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一钵法师:什么是佛法?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08-11 10:00:46
昨天没讲完,下面还接着讲什么是佛法?  “佛法”顾名思义就是佛说的法,佛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我们学佛人学世间法是要学习做人的道理,世间孝文化,世间如何做人、做事这都是佛法,好好做一个人就是最好的佛法,我们刚开始学佛首先要学习古圣先贤的道德教育文化,要跟世间的好人、圣人学习做人,佛法是心地法门,我们持戒、尽孝,行善积德就是修行,世间法的部分就是怎样把人做好的法,这是世间道

  昨天没讲完,下面还接着讲什么是佛法?  “佛法”顾名思义就是佛说的法,佛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我们学佛人学世间法是要学习做人的道理,世间孝文化,世间如何做人、做事这都是佛法,好好做一个人就是最好的佛法,我们刚开始学佛首先要学习古圣先贤的道德教育文化,要跟世间的好人、圣人学习做人,佛法是心地法门,我们持戒、尽孝,行善积德就是修行,世间法的部分就是怎样把人做好的法,这是世间道德教育的佛法。  佛法其实是世间人所不愿意行的法。世间人很忙,出发点无非是自私,是为了升官,是为了发财,还要保护自己的官位、生命和财产。而佛法,是大公无私,慈悲喜舍,平等利他的精神。  我们学佛修行应该把自己看的小一点,修行是为他人著想,做一切事首先要想到他人,修行应该学会舍己为人,不为自己得利益,要为他人得安乐,修行要发大慈悲心,要学佛菩萨的施舍的精神,我们学佛人要学会布施快乐,自己要学会忍让,不令他人烦恼,这就是佛法。  我们佛教的四众弟子,有些人往往对于这一点认识不清楚,所以在佛教弟子来到寺庙做事,就不要有贪欲自私之心,我们到佛门来,就不要有所贪求,你到庙里给和尚做事一定不要想到回报,这很可怕,要知道十方一粒米大于须弥山,你占了出家人的便宜是永远也还不清的。如其这样学佛还不如呆在家里,学佛就不应该斤斤计较,不应该有所贪求,做啥事也不应该想着回报,你有所求,你要别人报答你,这不是佛法。  我们出了家就一定不要再贪名求利了,特别是出家人更不应该争,争监院,争知客,争僧值,争方丈,你争到了又如何,我们出家人要知道,要晓得,这管事的也不容易,你们以为那方丈都是那么好当的吗,不好当啊,现在的时代不同了,佛教的家也不好当,当家也一样会有很多的烦恼,所以我们出家人道理上理应该放下,在寺庙里常住最好不要管钱,不要管事,也不要当家,这管钱、管事或当家就会使你生起名利心,所以佛教里管事的是菩萨,是成就我们修行的。正法时期佛教管事的都是成就的人。我们没有功夫,把我们放到哪个位置上,我们也干不好,这还会障碍我们修行,这不是佛法。  你要贪欲,你有所求,你要好处,甚至斤斤计较,这跟一般世俗人的思想没有什么两样,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这样学佛,不会获得真实的利益。我们有些佛教徒一边学佛,一边造罪业;一边立功,一边损德。这样,对佛教不但没有利益,反而有大害。这就是佛所说的:“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这样学佛不但自己不得利益,而且对佛法的危害是巨大的,这不是真实正确的佛法。  我们身为佛弟子,来到道场首先就要放下自私自利,修行是去贪心,我们皈依佛们要观人生多苦,世间无常,要先修阿含经,要知道人生多苦,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要观四念住:“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我们学佛人首先要明白人生多苦,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既然无常,我们就应该早日看破、放下修行,要修正法。  修正法我们修行就要修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慧学)、正语、正业、正命(戒学)、正精进、正念、正定(定学)”。正法就是对我们根基的正确的修行方法。看不破,放不下,怎会与佛法有所相应

