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标题

善导大师光号摄化之文:佛光遍照专照念佛人,以第十八愿之力念佛易得往生

来源:心经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1-07 09:43:32
(六)「光号摄化」之文 我们学习第六段,「光号摄化之文」(《善导大师全集》四百七十九页)。这段文昨天其实已经学习过了,我们再来简略地复习一遍。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善导大师的加持力 善导大师讲的话,其实是很好懂的,我觉得也不必解释,你就是每天拿来反覆地读,读来读去,就有味道了。所以,我们这里有莲友把《善导大师全集》后
(六)「光号摄化」之文 我们学习第六段,「光号摄化之文」(《善导大师全集》四百七十九页)。这段文昨天其实已经学习过了,我们再来简略地复习一遍。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善导大师的加持力 善导大师讲的话,其实是很好懂的,我觉得也不必解释,你就是每天拿来反覆地读,读来读去,就有味道了。所以,我们这里有莲友把《善导大师全集》后面的《善导大师法语》专门印作一个小册子,当作读经一样地读,每天读,反覆读,自然信心充满、法喜倍增。 善导大师的话,确实有加持力。你读了欢喜,读了有信心。善导大师总是讲: 念佛,易得往生! 念佛,定得往生! 念佛,必得往生! 念佛,即得往生! 念佛,皆得往生! 念佛,莫不往生! 念佛,莫不皆往! 多肯定!没有说不往生啊!很简单,很容易,很明了。你把这些话拿来,每天读一遍。「谁跟我说的?弥陀化身善导大师!」 好,我们来看: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为什么深?他的愿要深深地探到凡夫贪瞋烦恼的心底,乃至是五逆谤法的众生,都要把我们救度起来。五逆谤法的众生,要堕落阿鼻地狱之底,这样的众生都要把他救起来。所以,所愿之深,所愿之重,殷重不虚,叫「深重誓愿」。「本」,是本来、来源,又是根本。我们念佛之所以能往生,是因为阿弥陀佛本来就发了这样的誓愿,这是源头,是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就没有我们凡夫的念佛往生。像一棵树,离开它的根本,不可能有果实。 有的人想往生,但他不知道从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中获得,他想从自己的善行中获得,这就好像想吃苹果,但不知道从苹果树上摘,却使劲往地里挖一样,把方向搞错了,颠倒了,虽然想要苹果,得到的却只是土,除了土还是土。 一棵南无阿弥陀佛的正觉树,上面结满了十方众生往生的果,我们只要轻轻称名,就品尝到往生之果,很甜美。 「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阿弥陀佛誓愿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用他的光明名号来救度十方的众生。「摄化」,摄取、化度,就是保护、救度的意思。 「但使信心求念」:阿弥陀佛用光明名号来救度我们,我们怎样获得名号的救度呢?只要信心求念,很简单,很容易。「但」是只要,「使」是使得。只要使我们信心求念,就可以了。谁使我们信心求念?阿弥陀佛!他只要使我们念佛就可以了,剩下的事由他来办。「信心、求、念」──信佛、求佛、念佛。 信佛,信阿弥陀佛是救度我的佛。阿弥陀佛比我们更知道我们的罪业深重,他并不因为我们罪业深重而嫌弃我们,反而更加慈悲地怜愍我们,主动发愿要来救度我们。我们罪业深重,弥陀誓愿更深重。医生不嫌病人病重,越是病重越要治;弥陀不嫌罪人罪重,越是罪人越要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求佛,向佛求救,愿意让阿弥陀佛救。 念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念佛,是信佛心中所念出来的佛,不必边念边在那里怀疑说:「阿弥陀佛到底救我不救?要不要我?嫌不嫌我?」我们念佛,是求愿被阿弥陀佛救,不是那种不靠弥陀救、想靠自己修的心。所以说「信心求念」。求救信号 国际上通用的求救信号是SOS,看电影电视,像海船啦,飞机啦,一旦遇难,需要求救,就不断发出「SOS、SOS、SOS……」的信号,周围的船只或者雷达监听站收到这个信号,都会立即想办法驶往出事地点救援。 阿弥陀佛与我们十方众生约定的求救信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并且用他无远弗届的心光,遍法界日夜守候、日夜倾听、日夜搜寻,只要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求愿阿弥陀佛救我们往生净土,便立即被发现,立即光明摄取。《观经》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善导大师解释说​​「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就是这个意思,佛光遍照,专门寻找念佛的人,谁念佛就找到谁,一旦找到,就日夜不离开他,保护他,救他到极乐世界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这种「信心求念」,从众生的角度,愿被佛救,是贯穿一生的,不会改变的,所以叫「上尽一形」;又从佛的角度,是立即兑现的,立即救度,不会等待第二声,所以说「下至一声」。也因为众生遇到这个法门有早晚的不同,平时就遇到的,就「上尽一形」念佛;临终才遇到的,就成为「下至一声」的念佛。不管是「上尽一形」,还是

