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对第十八愿的三处解释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06 09:43:43
(一)《观经疏》之文一 我们来看,《观经疏》第一条文(《善导大师全集》三十一页),整句是: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分为四节: 一、「一心信乐」,解释愿文「至心信乐」。 二、「求愿往生」,解释「欲生我国」。这就好懂了。 三、「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共十二个字,解释「乃至十念」,可见得是重点。「上尽一形」从「下收十念」引申,但特别加上「乘佛愿力」四个字。
(一)《观经疏》之文一 我们来看,《观经疏》第一条文(《善导大师全集》三十一页),整句是: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分为四节: 一、「一心信乐」,解释愿文「至心信乐」。 二、「求愿往生」,解释「欲生我国」。这就好懂了。 三、「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共十二个字,解释「乃至十念」,可见得是重点。「上尽一形」从「下收十念」引申,但特别加上「乘佛愿力」四个字。 四、「莫不皆往」,即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二)《观经疏》之文二 我们再看第二条文,引自《观经疏‧和会门》(《善导大师全集》五十一页),整句是:但能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分为三节,对照愿文: 一、「但能」是「只要」,显示很容易,只要信,只要愿,只要念佛;可以看作是对应说明「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二、「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以佛愿力」解释「乃至十念」;同样加了「上尽一形」,又强调「以佛愿力」。 三、「莫不皆往」解释「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故名易也」:总体说明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易就易在第十八愿,佛之愿力。(三)《观经疏》之文三 再下一行,引自《观经疏‧和会门》(《善导大师全集》五十一页),整句是:若我成佛,十

\

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分五节,对照愿文: 一、「若我

\

成佛,十方众生」,对应愿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一样。 二、「称我名号」,用来解释「至心信乐」。很特别,值得注意。 三、「愿生我国」,就是解释「欲生我国」。 四、「下至十念」,解释「乃至十念」。 五、「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还是原文,没有动。摘自善导大师释第十八愿(两种释义方法:对文增减、总显其义)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成语名称以身许国成语拼音yǐ shēn xǔ guó成...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成语名称以郄视文成语拼音yǐ qiè shì wén成...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成语名称以锥餐壶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hú成...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

以锥飡壸成语名称以锥飡壸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kǔn成...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