知多见不修不行,终是说食不饱!习禅不知经论落于空疏,学教不自返照数他人宝)古云:“才有纤毫,即是尘。一翳在眼,遍界空花。”翳若不销,不出门知天下事;翳若消尽,始知庵内人不见庵外事。须是参究到空劫齐,不落第二见,归根得旨,才有所得。执着人我,我慢不除,生陷地狱。云光法师讲得天花乱坠,贪嗔不改,堕落堰牛。西天长爪梵志,讲得天帝释、阎老来听法,免地狱苦,不得腾空。见佛请益,闻佛方悟。若要超佛越祖,须是念念空寂。世间幻化,一切客尘,太虚之体,声色不存,如世界如虚空,是了事安乐清净道人。要见清净道人麽?因我得礼你,衲僧眼见鬼,朗州山,澧州水。
菩提萨缍
了得人空,名曰菩提。了得法空,名曰萨缍 ,人法俱空,名曰妙觉。四果小乘, 著相修行,精进苦行,修无漏,果行圆满,得四果阿罗汉,如独跳,神通狭劣,堕在声闻辟支佛,不能接物利生。若不见性,万劫不能成佛。若要入圆顿之位,须是见性,若得见性,反掌之间,转凡成圣,自然机缘悟佛三味、无师智、自然智,多种方便,度诸迷悟,同到彼岸,更不受生(拙无注:更不受生,非无如幻生死,只是自在理遣,而非随业受报!差别只在这里!当然先要无无明,才能亦无老死尽)。教外别传,不劳寸刃,入圆觉无碍法门。如何是无碍法门?此去西天十万余。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此中间六个字,依此前种种解说,得大智慧,最尊最胜。悟性般若,天上天下,无有及之。古云:“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般若。”般若通透,大光明藏,如人入海,转入转深。开佛知见,入佛知见,悟佛知见。有大神通,种种变化,种种方便,应现种种相。随机利物,引导群迷,同到彼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体用双行,浑融归一。无二亦无三,唯有一乘法。动静言谈,句句平等,不

\

落第二,一体同观,平等真法界。无众生可度,岂有差别?脱体无依,果行圆满,名曰密多。三世诸佛,被思大和尚,一口吞尽了也。
会么?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
心无挂碍
到此悟真空妙理,廓彻太空,清净本然。如来与一切众生,平等性空,于诸修行,实无有二,超过碍无碍境。古云:“心同虚空界,示得虚空法,证得虚空持。”无是无非法,外清净、内清净、内外清净;外空内空,内外空,当体即空。天地未有,先有此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太始太初,大微太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五目不睹其踪,二听绝闻其响。六祖云:“我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无人识得,若亲见一回超过佛祖。出三界,不轮回,为人自肯、自信、自能,保任得无碍法,决定无疑。”
会么?三岁孩儿抱花鼓,八十老翁滚绣球。
无挂碍
经云:“汝何不见,吾不见之地。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吾。达诸法相,稽首如空,无依无倚。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蒲。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于此总无障碍。东去无穷,西去无极,纵横自在,无去无来,幻景不能所拘。本源自性天真,长劫不坏,清净之体,无去无来,无变无异,故曰如来。
要见如来麽?南有天台,北有五台。

故之一字,圆满极则。不可说,不可说,说亦不得,因说不得,故曰故。即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无有恐怖
悟得性空,东西不辨南北不分,不受明暗之所拘,不与万法为侣。来去无伴侣,佛眼不能睹。常独行独步,达者同游涅磐路。上天之仰无穷,入地去之无极。山河石壁地水火风,于此来往,总无隔碍,不动道场,一刹那间,周游法界,侧掌行千里,回程转似飞,阴阳不能迁变。四圣六凡,拘系不能得,千圣不奈何。无挂无碍,长劫如然,唤作自在大觉金仙。格外超佛越祖之久,决定无疑。究竟圆觉,遍十方故。
要见此人麽?白头童子智犹长,半夜三更渡渺茫,任运往来无间断,不须船子与浮囊。
远离颠倒梦想