\

?学佛的人要“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学佛人应该“低头常思自己过,开口莫论他人非”。  佛法是一名镜子,我们大家都知道,镜子是女人化妆用的,镜子是照自己的脸蛋的,不是用来照别人的,所以佛法也一样,佛法是修改我们自己的习气与毛病的,是修正我们不正确的行为与思想的,这个是佛法。  我们学佛修行不要看别人的错误,不要看他人的过失,更不应该找他人的麻烦,佛法是放下这个我,佛法里没有这个我存在,有我不是佛法。佛法是破执著。修行就要破我法二执,修行人对我不要执著,对佛法也不能执著,我们学佛修行也不应该看善知识讲的佛法是对了,还是错了,我们没有修好,自然不会知道善知识的境界,我们不可看善知识讲的佛法是否正确,大家要明白佛法是照自己的,不是用来照别人的,这个是佛法。  学佛修行首先要学会鉴别善知识,鉴别善知识不需要你用佛法鉴别,看善知识的慈悲,瞧善知识的平等与包容,观察善知识的德行,晓得善知识有没有贪欲,辨别善知识要不要金钱与地位,还要知道善知识戒行是否清净,更要鉴别善知识的戒行与行持。如果以上所列的内容都具备了,他一定可以做我们终生依止的善知识,这里讲的善知识就是四果罗汉。  学佛就要依止大善知识。因为大善知识是已经成就的人,他是从我们凡夫的境界修成佛果的,他是经过使用正确的修行方法修证过来的,他怎么修行,他怎么经过实践修成佛的,最后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修证了佛菩萨究竟圆满的菩提般若的智慧,也就有了佛菩萨一样的正知正见,佛经叫契经,也就是等于佛在讲经,大善知识讲经说法能够上契诸佛之理,下对众生根基。因大善知识有如是的智慧,所以我们学佛修行要依止大善知识,大善知识就是成就了的菩萨。  大善知识已经彻底了解佛教的真理了,所以我们要依止大善知识给我们开示的修行方法去修行,这是依止了义正确的了义的佛法知见修行,修行还要依照四依法讲的去接受佛法。四依法:“四依法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

\

义不依不了义经典”。  我们学佛修行,要依佛陀或大善知识的教法修行,学佛的法要落实到生活中,要落实到行为上,学佛就是为了把人做好,学佛是要作菩萨、作佛,就应该跟菩萨学,跟佛学;学佛首先要发愿,要发四弘誓愿:(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修行就要发大愿,我们所发的愿大,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果位就越高,所发愿力的大小,决定我们成就的大小。我们发愿度众生,断烦恼,发愿广学一切佛法,发愿成就无上菩提,成就无上的佛果。  我们要先把自己给度了,佛法是自利己足放堪度人,佛法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我们学佛修行首先要先度自己,先度自己就要发自性四弘誓愿:“自性众生无边誓愿度, 自性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修行先度自己,自己修成了修好了,成佛了,解脱了,我们方有能力再去度化他人。  “学佛还要学习佛菩萨的慈悲,修佛菩萨的大舍,学佛菩萨的忍辱,修佛菩萨的精进,行佛菩萨的大行;学佛修行关键在做,再行,行持很重要,特别是出了家的人,古代的出家人,能够放下所有,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能看破,能放下,出家人是人天师表,行为世范,是人跟天人的老师,是给人类和天界的众生做示范,做楷模。所以古代的出家人称作大丈夫,人天师。  这佛说的法包括很多,很难讲得完,若谁人想学,我以后会慢慢的讲解。这佛法总括起来是“经藏、论藏和律藏”。这是三藏。  佛法还十二部经典。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这“十二部”经典亦有经藏、律藏、论藏。所以佛讲的经总括起来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八万四千种法门的佛法都在其中。  本文接第一篇:【一钵师父】:什么是佛法?(一) 开始讲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志;怜微才者,乃有驰驱...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古诗原文[挑错/...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古诗原文[挑错/...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