\

「下至十声、一声等」,都必定往生。 「以佛愿力,易得往生」:前面都是过程,这里是结论。容易往生,为什么?因为佛的愿力! 念佛法门之所以称为易行道,容易往生,是因为佛的愿力。不然的话,没有这么容易。人家就会说啦:「某某人哪,你念佛就能往生,有那么容易吗?」 你就回答说:「有啊!」 「为什么?」 「以佛愿力嘛!很简单!」 之所以这样问,他是站在众生这一边。「你就念念佛,这样就能往生?」他没有想到,这几句佛来之不易啊!他没有想到念这几句佛背后的力量,是「以佛愿力」,是阿弥陀佛誓愿所赌誓、所保证的。他只是看到表面的凡夫,动动嘴唇念了几句佛,他认为这个不殊胜,不尊贵,没有什么了不起。他是没有探求它的根本──根本就是六字名号。冰山一角 俗话说「冰山一角」。「冰山一角」是什么意思呢?在海中航行的船,最怕碰到冰山。冰山,底下很大,浮在面上的只有一点点,尖尖的小角,绝大部分埋在水下面。船如果撞上这个冰山的话,那就完了。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从我们凡夫口中出来的,不过是散乱心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字,好像是微不足道──这也正像是冰山一角一样。你不知道,这「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表面是凡夫的轻松称念,下面构成「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的,是法藏菩萨五劫的思惟、兆载永劫的修行,是无量无边的六度万行,所有的功德具足在里边,才能从我们凡夫口中露出那么一个小角,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有人看不起那个小角,说:「这么一个小角有什么了不起?我的船这么大,开过去!」啪!全船覆没。所以,如果有人看不起念佛的话,认为说:「你只不过是念了几句佛嘛!有什么了不起?我修这么多的善行功德,多大啊!」拿他的善行功德和专念佛名对抗,不愿意专修念佛,那也怎么样?肯定全船覆没,再去轮回。 不管怎么样,我们这一生的念佛,从凡夫行持的角度来说,都是很弱的,都是很少的。可是它背后的力量、它底下的基础,是法藏菩萨兆载永劫的修行所成就的无上功德。以此之故,易得往生!小结 我们把这条文再贯通一下。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这个是本源。 什么样的誓愿?

\

「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怎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怎样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 这样信心求念,结果怎么样?「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这一段话环环相扣,一气贯通。最后的「以佛愿力,易得往生」,与前面的「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遥相呼应。 这一条文著重说明:第十八愿,是易行道;以第十八愿之力,念佛易得往生。摘自善导大师释第十八愿(两种释义方法:对文增减、总显其义)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成语名称以辞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成语名称以铢程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éng yì成...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成语名称以逸击劳成语拼音yǐ yì jī láo成语...

最新文章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_1

惟仁者宜在高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仁者宜在高...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