若要远离,先断贪欲,及除爱渴。爱为根本,发心修行,先取见性,爱欲自除。众生轮回,颠倒不息,从过去劫中,不信般若,流浪生死,至于今日,被幻境所惑,贪着五欲,业识茫茫,日夜颠倒,被此幻身,三业昏暗,不觉不知。忽然自觉无常,知此过幻,念念变灭,顿然觉悟,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古云:“圣人无己无固,无必无我,无依无倚,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无净无秽,无立无作,无生无灭,无住无默,无言无说,绝思绝虑。”一切语言道断,心行处灭,实无可得。得无所得,其道常存,朝闻道夕死可矣。死了烧了,无饥无渴,无寒无热,无起无倒,无睡无眠,无六根无九窍,无四百四病,无八万四千虫,永无颠倒梦想。若不如此悟去,清净界中,才一念阎浮,早过八千年。会即刹那间,不会尘沙劫。死死生生,转转不觉,睡长梦而不醒,万劫颠倒而无止。颠颠倒倒,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梦醒又梦,如梦幻泡影,流转世间,梦中说梦,终无了期。若有人打得彻,透得过,永免颠倒,梦幻顿断。
且道向甚么处去?千圣觅他踪不见,全身隐在太虚中 。
究竟涅磐
反究此身本来无此四大,迷己逐物,认贼为子,妄认四大六根为自己。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者,认四颠倒,自不觉知,不能解脱。忽然自醒,于此日夜不离当念,自觉自照,照尽五蕴,从尘劫以来,本自无有,廓然顿空,实无我相,如圆觉性,本无菩提及与涅磐,亦无成佛及不成佛。古云:“若悟无人我,逍遥出六尘。”竟者,尽也。穷尽之法,廓彻无己,万缘顿息,内外无余,湛然常寂。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全身放下,离四句,绝百非,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故曰涅槃。
如何是涅槃?咫尺之间,不睹师颜(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三世诸佛
过去、未来、现在。过去庄严劫一千佛,三世三千佛,更有穷劫佛,不可说,不可说,数量不可穷。但去静坐,观过去、现在、未来皆同一体,如虚空,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观身寂灭,永不断灭。若人于此顿悟,直下承当,迢迢空劫,尽在如今。(拙无注:这老汉反反复,只是让人静坐回光返照。宗门用法方法说简单最简单,只是一个“看”字!)人法皆忘,不见过去未来现在,究竟到尽无尽地,即是空。空我无我,我我尚不可得,空色亦无,三世自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不落空。
要见三世诸佛么?镇州萝卜犹自可,青州布衫更愁人。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此句是三世诸佛之母,从此流出十方诸佛。依此句修行果行圆满,成等正觉。离此句修行,虽经多劫,又守勤苦,有希望成道,属小乘法。堕在声闻、缘觉、辟支佛。有为之法终不成就一切圣果。须常精进,依般若波罗密多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更无过此最上极则,果位无上正真。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圆顿上乘,若外别修行,过此法者,无有是处。此是教外别传。世尊最后拈花,迦叶微笑,正法眼藏,吩咐于摩诃大迦叶,此法亲见自性,不容受记。圆顿之位,独孤标法,参善知识,凭师指示,有缘契悟圆顿,教没人情。若有思心传授,是外道法。有吩咐,有传授,有得有失,有教有授,尽是外道邪见,生死根本。三世诸佛,六代祖师,自修自证。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若有一法授记,不名释迦。若被人教坏急需吐却。大凡为人须从自己流出无价珍,妙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上根之人,一闻千悟,具大总持。中下之机,多闻多不信。说此难信之法,希有之事。
会么?月下树无影,日午打三更。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是梵语,此名无上正真,又云成等正觉。此四个字须是亲见,见道方修道。五千四十八卷,说此四个字,穷不能尽。过去诸佛,说亦不能尽。三世诸佛一切贤圣,皆依此四个字,修证尽归圣果。三世诸佛,初发心求此四个字,各得果位,圆成等觉妙觉。末代众生若依此修行,般若波罗密多三藐三菩提法,廓然顿悟,亲见无上正真,自知当作佛,直超圣果。(拙无注:无佛可成,不妨成佛!)
要见无上正真么?山河大地,全露法王身。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
过去诸佛慈愍众生,百种智慧方便,随机利物。泥龛塑像,黄卷赤轴,一切语言,说因说果,但以假名字,引导于有情。天堂地狱,诸佛位次,三贤十圣,缘觉声闻,四圣六凡,次第接引。忽然自悟,见自本性,超过诸佛位,一直超入如来地圆顿之位,不立名字。若不见性,向外驰求,终不成就。学道先须有悟由,若不如此,离文字外,行住坐卧,火急自究。一旦顿悟,同修同学,同悟同证,同契同道,诸善上人,同归一处。若自学解,就人驰求,各执外道邪见,生死各路,随业受报,不可共语。岂不见须菩提,尘点劫前修行,直至释迦会下,只得解空。第一方等会中,金刚经请问四句偈,廓然顿悟,涕泪悲泣,自叹云:前所慧眼,未曾闻此经。三世诸佛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
要识此经麽?西瞿耶尼,北郁单越。
是大神咒
此咒亦是众生具足心咒,亦是众生心一地法门。得此法门,有大神通,拘邪立正,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江为酥酪,一毫端上,显宝王刹,一微尘里,转大法轮。信手拈来,亦能杀人,亦能活人。此神咒,举心动念,外道魂惊;反真归源,魔宫震动。如来秘密神咒,要识此咒麽?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是大明咒
心光发现!此咒照天照地,烁破乾坤。此咒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洞耀,普照十方,包含法界。大光明藏过于日月,无处不照,是大明咒。要识此咒么?凿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
是无上咒
此咒最上,更无过者,是诸咒之王,此咒第一。将别神咒过于此咒,终不能及。一切万法,无不出于心咒。无能越者,是无上咒。要见此咒么?杖林山下竹根鞭。
  是无等等咒
此咒无边际,不可比。况将诸咒,比并此咒,终不能得。此咒世间稀有,说此难信之咒,须是亲见此咒。为人自肯,不可说,不可说。
要见此咒么?麻三斤,两脚骆驼藏北斗。 
能除一切苦
佛意慈愍众生,堕在娑婆流浪经劫,受苦无穷,种种方便,救度众生,同归极乐。佛大慈悲,出现于世,救度群迷同出火宅,为众生贪着五欲,无有出期。若有人谛信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念兹在兹,忽然见性,自知当作佛,是心是佛,求出火宅,永免轮回,更不受生。自信一去不回头,直待弥勒下生,随机利物,应现种种相,种种方便,化度群生。从上诸圣,久受勤苦,方得见自本性(大不容易 )。心心念念,处处逢渠,且道末后向甚麽处去?
会么?处处逢归路,时时复故乡,古今成现事,何必待商量。
真实不虚
一切诸佛,说此神咒,度脱有情,真实不虚。不异语、不诳语、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唯此无相之相,是真实之相。大千俱坏,此相不坏。为甚不坏?为同大千。坏与不坏主元在,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皮袋定坏,此主不坏。
古云:“百骸俱溃散,一物镇长灵。”经云:“我有无价宝珠,系在衣里。日夜推究,忽然而见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然虽如此,见道易,守道难。
要见此珠么?朝看云片片,暮听水潺潺。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
  此句结前,多种方便。语言总归于一,具大总持,同归一心之法。
古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迷者呼为情识,死后受轮回。悟者为秘密神咒,得无生法。如来有密语,迦叶有密藏。悟此神咒,若人专心受持,功行圆满。常持此咒,鬼神远离,诸天寂听常欢喜。
  要见此咒么?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与内外。且道在什么处?会么?上大人,丘乙已,谛听谛听!
即说咒曰
  重举四揭谛,维护持经人,不离其侧。四揭谛顺念逆念,世间一切,所求无不果遂。
  会么?雨过莓苔润,春来草自生。 
 揭谛揭谛
  反观自己顿空,空中更空。不见有空,万缘顿息。过去所作一切善恶,幻化五蕴荡然净尽。尘劳妄念一时顿除,太虚之中丝毫不挂。揭谛者,人空。又揭谛者,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故曰揭谛、揭谛。
  会么?不劳悬石镜,天晓自分明。
波罗揭谛
到空无所空,生死永断,同到彼岸,永不受生。故曰:波罗揭谛。
会么?月上中峰顶,还应过别山。
  波罗僧揭谛
此是诸佛清净境界。五欲尘劳,污染不得。混融魔界,异类中行,龙蛇混杂,凡圣同居。逆行顺行,圣贤莫测,反本其源。归根得旨。故曰:波罗僧揭谛
会么?自从泥牛斗入海,直到如今不见踪。
菩提萨婆诃
菩提是初,萨婆诃是末。发菩提心,勇猛修行,日夜为道,行头陀行,精进苦行,渐渐修进,永无退转。久守勤苦,忽然悟道,达本性空,即是菩提。超出三界,了无所了,得无所得,荡然清净,极乐之所,善说无穷,故曰萨婆诃。
看读至此,廓然顿悟!涕泪悲泣,喜极则悲。若能如此,欲报佛恩,广开印施,续佛慧命。若不醒悟,不遇知音者,徒劳话岁寒。更有末后一句,未敢分付: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大颠和尚解心经全文完
#藏经阁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成语名称以锥餐壶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hú成...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成语名称以锥飡壸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kǔn成...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成语名称以锥刺地成语拼音yǐ zhuī cì dì成...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成语名称以辞取人成语拼音yǐ cí qǔ rén成语...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